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为直接暴力打击所致。
(二)发病机制
以往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汽车司机摇发动机时突然松手被逆转的手柄直接打击所致目前此种现象,已消失而多见于撞击性外伤(例如骑助动车或摩托车相撞)或腕背部着地跌倒所引起。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畸形,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腕呈屈曲状,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骨折近端向背侧突出。在临床上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型。
1.关节外型
指骨折线不波及关节面者,最为多见。骨折线大多呈横形,少数为斜形。
2.关节受累型
凡骨折线波及关节者均属此型,由于史密斯骨折在临床上少见,故无必要将此类患者再作更进一步的分型。
分型情况
按骨折线形态Smith骨折分为三型。
Ⅰ型:骨折线为横形,自背侧到掌侧,未波及关节面。远折段连同腕骨向掌侧移位,向背侧成角。
Ⅱ型:骨折线斜形,自背侧关节面的边缘斜向近侧和掌侧。远折段连同腕一并向掌侧及近侧移位。
Ⅲ型:桡骨下端掌侧边缘骨折,骨折线斜行通达关节面,远骨折端为三角形,连同腕骨向掌侧及近侧移位,腕关节脱位。
检查化验
治疗用药
(一)治疗
血肿内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下行闭合复位与柯莱斯骨折整复相反,术者将伤腕伸直位牵引助手于肘部作反牵引,在牵引的同时术者由掌侧向背侧推挤远折端使骨折复位,此种骨折整复较易,但维持整复位置较困难整复后,用短臂前后石膏托固定腕于轻度背伸位前臂与旋转中立位2周,再改为腕关节中立位固定2周对骨折位置极不稳定或复后,再次移位的骨折。可考虑行切开复位甩小型“T”字钢板螺丝钉作内固定或用托状钢板(buttress plate)作内固定。
(二)预后
一般病例功能恢复大多比较理想关节受累型,复位不佳者可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