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发育不良(progressive diaphysial dysplasia,PDD)又称增殖性膜炎、对称性硬化性厚症、Engelmann病或Camurati-Engelmann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小儿多发。男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有家族三代四人发病的报道。起病缓慢、隐匿,因四肢长受累,故常表现为肢体疼痛无力。因大多数于婴儿期发病,所以身体发育差,步晚,步态不稳,呈“步”。消瘦......
目录

概述

本病是以全身性对称性发育异常为特点,表现为长管、外膜异常增生,致使皮质增厚,干增粗和髓腔变窄,硬化基础上,可见斑状密度减低区。骺一般正常,但亦可受累,故有人张称PDD为进干-发育不良症。长受累可造成患者运动障碍和骨痛硬化可导致听力嗅觉减退或丧失。

病因

本病呈常染色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9q13,很可能位于19q13.1~13.3,标记定位在此区的DL9S425(58.7cM,19q13.1)和DL9S900(67.1cM,19q13.2)间,致病基因约位于32cM区;并与DL9S868(55.9cM,19q13.1)和DL9S57l(87.7cM,19q13.4)相邻。

病损自始,顺长长轴向两端发展。干膨大,呈梭皮质增厚.表面不平。、外膜下有新成,与皮质融后,皮质可呈层状结构外层纤维排列紊乱,呈不成熟的交织。中层有小梁,纤维如网状层为增厚的致密小梁粗。排列紊乱,小梁间隙纤维化。成细胞可增多,活性增强,新生成,吸收与重建缓慢,髓腔变小伴纤维化。Makita等报道,PDD的表现型即使在同一家族中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一家三代的12例患者中,7例的临床表现典型,另5例仅有骼的性病变或无症状硬化这些病人的表现酷似Ribbing病(多发性硬化症)并认为PDD与Ribbing病是同一病的变异表现型。

发病机制

发育不良症(progressive diaphysial dysplasia)亦称增殖性膜炎,对称性硬化性厚症,Engelmann病或Camurati-Engelmann病,本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病本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9q13.1~13.3本病变进展缓慢,要累及四肢长,病损自始,顺长之长轴向两端发展,干膨大,呈梭皮质增厚表面不平。外膜下有新成与皮质融后,皮质可呈层状结构的外层纤维排列紊乱,呈不成熟的交织中层有小梁纤维如网状层为增厚的致密小梁粗,排列紊乱,小梁间隙为纤维化的脂肪组织细胞可增多,活性增强新生成,吸收与重建缓慢,髓腔变小伴纤维化。

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缓慢、隐匿,因四肢长受累,故常表现为肢体疼痛无力。因大多数于婴儿期发病,所以身体发育差,步晚,步态不稳,呈“步”,消瘦、矮小,不能跳跃、奔跑。病变部位肿痛消退后,因质增生出现局部膨隆,常累及双侧骼或先以一侧始,继而波及对侧。

本病一般呈进性发展与恶化,但病程进展速度不一,无自愈可能。

2.体格检查

可见下肢肉萎缩,皮下脂肪薄,下肢弯,少数有膝外翻,头颅大,前突出,性发育迟缓,椎过度前突,杵状指),贫血及智力低下等。个人眼底可见视盘水肿压增高。

检查

1.生化检查

(1)血红蛋白降低,沉增快,钙、磷正常或低钙、高磷,PTH、CT正常,ALP增高,钙素(BGP)、Ⅰ型前原C端前肽(PICP)增高。

(2)高磷时,尿磷低、尿羟脯氨酸正常。

(3)少数病人免疫球蛋白A、G、M增高,T淋巴亚群CD4+降低。

本病的生化指标与病变有密切系,测定代谢指标可反映病变病情,其中Ⅰ型原N端前肽(NTX)、Ⅰ型前原C端肽(PINP)、钙素(BGP)或源性ALP的意义较大。

2.X线检查

(1)长管、外化而附加于原皮质表层,致使皮质增厚、硬化,以干中段显著,髓腔狭窄或完全消失,但可有斑状密度减低区,可见周围软组织萎缩。受累骼的发生频率依次为胫股骨肱骨尺骨桡骨腓骨。典型者为对称分布,通常干骺受累较轻,偶尔累及骺。

(2)短管跖骨常受累,病变较轻,其病变态与长相似,皮质增厚,干增粗,双侧病变基本对称。

(3)颅骨、颅盖肥厚,要为、外增厚硬化障狭窄、消失、颅底硬化、颅底神经管通过的孔道狭窄。

(4)个可见柱椎较致密,亦可累及肋骨锁骨盆。病变的要表现是皮质增厚、硬化

诊断

1.典型病例有无力骨痛症状、矮小、消瘦身材

2.X线示长、外膜增厚,骨髓腔变窄,骺及干骺端、关节面受累等表现。

3.沉增快、贫血,ALP、钙素PICP增高,PTHH、CT及尿羟脯氨酸正常等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颅骨骨髓发育异常出生后不久即逐渐出现头大和面部畸,同时有身材矮小和智力障碍。X线表现为广泛和进性的颅、面肥厚、硬化管状除有皮质增厚、硬化外尚伴有膨胀和构塑障碍。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症为硬化增生性病,要为长骺端的软排列紊乱,基质原成分减少,骨髓腔被化无生化异常,病变常累及柱,而PDD虽要为长管病变,但罕有骺端受累。骨髓腔变窄是由于骨髓纤维化所致ALP增高,沉增快等均可鉴

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加强养和适当运动。因患者多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病变影响到骨髓的造,加之骨痛影响进食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需补充蛋白、维生素C,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钙2.止痛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解热止痛:包括非特异性的消炎止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水杨酸类(阿司匹林、索米痛、非那西丁等)。

(2)糖皮质激素:治疗PDD的作用有两个面:①抑制成细胞,减少骨髓腔的狭窄所造成的而达到止痛的。②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增高所以疼痛可能有免疫因素的参与。绝大多数病人对糖皮质类固醇类有一定疗效。近期报道,有的患者在使用一般药物或泼尼松治疗无效时用地夫可特(deflazacort)1.2mg/(kg·d)12个月后疼痛消失,放射亦有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本药为类固醇类新药,其抗炎作用与泼尼松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减少。

3.及其他并发症的处理严重者或影响功能可术。由于颅神经受压起的耳聋,可耳蜗移植重建听觉。由于压增高,起的视盘水肿的病人,可减压(高渗葡萄糖40ml静推注或25%醇250ml静滴注2~4次/d,加上酌情给予利尿可降低颅压改善视盘水肿)

预后

治疗中由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作用而止痛,但利用放射和闪烁扫描发现,可的松及其类似物虽能提高痛阈减少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病变进展 预防: 因骨痛而制动造成的萎缩,除每天坚持按摩、揉捏,活动关节肉外还可嘱其做关节的屈运动和收缩运动防止废用性萎缩和养缺乏造成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连

下一篇 毛轴铁角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