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

弥漫性特发性肥厚(DISH)要累及柱尤其是颈椎,特征是大量而表浅的不规则椎体前和侧缘质增生相互间融成椎体前广泛肥厚块,又称为强直性肥厚或Forestier病。本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约为2:1,男女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增高,45岁以前极少罹患本病。本病的病因未明,虽已有家族发病的报道但少见,研究资料提示本病可能为机械因素作用在某些附着点导致本病的发生,但越来越多......
目录

病因

本病的病因未明,虽已有家族发病的报道但少见,研究资料提示本病可能为机械因素作用在某些附着点导致本病的发生,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全身性的生长代谢异常为本病的易患因素。

除早期Forestier报道的本病与肥胖外,近来本病与糖耐量异常和成人发病的糖尿病的相性得到实。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缓慢、症状较轻,疾病早期一般无特殊不适,劳累、受凉或长途乘车后活动受限,甚至颈、和外周关节的僵硬以及四肢疼痛。当出现跟骨、鹰嘴赘或刺时,可有足跟痛肘痛足痛;有时韧带的附着部发生末端炎起疼痛。本病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临床症状较X线表现为轻。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部分患者沉快,或见空及餐后2小时糖水平改变,提示患者有糖尿病,其余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偶见类湿因子阳性,也与本病无直接系。

2.其他助检查

(1)胸椎

X线表现胸椎为DISH典型受累区异常钙化化最常见于胸7~11,上胸椎少见,但也见于胸11~12连续钙化化者。部分椎体上下缘成,但椎间盘维持相对高度,赘多为刷爪并常与椎体前沉积融,往往在椎间盘保持完整的水平成最严重;韧带沉积与椎体前缘之间出现线状或半环状透亮带,虽然透亮带不出现在每一个椎体但却为DISH特征性的X线改变。此带常突然终止于椎体的上缘和下缘,晚期这一透亮带可随化的进展而消失。

椎双侧化不对称,虽常见双侧受累,但胸椎右侧好发,左侧沉积与赘少见。

(2)颈椎

最常见于颈5和颈6椎体前,颈1和颈2少见,皮质肥厚最初沿椎体前表面发生,前缘特是前下缘出现赘。

(3)

椎体前肥厚为最初表现,病情进展,椎体边缘出现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和尖角状赘特是在椎体前上

(4)盆髂嵴、坐股骨转子等韧带附着部

出现胡须样沉积。骶髂关节关节周围可见赘。髋臼旁、耻上缘成。

(5)足跟骨下后表面

膜增生,跗骨、舟侧,股骨底后侧和第五跖骨基底发生特异性的增生,后者可表现为钙化或大的“沟”。

(6)其他部位

胫、腓骨肥厚常累及间膜的附着部位。髌骨上下缘质增生,特好发于四头的附着部位,肘部以鹰嘴刺最常见。

诊断

由于DISH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又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诊断要靠X线表现及临床表现,在排除了其他相疾病的基础上综判断。

1.X线的诊断标准

诊断DISH中柱的病变需要以下3条标准:

(1)至少连续4个椎体的前外侧面出现钙化化,伴或不伴明显的赘生物。

(2)椎间隙存在,缺少典型的退性椎间盘疾病广泛的改变。

(3)无关节突突关节强直或侵袭硬化,或骶髂关节

2.本病要依靠影像诊断

最常用的检查是对疑有病变的后前位和侧位X线平检查,对疑有椎管狭窄者可CT检查;MRI可发现韧带化前的韧带肥厚。

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退性椎间盘病和强直性柱炎相鉴。前者往往有椎间盘受累柱变短,有椎体边缘硬化或真空现象;后者有椎小关节模糊,强直和骶髂关节侵袭、硬化或融

2.诊断中X线的诊断标准的3个条件的第1个是与变关节强直鉴,后者是纤维环的变性改变,仅在2~3个椎体间可能有化;第2个条件用于鉴退性椎间盘病;第3个条件用以排除强直性柱炎。

并发症

可并发局部椎管狭窄,颈椎处成的新较厚时可压迫和推移食管产生困难症状椎旁关节肥厚可压迫脊髓脊髓病变,重者导致瘫痪

治疗

症状而仅有X线表现的DISH患者,无需药物治疗患者须加强关节的保护和适当的活动。有明显症状的可予对症治疗,如进理疗或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有神经压迫症状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者,可考虑切除增生的赘或化的韧带等。

1.避免肥胖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应避免使用糖升高和增加管病的药物,如噻嗪类、β受体阻滞药外源性胰岛素等药物。避免大量饮

2.本病要为对症治疗和治疗并发症,缓解疼痛和僵硬可使用非类固醇药物及其他镇痛,原则和用法同关节炎的治疗。此外,对局部韧带化明显者使用低量化疗有一定的疗效;对外周附着点区域疼痛明显且非类固醇药物疗效不明显者可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成的新阻塞和压迫其他组织并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者,如压迫脊髓脊髓病变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

临床症状较X线表现为轻,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出现椎管狭窄,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重者导致瘫痪

预防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理膳食调配。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坚持治疗。

4.避免肥胖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应避免使用糖升高和增加管病的药物,如噻嗪类、β受体阻滞药、外源性胰岛素等药物。避免大量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木树叶

下一篇 毛木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