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颈椎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

颈椎双侧关节关节位是典型的屈性损伤,可以发生在颈2至胸1之间的任何段,但以颈4以下段最多见。本病多见于高处跌落,头颈部撞击地面,或重物直接袭击,致枕颈部受到屈性暴力作用。影像检查中X线特征性表现是诊断的键。疾病称:颈椎双侧关节关节位 (下颈椎位)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瘫痪,感觉障碍,身痛,肩痛本病多见于高处跌落,头颈部撞击地面,或重物直接袭击,致枕颈部......
目录

定义

疾病称:颈椎双侧关节关节位 (下颈椎位)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瘫痪,感觉障碍,身痛,肩痛

病因

  本病多见于高处跌落,头颈部撞击地面,或重物直接袭击,致枕颈部受到屈性暴力作用。挥鞭样损伤也可造成位。在乘坐高速驶的车辆聚然刹车时,头颈部因惯性作用则猛烈屈。当头颈部遭受屈暴力时,颈椎活动单位的支点位于椎间盘中央偏后部。由于颈椎的小关节关节面平坦,且与水平面呈45°交角,骤然屈的外起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前移并将关节囊撕裂,而后向后上翘起。

随着外力的继续作用和头颅重量的惯性作用,已移位的下关节突继续向前滑动,整个上位椎体也随之前移。作用力消失后,因颈部肉收缩作用,可成三种状态:

一是随之复位,日后可有颈椎不稳症或伤后呈半位状态;

二是颈椎位呈弹性固定,上下关节关节相互依托,的“栖息”状态;

三是上位椎体下关节突越过了下椎体的上关节突,成小关节态,即所谓的“交锁”状态。

症状诊断

  一、症状表现

(1)局部表现

颈部呈强迫体位,由于小关节交锁,头颈被迫前屈位,并弹性固定。头颈部剧痛要由于位状态时,关节周围软组织所受的拉应力和张应力大增,使疼痛加剧。由于疼痛及受伤段的力异常,颈部肉明显痉挛;头部不能被动活动;颈部压痛广泛。

(2)神经脊髓损伤症状

表现为相应段的症状,如四肢瘫、下肢瘫或不完全性瘫痪,有神经损伤者,表现该神经分布区域皮肤过敏,疼痛或感觉减退。

  二、诊断

  外伤史中应了解有无促使颈椎极度前屈的暴力。如头部朝下的坠落伤;乘车时急刹车;橄榄球运动员头颈部撞击伤。此外应注意了解受伤瞬间头颈部有无旋转影象,检查中X线特征性表现是诊断的键。

检查化验

本病的检查要有以下两种:

1、X线检查

侧位X线典型征象为:位的椎体向前移位的离为椎体前后径的2/5,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位颈椎上关节突的部或前,两棘突间离增大。前后位可见钩椎关节系紊乱,小关节相互系显示不清。斜位显示神经孔变。断层摄影更有利于诊断。

2、MRI检查

可发现椎管变脊髓受不同程度的压迫,若有损伤和水肿,也可由信号的改变表现出来。

鉴别诊断

双侧关节位应与单侧小关节位相鉴据损伤及临床表现,以下面可资鉴

1、损伤机制不同

双侧小关节位以屈暴力为,而单侧小关节位除屈暴力外还存在着扭转暴力。

2、临床表现不同

双侧小关节要表现为前倾固定、压痛广泛;多数脊髓损伤。单侧小关节位以旋转固定为,压痛不广泛。少数脊髓损伤,但局部疼痛剧烈。

3、X线表现不同

双侧位者损伤段椎体前移的离常为椎体前后位的2/5或1/2,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位椎颈上关节突的部或前。而单侧关节关节位者损伤段椎体前移约为前后径的1/3,正位可见位椎棘突偏移。

并发症

本病患者最要地是并发一些神经损伤。由于椎体的相互移位,椎管态遭受严重破坏,椎管在相应平面减少,脊髓到上位椎的椎及下位椎体后的对压作用而损伤,严重时可造成脊髓的横断性损伤。可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症状

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要有以下几个面:

一、急救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应立即行气管切或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通畅,维持呼吸并理给氧。

二、牵复位

应尽可能利用颅骨位机理,先在略微前屈状态下持续牵,并通过床边透视和拍来确定小关节交锁是否已解除。一旦发现位已纠正,应立即将牵改为仰伸位,以1.5~2kg的维持重量持续牵3~4周;再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月。牵的在于复位,复位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面:

1.牵向:一始切忌仰伸应从略向前屈或中立位始;否则易起或剧脊髓损伤。

2.牵式:不宜选用枕颌带牵,更不可徒手牵应选择颅骨更安全有效。

3.牵重量:牵重量从3~4kg起,逐渐加大牵重量,每过30分钟旁拍摄一次颈椎侧位,观察复位情况。原则上每半小时增加0.5kg,总重量不宜超过15kg。在复位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压、搏的变化。

4.牵时间:牵复位,不可操之过争。牵时间一般为5~8小时,太快易造成医源性损伤。

三、手术复位

绝大多数颈椎双侧小关节位可复位得以纠正。以下情况是手术复位的指征:少数伤后一周以上者,5~8小时牵复位仍无法纠正;在牵过程中脊髓损伤症状逐渐加重者;陈旧性骨折位伴有不全截瘫者。

手术法分前路和后路两种

(1)后路手术应在颅骨下进

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俯卧位,头部置于头架上略呈屈位。取后正中切下将其复位,如有困难,将位的系突的上关节突作部分切除,用钝膜剥离器伸入下关节突的下间隙,在牵缓慢撬拨使之复位。如果关节关节交锁影响复位者,可将其障碍部分切除以利复位。如并椎关节骨折并陷入椎管,则必须将其切除减压。并有脊髓损伤,可在复位后施的损伤段椎切除减压。复位后,将颈椎伸展并用钢丝连环结扎固定。

(2)前路复位、减压和融术也需在颅骨下进

取仰卧位,胸锁乳突侧缘和颈脏间隙进入,暴损伤段。准确定位后,将损伤的椎间盘切除。在持续颅骨下。用膜剥离器伸入椎间隙,以下位椎体作为杠杆支点。逐渐加大撬拨力量。用手指椎压位的椎体使它复位。复位后,如有骨折突入椎管,则应用刮匙细刮出。取自体髂植入减压部间隙固定融。为保稳定性,可加用前路钛金接。前路复位存在一定的盲性。操作验对复位十分重要。条件允许,应在电视透视监测下进

预后

术后应静滴注地塞米松脱水以处理,由于手术扰动对脊髓的影响,枕旁置沙垫以免颈部过度活动。拆线后可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拍复查实已有后去除石膏固定。

  除伴有脊髓伤外,一般预后良好,若并有小关节创伤关节炎,可关节间融术。

预防

  注意生活安全,防止颈部外伤。另外还需注意下颈椎双侧关节位,尽可能早期复位是保护脊髓功能,防止进一步损伤的重要措施。故本病一旦确诊,则应积极进复位或手术治疗,防止脊髓损伤,尽量缩短脊髓受压时间,减少继发性损害,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