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毛蜂斗草

毛蜂斗草(变种),Sonerila cantonensis Stapf var. strigosa C. Chen ,野牡丹科蜂斗草属植物蜂斗草的一个变种。植株密被糙伏毛;叶片通常为披针状长或近,较狭,花序密被长柔毛,有3-7朵;较小,花萼长约5毫米,花瓣长约4毫米,外面仅中脉被柔毛。果未详。期6-7月。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全株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的功效。毛蜂斗草(变......
目录

形态特征

毛蜂斗草(变种)

本变种与前者的要区是,植株密被糙伏毛;叶片通常为披针状长或近,较狭,花序密被长柔毛,有3-7朵较小,约5毫花萼长米,花瓣长约4毫米,外面仅中脉被柔毛。果未详。期6-7月。

蜂斗草(原变种)

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卵形或椭卵形 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钝,有时微偏斜,长3-5.5(-9)厘米,宽1.3-2.2(3.8) 厘米,边缘具细锯齿齿尖具刺毛,面无毛或被星的紧贴短刺毛,中脉微凹,面有时紫红色,仅上被粗毛,叶脉隆起,侧脉通常两对,其中1对基出;叶柄长5-18毫米,密被长粗毛及柔毛。蝎尾状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生,有3-7朵;总梗长1.5-3厘米,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苞片极小,早落;花梗长1-3毫米,略三棱花萼钟状管,长约7毫米,被微柔毛及疏腺毛,略具三棱,具6,裂短,广三角,长不到1毫米,急尖花瓣红色或浅玫瑰红色,长,长约7毫米,急尖,外面中脉具星腺毛雄蕊3,等长,常偏向1侧,丝长约7毫米,花药长约8毫米,基部略尖,微叉药隔不延长;子房瓶端具膜质冠,具3个缺刻。蒴果,略具三棱,长5-7毫米,直径4-5毫米,3纵裂,与宿存萼贴生;宿存萼无毛,具6期(7-) 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产地生境

云南东南部及广东(仅海南岛)。生于海拔约1190米的密林下,潮湿的地或林较干的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中药基源

【药】:毛蜂斗草

【类】:清热解毒药;化瘀

【科属】: 野牡丹

【基源】:为野牡丹植物毛蜂斗草的全草。

【药用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

治】:热痢;产后出外伤;跌打损伤;蛇伤。

【用法用量】:服:汤,6-15g。外用:适量,捣;或汤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颈部软组织疾病

下一篇 毛蜂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