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颈肋

颈肋是一种先天性的畸肋骨,可由于外伤、肩部负重因素等起。大多数颈肋无任何症状,只有当管、神经受挤压时才表现症状。此病的一般体征为患者肩部多肉饱满,锁骨上窝浅,有时可触及隆起的包块或肥厚的斜角颈肋的发生率为0.5%~1%,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1∶3,初诊年龄为20~40岁。约半数为双侧性,单侧者以左侧居多。颈肋病因外伤、肩部负重、膜炎、肩下垂、第一肋骨前斜角肥厚、......
目录

流行病学

颈肋的发生率为0.5%~1%,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1∶3,初诊年龄为20~40岁。约半数为双侧性,单侧者以左侧居多。

病因

颈肋病因外伤、肩部负重、膜炎、肩下垂、第一肋骨前斜角肥厚、异常纤维束带等。

发病机制

解剖上,丛及锁骨动脉穿过由前斜角中斜角、第一肋骨上缘所构成的三角间隙,进入腋部,丛的下组位于锁骨动脉的后,二者神经管束(图1)。颈肋多见于第7颈椎,有时也见于第6颈椎,其长短不一。一般颈肋态分为4型:ⅰ型,颈肋短小,刚超过横突,一般无压迫症状出现。ⅱ型,颈肋超过横突较多,末端游离并能直接抵触或压迫丛。有时由纤维束带与第一肋相连,此纤维带压迫神经。ⅲ型,颈肋几乎完整,并以纤维带与第一肋软相连,常压迫神经锁骨动脉。ⅳ型,颈肋完整,并以肋软与第一肋软连接,亦常致神经锁骨动脉和静受压。

临床表现

大多数颈肋无任何症状,只有当管、神经受挤压时才表现症状。此病的一般体征为患者肩部多肉饱满,锁骨上窝浅,有时可触及隆起的包块或肥厚的斜角。此外,据受累的成分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

(1)手、肩钝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间歇性。当上肢及肩向下牵,或手拿重物时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常把上肢起置于头之上。受第ⅷ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支配的力减弱,表现在握、捏及细小的动作面。晚期可见手骨和大小肉萎缩,无反射改变。感觉障碍神经分布区为

(2)由于交感神经受压,出现管舒缩功能障碍,如手下垂时皮肤变色,呈灰蓝色,出汗,水肿,上后则消失。遇冷手指变苍白。有时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征(horner’s syndrome)。

(3)颈肋有时可触知,压迫该处可起局部疼痛并向手放射。

2.管型

较少,间歇性上肢皮肤色改变或静怒张,严重者发生溃疡或坏,伴随疼痛或痛觉障碍。锁骨上窝常能听到杂音是一重要体征,有时双侧均可听到,患侧声大。牵上肢上述症状加重。前斜角试验(adson试验):取坐位,自然下垂,头用力转向病侧并后伸,嘱深吸并屏,病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阳性。

3.神经管型

神经型与管型混杂的病例。

检查鉴别

检查

无异常表现。

颈椎X线正位可确定颈肋的存在及大小。

颈肋胸廓征组成容之一,应与下列情况鉴

1、肋锁综征肋锁试验为阳性,即当肩部受重压,使肩关节向后向下时,由于第一肋骨锁骨间隙变窄,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是鉴本征的依据。

2、胸小征 是胸小与胸壁挤压神经管束而起的综征,可依据超外展试验阳性,即肩外展、后伸、牵胸小而出现动脉搏动消失,而做出诊断。

3、椎间盘出症 多发生于壮年,发病较急,常有外伤史,后,症状可缓解,脊髓造影显示椎间盘组织压迹。

4、颈椎关节病 颈椎X线显示椎间孔狭窄或椎体后缘有质增生。

5、腕管综征压迫腕管时,则正中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障碍

诊断

中年患者,特是女性患者,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此病,进一步x线检查。有时x线未发现颈肋的存在,但可能有异常纤维起压迫。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包括按摩、理疗、止痛,加强提肩的锻炼,避免手提重物,减少患侧上肢过度外展活动,适当休息。颈椎牵对此症无效。

2.手术治疗 如过3~6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较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具体适应如下:

①持续性剧烈疼痛者。

②上肢及手的神经征或管征在发展者。

锁骨动脉明显受压而起手指苍白及青紫的短暂发作,甚至有栓塞现象出现者。

神经下束受压出现感觉障碍或手的小肉萎缩者。

(2)手术法包括:

颈肋切除术:适发育较完全的ⅲ型和ⅳ型颈肋。一般锁骨上路切断前斜角颈肋

②第一肋骨切除术:适于ⅰ、ⅱ型颈肋纤维束带致神经管受压者。一般腋窝入路施

预后

颈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饮食保健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适量的运动

2劲肋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节兔唇花

下一篇 脊椎外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