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旋前圆肌综合征

 1951年,Seyffarth首次报道了旋前征(round pronator syndrome),17例病例均为正中神经通过旋前或指浅屈神经受到卡压所致。当时其描述的旋前征并非都为旋前卡压,因此,临床命并不确切。然而,由于临床长期将此类病变称为旋前征,所以,这一命沿用至今。(一)发病原因由于正中神经通过旋前或指浅屈神经受到卡压所致。(二)发病机......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正中神经通过旋前或指浅屈神经受到卡压所致。

(二)发病机

1.Struthers韧带 为少见的结构,由此起的旋前征较少见。

2.二头肥厚或紧张 同样可以起卡压。

3.旋前纤维束带 重复性旋前动作可使卡压加重。

4.指浅屈成的浅弓 亦可起同样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前近端疼痛,以旋前区疼痛为,抗阻力旋前时疼痛加剧。疼痛可向肘部、上放射,也可向颈部和腕部放射。一般无夜间痛史。

(2)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但感觉减退比较轻,反复旋前运动可使感觉减退加重。

(3)肉萎缩手指不灵活,拇、示指捏力减弱,拇、示指对指时拇指的掌指关节、示指的近指间关节过屈,而远指间关节过伸,有轻度萎缩。

2.体征

(1)旋前触痛、发硬。

(2)Tinel征阳性率较高,常于发病4~5个月后出现。

(3)正中神经激发试验旋前激发试验:屈肘、抗阻力下使前做旋前动作,力减弱者为阳性。指浅屈弓激发试验:中指抗阻力屈诱发桡侧3个半指麻木为阳性。二头膜激发试验:前屈肘120°,抗阻力旋前,诱发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变化为阳性。

检查

1.电图检查,研究发现,在肘与腕间,运动和感觉传导的减慢对诊断近端正中神经卡压无诊断价值,因为腕管综

征与旋前征患者均可出现正中神经传导异常。

2.应用针电极对卡压区正中神经支配群进电刺激反应诊断,通过判断失神电位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诊断。

诊断

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针电极对卡压区正中神经支配肉进电刺激反应,判断失神电位变化。

鉴别诊断

除需与腕管综征进以外,尚需与胸廓征、神经炎、神经颈椎病等鉴旋前征与腕管综征的临床表现相似,二者的要相同点:腕部和前痛;大力减弱;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感觉异常。不同点:旋前征无夜间痛,腕部Tinels征阴性,腕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掌皮支区感觉减退。

治疗

1.保守治疗

对轻度、较重上肢劳动后起间断性发作的病例,可保守治疗,包括避免重体力劳动、夹固定、非激素类药物局部封治疗。一般认为,对8~10周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不能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旋前征存在许多潜在卡压因素,由于临床定位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手术中应尽可能检查所有可能的卡压点并进松解。

术后屈肘位石膏固定2周,抬高患肢,鼓励患者进手指活动。

预后

预后尚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木鳖果

下一篇 先天性肌缺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