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母丁香

丁香桃金娘植物丁香(药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实,干果实呈卵,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味辛、性温,可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等症。丁香是一种进“南药”,原产于印尼 马鲁古群岛,公元前 3 世纪作为“香药”传入我国。 丁香作为药用始于汉武帝时代(公元前 1~2 世纪)......
目录

历史

丁香是一种进“南药”,原产于印尼 马鲁古群岛,公元前 3 世纪作为“香药”传入我国。 丁香作为药用始于汉武帝时代(公元前 1~2 世纪)。 丁香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其果实以“鸡香”入药 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录》,随后的《南草 木状》对其也有记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母丁 香收录为我国重点发展的 39 种中药材品种之一。

成分

丁香丁香油,其要成分为丁香酚和没食 子鞣酸等芳香类物质。 从丁香粗提物中可分离到高纯度的鞣 酸、鼠李素和槲皮素。

形态特征

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对生;叶柄明显;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芳香,成生聚伞花序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三角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种子

母丁香

药理活性

抗真菌

丁香所含的丁香油, 具有较 强的抗真菌、防霉活性,可作为冬季水果储藏的天然抗真菌

抗细菌

丁香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 治疗由这些病原菌起的相疾病。

保护酶

研究发现,以丁香油 作为防霉,可显著抑制储藏冬枣腐烂,在 0 ℃和 25 ℃的贮存条件下,均可使冬枣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苯丙氨酸铵裂解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水平和总酚含量。丁香油防止水果腐烂的功效与防止相酶的活性降低有

其他

丁香所含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杀螨活性。

药物概述

母丁香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植物丁香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Syzygium aromaticum(L.)Perry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状】性状鉴 果实呈长倒卵形至长;长2-2.5cm,直径0.6-1cm。先端有齿萼片4枚,向中央弯,基部具果柄残痕。表面棕褐色,粗糙,多细皱纹。果皮种皮薄壳状。质脆,易破碎落,有的已无果皮种皮,仅为种仁。种仁倒卵形,暗棕色,由两肥厚的子叶而成,子叶如鸡,不规则抱,中央有一条细杆状的胚根,由子叶的中央伸到较宽的先端。质坚硬,难破碎。微香,味辛辣。

①《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辛,无毒。”

归经】归

【功用治】温中,。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①《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痛。”

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③《蜀本草》:“疗呕逆甚验。”

④《本》:“疗口臭最良,治亦效。”

【用法用量】服:汤,1-3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或作栓

【宜忌】热阴虚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畏郁金。”

②《本草疏》:“一切有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疝气

丁香粉适量撒在独角莲膏药上,贴于患处。每隔1~2天换-次,至病愈为止。观察19例,1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

药物性状

母丁香该品为桃金娘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近成熟果实。果将熟时采摘,晒干。该品呈卵或长,长1.5~3cm,直径0.5~1cm。表面黄棕色或褐棕色,有细皱纹;端有四个宿存萼成钩状;基部有果梗痕;果皮与种仁可剥离,种仁由两子叶抱而成,棕色或暗棕色,显油性,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呈细杆状。质较硬,难折断。香,味麻辣。

⑴该品粉末棕褐色。淀粉粒众多,单粒长卵形、类贝壳、类或不规则,直径14~35μm。纤维较多,成束或单个在,淡黄棕色,多呈长梭、类三角或不规则,偶有分枝状,直径14~88μm,层纹较密,孔沟明显。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7~43μm。偶见草酸钙小方晶,油室多破碎。

⑵取该品粉末1.5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对照药材1.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点于同一硅G薄层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展,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的斑点。

母丁香饮片

母丁香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

归经:归

功能:温中降逆,补助阳。

治:用于胃虚,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冷痛,肾虚阳痿

用法与用量;1~3g。服或研末外

注意:不宜与郁金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处。

主要疗效

1、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丁香 40 g 研末过筛,制成粉状,取 2 g 放入患者肚脐中(高于皮肤 0.2 cm),然后盖上塑料 1 块,用布十固定,每隔 2 d 换药 1 次,20 d 为 1 疗程,间隔 5~10 d 进第 2 疗程。

2、口腔齿科疾病

丁香 1.5~4.5 g 服, 可治疗龋齿痛、牙宣口臭含漱,可有效地清新

3、治小儿疝气

丁香细末,填满脐窝,固定, 每隔 2 d 换药 1 次,一般 4~6 次可见效。

应用注意事项

丁香草药,如丁香苦丁香、紫丁 香、丁香蓼等,相近,来源不同,性状及功效也 存在较大差异,应注意区分使用。

生长习性

丁香喜高温,是属热带低地潮湿森林树种,年平均温23-24℃,最高月平均温26-27℃,最低月平均温16-19℃,生长良好。种到中国南尚有一定忍受低温的能力,当冬季l-2月,月平均温19-20℃,绝对最低温9-10℃时,生长发育正常,仍能抽技吐,当温O℃时,植株死亡;丁香不耐干旱,要求年降雨量为1800-2500毫米。苗期以及1一3年生幼树,喜阴,不宜烈日暴晒,成龄树喜光,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结果。喜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壤和红壤。丁香地上部分枝茂盛,体积大,侧技细脆而根系小,支持力弱,遇强易倒,需设防护林加以保护。选地要选东南向或朝东坡向。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择温和湿润、静环境、温湿变化平缓、坡向最好为东南坡的地区,并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土壤以疏松的砂壤土为宜。深翻土壤,打碎土块,施腐熟的干猪牛粪、烧土作基肥,每亩施肥2500-3000千克。平整后,作宽l-1.3米、高25-30厘米的畦。如果在平原种植,地下水位要低,至少在3米以下。有条件先造防护林带,防止台为害。种植前挖,植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施腐熟厩肥15-25千克,掺天然磷矿粉0.05一0.1千克,与表土混匀填满植,让其自然下沉后待植。

2.繁殖要用种子繁殖果实7-8月陆续成熟。鲜果肉质坚实,每千克鲜果有600-700粒。沟点播,沟深2厘米,株则随育苗式不同而异。苗床育苗,株10厘米×15厘米;养砖育苗,株4厘米×6厘米。播种后盖上一层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切不要盖上太厚。在播前搭好前棚,保持50%的郁度。播后19-20天即可发。3个月后具3对真时,把幼苗带土移入装有腐殖土的塑料薄膜袋或竹箩,每袋(箩)移苗四株,置于自然林下或人工前棚下继续培育。定植后5-6年结果。

3.田间管理

⑴荫l-3年生的幼树特需要荫,由于植较宽,可在间间种高秆作物,如玉米木薯等,既可遮荫,又可作防护作用,还能增加收益,达到以短养长的的。

⑵除草、覆盖每年分在7、9、10月,在丁香植株周围除草,并用草覆盖植株,但不要用锄头翻上以伤害了香,林地上其它的杂草被割除作地面覆盖,还可作绿肥,代替天然植被覆盖地面。除草工作直至树冠郁而能抑制杂草的生长为止。

⑶补苗丁香在幼龄期的致死因素较多,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同龄植株

母丁香⑷排灌幼龄丁香根系纤弱,不耐旱,三年生以下的丁香树,干旱季需要淋水,否则幼树干枯。结果期在干旱季落花落果,也要淋水,雨季前流通排水沟,以防积水。

⑸施肥定植后,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在2-3月;每株施稀人粪尿10-15千克或尿素、硫酸钙和氯化钾各0.05-0.1千克;第二次在7-8月,除施氮肥外,每株加施0.l千克过磷酸钙或适量堆肥和烧土,但不宜过量和紧靠际,以免起灼造成腐烂;第三次在10-12月施以厩肥或堆肥,掺适量过磷酸钙和草木灰

培土丁香树是浅根系表土上层的细报必须避免受伤,同时这些细不应在土面,若出要用肥沃松土培土2-5厘米。

⑺修丁香树木需要大量修,但为了便于采,可将干上离地面50-70厘米分枝修去;若有几个分叉干,应去弱留强,去斜留直,保留1个。上部不要随便修剪,以免造成空缺,影响树冠的成。⑻防风防护林的设置是确保了香园完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幼龄期在台来临前要做好防风工作,可用子和竹子固定丁香植株树干,以减轻台丁香植株的摇动,从而减少危害。

病虫害防治

⑴褐斑病幼苗和成龄树都有发生,为害果实。防治法:①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②清洁田园,消灭病残株,集中烧毁。

⑵煤烟病要是由黑刺粉虱、蚧类、蚜虫等害虫的为害而起的。防治法:①发现上述害虫为害时用杀虫喷杀;②发病后用1∶1∶l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

结线虫病由一种线虫起,为害部。防治法:可用3%呋喃颗粒施或撤施于区。

⑷红蜘蛛为害叶片。防治法: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和20%三氯杀螨砜稀释500倍液喷杀。两种液体混使用效果更好。每5-7天喷1次,连续2-3次。

⑸红蜡介壳为害。防治法:冬季可喷10倍松脂合剂,50%马拉松稀释1000-1500倍液喷杀,每隔7-15天喷1次,连续2-3次。

⑹大头蟋蟀为害小、幼干。防治法:采用毒饵诱杀。先将麦麸香,然后用90%晶体致百虫30倍液,拌湿麦麸,傍晚放畦周围。

中医传承

文献记载

⒈《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畏郁金

⒉《抱朴子》:鸡香、黄连,乳汁,注之诸有百疾之在者皆愈,而更加明倍常也。

⒊《齐民要术》:鸡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之丁子香也。

⒋《本草拾遗》:鸡香与丁香同种,实丛生,其中最大者为鸡,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为鸡,故,乃是丁香也。

⒌《本草图》:鸡香,今人皆于乳香中时时得木实似枣核者,以为鸡香,坚顽枯,绝无气味,烧亦。

⒍《本草疏》:一切有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实用选

①治暴心气痛:鸡香末,服一钱。(《肘后》)

②治冷呕逆,气厥不通:丁香三粒(椎碎),陈橘皮一枚(全者,汤浸去白,)。上二味,用水一盏,取半盏,去滓热呷。(《圣济总录》)

③治小儿冷,面黄大,食即吐者:丁香七枚,为末,乳汁和二次,姜汤服之。(《卫生易简》)

④治冷乘于齿间,发歇疼痛。:鸡香、射于各一两,麝香(细研)一分。上二味,捣罗为,入麝香再拌和令匀。每用少许揩齿,良久以温汤漱。(《圣济总录》)⑤治龋齿:鸡汁含之。(《姚僧坦集验》)

⑥治妇人难产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钱六分。为末,同活兔和杵千下,作三十六。每服一,好化下。(《真堂》如意

⑦治阴冷丁香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纳阴中,中病便已。(《本草衍义》)

公母丁香的鉴别

性状鉴

丁香略呈研棒状,长 1 ~ 2cm; 花冠,直径 0. 3 ~ 0. 5cm;花瓣4,复瓦状抱,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雄蕊花柱, 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 萼筒柱状,略扁,有的稍弯, 长0. 7 ~1. 4cm,直径0. 3 ~0. 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 4 枚三角 状的萼片,十状分;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富油性,用指甲划之可 见油质渗出;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感。以个大,粗壮、鲜紫棕 色、香强烈、油多者为佳。

丁香呈长倒卵形至长; 长 2 ~ 2. 5cm,直径 0. 6 ~ 1cm; 先端有齿萼片4 枚,向中央弯,基部具果柄残痕; 表面棕褐色,粗 糙,多细皱纹;果皮种皮薄壳状;质脆,易破碎落,有的已无果皮种皮,仅为种仁;种仁倒卵形,暗棕色,由两肥厚的子叶而成;子 叶形如鸡,不规则抱,中央有一条细杆状的胚根,由子叶的中央伸 到较宽的先端;质坚硬,难破碎;微香,味辛辣。

显微鉴

丁香

萼筒中部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 1 列,有较厚角质层; ② 皮层外侧有2 ~3 列径向延长的油室,其下有数十个小型双 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 ③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 大细胞间隙; ④中央部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 酸钙簇晶。

粉末: ①暗红棕色; ②纤维端钝,壁较厚; ③花粉粒众 多,极面观三角,赤道表面观双凸镜; ④草酸钙簇晶众多; ⑤油室 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⑥表皮细胞呈多角,有 不定式气孔

丁香

粉末: ①棕褐色; ②淀粉粒众多,单粒长卵形、类贝壳 、类或不规则; ③纤维较多,成束或单个在,淡黄棕色,多呈 长梭、类三角或不规则,偶有分枝状,层纹较密,孔沟明显; ④可 见草酸钙簇晶; ⑤偶见草酸钙小方晶,油室多破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檰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