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痛症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视病因不同差异较大,因尾骨骨折脱位所致者,由于骨折远断端受尾骨肌及肛提肌的牵拉而向前或侧方移位,出现疼痛,在立位不动时或卧位时疼痛较轻,坐位或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且在局部多有压痛,肛门指诊可有尾骨压痛及异常活动,有时可触及骨折断端和移位,因其他原因所致者,其症状大多较轻,尤其是先天性及病程较久的病例。
检查项目
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
治疗概述
(一)治疗
视具体病因不同选择相应的疗法。
1、外伤所致者: 对伴有骨折脱位的病例按尾骨骨折与脱位疗法处理。
2、慢性劳损所致者: 可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休息2~3周,尾骨痛者仰卧亦可,坐位时垫气圈,每天热水坐浴2~3次,可减轻肛部肌肉痉挛,大多在l~3个月内痊愈;但亦有拖延时间较长者,需经3~6个月不用尾骨承重的治疗,压之无痛方可承重坐位,过早使尾骨承重,症状易复发,病程要重新开始。
3、疼痛严重,痛点明确者: 对此类病例可选择1%~2%的普鲁卡因3~5ml局部封闭,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
4、顽固性尾骨痛者: 可行尾骨切除术,术前常规封闭试验,止痛效果好,手术效果亦好,否则应考虑有无腰骶部疾患压迫神经根引起尾骨痛,手术前需清洁灌肠,骶管麻醉,术式见尾骨切除术。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护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