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肌疝

肌疝(myocele)是组织筋膜鞘的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成的一种疝,好发于小腿,临床上比较少见。肌疝多数疝块在0.6cm以下,为多发性或双侧性,症状较轻,休息后或静止时消失。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萘丁......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萘丁美酮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9000元)

温馨提示

加强养,少食多餐。

病因

发病原因

下肢局部筋膜发育异常,手术损伤或创伤,长期慢性劳损等使下肢筋膜缺损或变薄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下肢局部肉压力增高是发病的诱因。

病机

1.筋膜缺损或薄弱 常见筋膜缺损或薄弱原因如下:

(1)正常情况下,筋膜存有正常的,生理性的缺损或薄弱区,当肉压力增高时,肉便由此疝出,如腓浅神经由腓总径自腓骨颈的外侧发出,向下走腓骨长,短之间,其终末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过筋膜成为皮支,导致局部缺损或薄弱,小腿肌疝可由此疝出,经筋神经疝出可导致神经损伤,卡压,进而起一系列症状

(2)手术损伤或锐器切割可造成肉损伤和筋膜破裂,如清创缝时仅缝皮肤,当肿胀,压力增高时,可向筋膜外膨出,再如,钝性损伤或骨折可损伤肉和刺破筋膜,由于肿胀,压力增高向筋膜外膨出肌疝

(3)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动作不协调或负荷过重,及着地姿势不正确,下肢持力不稳等因素,使下肢肉极度收缩,以致结构受损,此时明显短缩,外膜纵向撕裂,成间隙,使肉由外膜间隙膨出,疝出组织可发生嵌顿,少量渗,继发水肿,渗出等创伤性炎症反应和周围群痉挛。

(4)长期慢性损伤使下肢筋膜变薄弱或破裂。

(5)筋膜本身病变造成一定部位的筋膜薄弱。

2.肉压力增高

(1)肉剧烈运动或过度活动后,局部代谢增强,氧浓度降低,代谢产物积蓄,使微环渗出增加,组织间液增加,肉可发生肿胀,肥大;然而筋膜壁却限制了肥大肉的扩张,使间隔的压力增高,继而促使肉由薄弱或缺损部位突出而肌疝

(2)创伤,手术或肉本身的病变,可使肿胀,压力增高,并由手术或损伤筋膜薄弱处膨出肌疝

近年来,有人认为肌疝是慢性筋膜间室综征的代偿性表现,张镛福等人也发现,在慢性小腿筋膜间室综征中,将近一半的患者存在肌疝

预防

下肢局部筋膜发育异常、手术损伤或创伤、长期慢性劳损等使下肢筋膜缺损或变薄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下肢局部肉压力增高是发病的诱因。要预防是注意手术要消毒处理。注意预防手术意外的发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积极预防慢性劳损,注意戒烟不良嗜好。

并发症

肿胀

局限性肿块, 肿块质软压之可消失,一般小于0.6cm,当肉收缩时肿块体积缩小或消失,可触及缺损筋膜孔边缘锐利,呈卵其下肉不增厚。阔筋膜遭受直接打击或手术切后可能发生较大的肌疝大的肌疝常不可回纳在肉放松时一般不膨出,肉收缩时可明显隆起。 病人下肢有易疲劳感。

诊断方法

症状

常见症状疲劳、充水肿

多数患者在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或外伤后发病,且多在小腿胫前部位。

1.疼痛

一般情况下疼痛不重,当肉受到筋膜疝环嵌压,发生局部充水肿等无菌性炎症时局部出现明显疼痛,如肉压力很大,疝出后被筋膜环嵌压,疝出的肉不能回缩,可出现炎性渗出,肿胀,受压时间过长可能出现疝出肉缺,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肉坏死。

2.局限性肿块

肿块质软压之可消失,一般小于0.6cm,当肉收缩时肿块体积缩小或消失,可触及缺损筋膜孔边缘锐利,呈卵,其下肉不增厚,阔筋膜遭受直接打击或手术切后可能发生较大的肌疝,大的肌疝常不可回纳,在肉放松时一般不膨出,肉收缩时可明显隆起。

3.病人下肢有易疲劳感。

检查

超声检查能清晰的显示各层组织结构筋膜回声情况,并提示疝大小,筋膜层是否有渗液等,可排除肿,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诊断鉴

诊断标准

1.多数患者有外伤史。

2.小腿前外侧或大腿外侧出现包块,包块质软,半球,界限清,有一定弹性,肉收缩时消失变小,可触及卵及较锐利边缘筋膜缺损。

3.诊断性穿刺为阴性。

4.超声检查可协助临床诊断。

诊断

1.下肢张,动脉

多发性肌疝需于下肢张,动脉等鉴,下肢张性与外伤,抬高下肢包块变小或消失,诊断性穿刺可鉴动脉有波动感可闻及管杂音。

2.脓肿

脓肿病人常有结核病史,肿块有波动感可鉴

3.囊肿

发生于鞘部位,肉收缩时无变小或消失,可鉴

4.脂肪

肿块皮下,质软,有分状,活动,不随肉活动变小或消失可鉴

5.其他

另外需与肉撕裂,断裂,等相鉴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外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萘丁美酮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9000元)

(一)治疗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症状轻者应限制活动和使用弹力绷带。若病人是体力劳动者或有明显症状者应考虑做筋膜修补术,以恢复劳动力。若手术在损伤2周以上才施者,筋膜破裂已为一薄层纤维组织所覆盖,看不清缺损和边缘,但扪之边缘尚在,肉收缩时,仍将从此弱点疝出。切除纤维薄膜将边缘重叠缝,或用阔筋膜、Marlex Mesh修补。  

(二)预后  

前没有相容描述。

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饮食保健

饮食要注意清淡。手术后前几天据个人状况调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伤的恢复。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吃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宜吃新鲜蔬菜水果; 2、宜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助食品。

1、忌吃豆类、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 2、忌食、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 3、忌吃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浓郁的调味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苦瓜

下一篇 毛花点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