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
病因
发病机制
感染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感染,另一类是晚期感染或称为迟发感染。早期感染是手术中细菌直接进入关节引起,常见为表皮葡萄球菌。迟发感染多为血行性传播引起,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曾经施行过手术的关节,较易感染。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返修病例,感染率为10%,因类风湿关节炎行关节置换者感染率也较高。
临床表现
大部分感染发生在术后几个月内,最早可出现于术后两周,也有晚至几年才出现。
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肿胀、疼痛和发热,如术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感染的疼痛在夜间更甚,为深部持续剧痛或跳痛,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可减轻。假体机械性松动的疼痛与运动或负重有关,并由于剧烈运动而加重。必须明确感染局限在表浅组织,或已深及关节。若伤口引流物为脓性,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就必须考虑假体周围的深部感染。
检查
组织或滑膜液培养关节的诊断性穿刺是必要的。组织或滑膜液的培养须严格无菌,通常在手术室进行。若常规培养为阴性,又高度怀疑感染时,需采用特殊的培养技术,因厌氧菌的生长需要复杂的营养。
1.X线检查
普通X线要在感染几周或几个月后才能反映出来,骨和骨水泥之间形成X线透亮带,皮质边缘成薄片,骨膜反应呈板层样、骨密度增加区与透亮区并存。必须与以前的X线片对比分析,以发现早期的改变。
可显示关节腔的轮廓,以及感染的部位和范围,若窦道已通到皮肤表面。可作窦道造影以协助诊断。
3.放射性核素闪烁照相
与化脓性关节炎一样99mTc和67Ga枸橼酸盐的摄取能帮助诊断,但99mTc无特异性、而67Ga枸橼酸盐也仅中度特异性。
鉴别诊断
并发症
可并发假体松动。
治疗
1.根据细菌培养和敏感实验,使用有效抗生素。如若需重新行关节置换手术,术前需用6~12周抗生素。
2.手术处理早期感染者,应毫不犹豫地施行手术,清除感染血肿,清除感染组织,放置冲洗吸引管,持续冲洗吸引。如此处理后,常可消除较浅感染,挽救人工关节。但是感染常累及假体周围组织,假体保留率不足20%。经上述处理不能控制感染及迟发性感染者,一般都要去除假体和骨水泥。待感染完全消除后,过1年左右再行关节成形术,也可用截骨术改善患者步态。
预后
本病愈后与早诊断早治疗与否密切相关。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