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移行脊椎

椎系柱先天性发育变异,各段柱交界处互有移现象,出现部分或全部具有邻近结构,整个的总数不变,而各段的数互有增减,或称之为“过渡椎”或移椎,多发生于骶段。病因不明。正常柱包括7颈椎、12胸椎、5椎5骶椎和4尾椎胚胎第4~7周时各椎分化,椎体的化双侧椎弓的化及侧部的附加成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始出现。出生后......
目录

病因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正常柱包括7颈椎、12胸椎、5椎5骶椎和4尾椎胚胎第4~7周时各椎分化,椎体的化双侧椎弓的化及侧部的附加成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始出现。出生后~8岁以前完成椎体椎弓和侧部的愈两侧椎弓于7~15岁时愈15岁左右于每椎体的上下面各出现一个骺并于状面或其下出现一个附加成18岁时骺与椎体始融至30岁时5骶椎融成一个骶

在此发生过程中,某些影响发育的因素则可起异化而致移椎体。

临床表现

1、骶段移椎体的症状

(1)概述:一般情况下,此类畸可不起任何症状,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期时畸的确诊与分类要依据X线平所示。对伴有骶部畸痛患者首先应考虑其他疾患并进较为全面的检查只有当查不出明确病因时方可考虑系畸所致其中以棘及浮棘畸为多发。

(2)椎的症状及其发生原理:

①椎的负荷加重:椎骶化虽可增加下部的稳定性,但其余每椎的负荷却加重以致起劳损及加剧椎的退变。

②椎的稳定性减弱:无论胸椎化还是骶椎化均使椎数增多和杠杆变长,以致椎椎的稳定性减弱易发生外伤劳损及退变。

③椎的负重不平衡:对双侧不对称的椎骶化者来说,未融或融较少的一侧则易因活动量大而起周围软组织损伤;在另一侧已与髂成假关节者由于此种关节属幼稚型关节难以吸收外力所起的震荡而容易出现损伤性关节炎。

神经受卡压:椎骶化时走于第5椎横突附近的神经侧分支易受肥大的横突卡压而出现症状尤其在仰伸与侧弯时疼痛更甚。

⑤反射性神经痛:真正由于畸本身刺激或压迫坐神经或其组成支神经痛者甚为罕见多系周围末梢神经支受刺激而反射性地出现坐神经症状采用局部(痛点)封疗法可使其消失

2、分型

(1)椎骶化:指第5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态,使其构成骶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成一块者此种畸较为多见。

(2)胸椎化: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椎样态,如第5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态,并具有椎的功能。

(3)骶椎化:系第1骶椎演变成椎样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4)尾椎:即骶椎与尾椎相互融成一块者较前者多见。

并发症: 椎骶化时第5椎横突与髂成假关节

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移椎体及分类。

诊断

部有一般症状外,诊断要依据X线检查确诊。

诊断: 此类畸十分多见而真正起顽固性痛者却为数甚少,因此必须与其他部的常见疾患如椎管狭窄症管狭窄症、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性关节神经盆腔出狭窄症、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以及肿、结核等相鉴

治疗

1、治疗原则

(1)以非手术疗法为,其中尤其应强调部的保护与(或)锻炼

(2)对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应统一安排治疗计划。

(3)对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且已影响工作生活者应在除外其他疾患的基础上施以手术疗法。

2、非手术疗法

(1)基本要求:改善与保护良好的睡眠与工作体位。

(2)功能锻炼:积极而正规的锻炼对伴有椎椎管狭窄者应强调锻炼。

(3)部保护:可用宽带保护部,当症状发作时可改用皮围或石膏围。

(4)其他疗法:可选择理疗或药物外。对有明确痛点或压痛点者可疗法。

3、手术疗法

(1)切减压术:要用于骶化的第5椎横突肥大或假关节刺激压迫神经支者,可将肥大的横突除一段。

(2)关节术:对单纯性(单侧或双侧)假关节5横突与髂)损伤性关节炎者可术。但此手术较为深在,操作时应注意。

(3)神经支切断(或松解)术:对显示明确的神经支可于卡压处将其松解游离;无法获松解时,则将其切断

(4)椎融术:对骶部多椎功能紊乱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骶段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巨分

下一篇 绝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