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也称马-拉(Maroteaux-Lamy)综征,多发性养不良性侏儒症,亦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身材矮小,角膜浑浊,但智力正常,这型黏多糖贮积症首先由Maroteaux(1963)发现,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类型黏多糖贮积症的独立疾病。本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活性减低,它可把N-乙酰半乳糖胺-硫酸中的硫酸水解掉,此反应既发生......
目录

发病原因

本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活性减低,它可把N-乙酰半乳糖胺-硫酸中的硫酸水解掉,此反应既发生在软素-4-硫酸,也发生在硫酸皮肤素,该基因定位于5q12~q13,可能有2个等位基因,本型人体由于这种酶的活性不足,故可使软素-4-硫酸和硫酸皮肤素沉积于各种组织细胞而致病。

症状

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可将这型黏多糖贮积症分为重型(MPSⅥ-A型)和轻型(MPSⅥ-B型),重型多在2~3岁发病,常有关节运动受限,疝气,四肢挛缩,容貌粗笨,短颈,身材矮小,因躯干和四肢发育迟缓,故可出现身材比例失调,容貌粗笨不及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和Ⅱ型那样明显,头颅略大,两眼间过宽,部分病例也可积水,大多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周边性角膜浑浊和听力消失,也可出现钟状胸,漏斗胸脐疝沟疝,在动脉瓣区常可听到动脉不全而产生的杂音,一般有轻度到中度肿大,可柱,盆,手和头颅等全身骼改变,第2颈椎发育不良,可导致寰枢位和膜增厚,也可发生脊髓病或神经系统并发症,胸部椎体变发育不良,本型病人同其他几型黏多糖贮积症一样,也可出现腕骨发育不全,变掌骨呈棒状改变,人缝融齿状突发育不良可神经并发症,如积水和痉挛性截瘫,由于组织压迫神经,常出现腕管综征,可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有的可发生力衰竭,轻型病例发病年龄较大,骼畸较轻,病情发展亦较缓慢。

检查

1.尿液中有过多的硫酸皮肤素。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多而明显的异染性颗粒。

2.X线检查同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以四肢、柱、盆改变为常见。此外尚有头颅改变,并具有特征性。

(1)四肢

股骨和胫管状干异常,多有和千骺端畸。上肢长管状较下肢改变明显。手和足的短表现为掌骨呈棒状,腕骨发育不全或呈畸

(2)

以胸椎处改变为明显,表现有椎小,呈鸟嘴状或为其他畸。也可有柱后凸。肋骨呈船桨状,伴有胸骨向前突出,可使胸部呈漏斗状。肋骨可使胸部呈钟样。

(3)

发育不全,并有畸,髋臼小,股骨骺不规则和变扁。

(4)颅骨

蝶鞍增大呈“乙”,有硬化性乳突、齿状突发育不全及人缝融

诊断

本型的诊断依据是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尿中排出过多硫酸皮肤素和白细胞出现明显的异染性颗粒(Reilly小体),白细胞或皮肤或纤维细胞培养显示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缺乏。

治疗

最有希望治疗法是特异性的酶替代治疗及基因治疗,二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存情况。

关节挛缩、胸廓,可手术矫治疗,对易感染倾向也必须进有效的防治。至于其他症状力衰竭等,可进对症治疗。

预后

重型病人一般在10岁前死亡,轻型病人则可长期存活。

预防

许多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避免近亲结婚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黏脂贮积症Ⅲ型

下一篇 毛叶肾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