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楗骨

人体部位。即股骨,此在髁之下,分两支向前,居于,与尻骨成鼎足之势,为身坐之。此大腿髀骨、楗、大楗骨。《素问·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王注:“谓膝辅骨上,下为楗。”《医宗金鉴·正骨法要旨》:“大楗骨,一髀骨,上端如杵,入于枢之臼;下端如槌,于胻,统……俗大腿。”股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髌骨、胫上端构成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
目录

解读

大腿髀骨、楗、大楗骨。《素问·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王注:“谓膝辅骨上,下为楗。”《医宗金鉴·正骨法要旨》:“大楗骨,一髀骨,上端如杵,入于枢之臼;下端如槌,于胻,统……俗大腿。”股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髌骨、胫上端构成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长管干

应用领域

(一)生理功能

股骨是人体最长和最重的。当人体站立时,股骨将人体的重量从髋传递到胫。其长度约为人体身高的1/4(大约46cm)。股骨由一体两端(上端和下端)组成。股骨的上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和两个转子(大、小转子)。

当和髋臼关节时,股骨头朝向,并且轻微向前。股骨头和股骨体通过股骨颈相连。股骨头和股骨颈与股骨体的长轴成一个夹角(115°~140°,平均126°)。此夹角在出生时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直至成年时固定下来。由于女性小盆(真盆)宽度和股骨体倾斜度的增加,此夹角会稍小一些(Williams等,1995)。尽管这种结式使股骨在髋关节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它却使股骨颈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因此,当老年人摔倒时,很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和股骨体连接处有两个大而钝的隆起,即转子。呈的小转子从后延伸到侧。在股骨颈与股骨体结处有一大的位于外侧的性隆起,即大转子,指向后上。在股骨颈与体结处的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转子间线较粗糙,而转子间嵴却较光滑。在转子间嵴上有一隆起,。在后面观中,可以观察到大转子和股骨体在一条线上,并且其侧面有一深凹陷即转子窝。

股骨体微向前凸。除了后面有一宽而粗糙的粗线外,其余部分较为光滑。粗线所成的纵嵴在股骨体后面中1/3处特明显,并且分为侧和外侧两。外侧向上移为宽大而粗糙的臀肌粗隆,而仍为一条狭窄而粗糙的螺旋线,且向上延伸至小转子并转向股骨前面,最后终于转子间线。从粗线的中部至小转子的基部延伸出一条明显的嵴,叫做耻线。粗线向下分成两条延伸至、外侧髁的、外侧髁上线。、外侧髁被位于后下的髁间窝所分隔。

股骨髁和胫成膝关节。在股骨髁的前面有一个浅凹,叫做髌面,股骨通过它与髌骨关节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有一粗糙隆起,叫外上髁。股骨侧髁的侧面有一较大而明显的上髁,上髁的上有一突起,即收。转子、线、结和上髁均为肉和的附着处。在辅骨上,横骨下,外之中,侧立摇动取之,筋动应手者是也,属少阳(《素问》曰∶辅骨上,横骨下为楗,楗上为机,楗后为。又曰∶膝,伸不能屈,治其楗也)。

(二)病理变化

疾病有大楗骨伤,见于《医宗金鉴·正骨法要旨》。即股骨伤,因跌马、坠马、压轧等所致。临床分为股骨颈、股骨干中段及下段骨折等。症见局部肿痛,患肢缩短,外旋,不能站立及走,并可检到声。

股骨颈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要是由于扭转应力,股骨颈抵于髋臼后缘而起。所谓由跌倒时直接暴力起者,也只可能是转子部着地的传导应力所造成,暴力不可能直接作用于股骨颈部。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女略多于男。股骨颈骨折典型受伤姿势是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收,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着地,暴力传导至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是指粗隆下2~3cm到股骨髁上2~3cm处的骨折。多发于青壮年及儿童。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可造成股骨骨折,如汽车撞击、辗压,重物打击或高处坠下,骨折可发生在股骨干上1/3、中1/3及下1/3,以股骨干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上或下1/3次之。直接暴力起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起的多为斜螺旋骨折骨折后,往往呈现不同的移位。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臀肌及其他外旋的牵拉而产生屈、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段由于群作用则向后、向上、向移位;中1/3骨折时两端除有重叠畸外,其移位依暴力向而有不同,如断端尚有接触而无重迭时,远端因的作用,多向外突起成角;下1/3骨折时,因腓肠的牵拉,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

jiàn gǔ ㄐㄧㄢˋ ㄍㄨˇ 楗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肩解

下一篇 结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