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叶巴豆

巴豆灌木,高约2米。多分枝,幼密被粗毛。互生,卵,具尖头,长10~15厘米,宽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3出,有香。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异】刹埂(傣)。 【植物态】巴豆灌木,高约2米。多分枝,幼密被粗毛。互生,卵,具尖头,长10~15厘米,宽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3出,有香。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热,味辛微酸。......
目录

毛叶巴豆

(《云南思茅草药选》)

【异】刹埂(傣)。

植物态】巴豆灌木,高约2米。多分枝,幼密被粗毛。互生,卵,具尖头,长10~15厘米,宽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3出,有香。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热,味辛微酸。

【功用治】镇静祛,退热止痛,舒筋活。治疟疾,高热,惊痫抽搐湿关节炎,麻木不仁。

【用法与用量】服:汤,1~2钱:或浸酒。外用:捣

【选】①治疟疾、高热、惊痫抽搐巴豆一至二钱,水服;外用捣包寸口

②治 湿关节炎:巴豆、蔓京子、石灰 适量,捣烂包。(性味以下出《云南恩茅草药选》)

(《中华本草》)

【拼音】 Máo Yè Bā Dòu

【英语】 all-grass of Hairyleaf Croton

】刹埂、大树跌打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植物毛尾巴豆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

【原态】毛尾巴豆 灌木乔木,高2-10m。皮灰褐色。多分枝淡黄色柔毛。互生,叶柄基部有腺体二枚;卵形,长8-15cm,宽4-9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或阔楔形,边缘具残齿,两面均被毛,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出5条,有香单性异株;雄花组成花序雌花组成总状花序。果近,密被黄色星状毛,稍肉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化成份】植株巴豆萜(crotocaudin),山藿香定(teucvidin),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赛酸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

性味】味辛;微酸;性热;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治】疟镇痛;舒筋活疟疾高热不退惊痫抽搐湿痹痛;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服: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

【注意】体虚者及孕妇服。服过量致腹泻。外用刺激皮肤。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青年性驼背

下一篇 毛叶小寒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