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脊椎骨骨髓炎

骨髓炎即化脓性椎炎,化脓性椎炎是特殊部位骨髓炎中的一种,临床少见,占所有骨髓炎的2%~4%,多见于椎椎体,分为脊髓炎和椎间盘炎。急性发病者占50%左右,半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由于临床表现不一,受累部位不同,出现症状及体征各异,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疾病称:骨髓炎所属部位:部就诊科室:症状......
目录

名称

疾病称:骨髓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

概述

骨髓炎又称化脓性柱炎并非十分少见,但急性发病者仅占50%左右,半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由于临床表现不一,受累部位不同,出现症状及体征各异,故常被误诊或漏诊。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

感染途径以源性感染为多见。其次为柱手术,椎穿刺,局部放性损伤等直接椎感染,少数为邻近椎的感染灶,如脓肿褥疮等蔓延而来,由于临床表现不一,受累部位不同,出现症状及体征各异,导致化脓性骨髓炎常出现误诊或漏诊。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

病因

骨髓炎多由血症起,其原发化脓病灶多见于生殖泌尿系、皮肤及呼吸道。在骼系统中,椎感染的发病率较低,占全身骼感染的1%~4%左右,椎骨髓炎常伴椎间盘炎症、椎旁软组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易向软组织蔓延是椎骨髓炎的一个显著特征。

病理改变

发病部位以椎最多,其次是胸椎和颈椎。病变为首先侵犯椎体中,即红骨髓集中的部位,然后向椎间盘或向椎弓扩张,很少一始就先侵及椎弓。由于椎运丰富,故很少成大块死骨。典型病变,最初为质破坏,质吸收,使质呈斑点状或蛀状质疏松。软或皮质破坏后成椎旁脓肿,顺软组织间隙蔓延破溃至皮肤,成窦道。由于化脓性椎炎是破坏和新成同时进,随着病变的进展,质逐渐增生,密度增高,硬化,故在骨髓炎,很少发生椎体塌陷、楔形变、或后突畸。到晚期可出现大量新成或椎间融

临床表现

椎炎时,患者要表现为持续高烧、寒战快、烦躁志模糊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剧疼,椎旁痉挛,柱活动受限,棘突压痛,明显叩疼等典型病程及临床表现者仅为20%左右。大部分则以急性腹痛神经性痛,关节痛,或严重血症等临床表现为,待全身症状好转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才趋于明显。甚至有些病例一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表现,而被误诊为结核。

检查化验

1、化验检查:早期白球计数升高,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沉增快,培养可能为阳性,在CT导下局部穿刺吸及活检,将抽出脓液作涂及细菌培养,将取出的组织病理检查,可作出直接诊断。

2、同位素扫描:急性化脓性椎炎早期,可出现患椎同位素浓聚现象,同位素扫描虽为非特异性检查,但对找病灶、确定病变部位有一定帮助。

3、X线及CT检查:发病2周普通X线可无任何异常发现。断层摄影或CT扫描,有时可见有局限性质吸收或斑点状质破坏。随着病变的进展,软可出现破坏,椎体边缘模糊呈毛刷状,继而椎旁组织肿胀,椎间隙变窄,密度增加,硬化成等,在早期影像不能作出明确诊断时,应及时在CT导下作诊断性穿刺。

疾病诊断

(1)有典型的临床及其他系统化脓感染病史;

(2)临床有发热部剧痛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及深部叩击痛;

(3)MRI表现为椎体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序列及增强扫描对明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4)抗感染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1、椎结核

椎体及附件破坏变,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椎体边缘信号异常部分与正常分界模糊,椎间盘失去正常态及信号,呈不同程度的肿胀增厚或破坏、碎裂,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狭窄,呈长T1、更长T2改变,椎前、椎旁组织肿胀,T1WI上与组织相似,T2WI上信号更高,边缘有线样低信号影可能为脓肿壁,增强扫描后,受累椎体、间盘及性脓疡的周边有异常对比增强。临床有结核病史及结核中毒症状

2、转移

病变椎体在T1WI上呈境界清楚的低信号,T2WI上呈高或等-低信号,椎间盘态、信号正常,未见破坏改变,肿易累及椎弓和附件。增强扫描后,病变椎体可见异常对比增强。

3、免疫性椎间盘炎

通过影像法鉴化脓性骨髓炎与免疫性椎间盘炎很困难。MR检查示椎体破坏,信号呈长T1、长T2改变,椎间盘呈不同程度的肿胀增厚或破坏、碎裂。患者体温升高,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是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要点。免疫性椎间盘炎患者无细菌感染征象,体温一般不升高,并且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致病机制为椎间盘中的组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迟发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成抗原抗体复物,变态反应性炎症,即椎间盘炎。

4、退性病

椎体边缘可有增生改变,相邻椎体边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体边缘信号异常部分与正常部分分界清楚,附件无破坏。椎间盘变性改变: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椎旁软组织正常;Gd-DTPA增强扫描椎体终及相邻椎间盘不强化。

并发症

专家指出,本病大部分可出现急性腹痛神经性痛,关节痛,或严重血症症状。在一些病例中,炎性细胞浸润椎旁软组织成椎旁脓肿,表现为受累椎体、椎间盘及相邻椎体的椎旁软组织增厚,横断面病变呈环绕椎体的软组织肿块影,脓肿范围累及硬膜外间隙可致使硬膜囊侧受压呈弧改变,严重时累及脊髓,甚至脊髓严重受压变截瘫

治疗措施

“生物超氧多维愈术”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科专家、骨髓炎泰斗王淑教授,据近50年一线治疗、上万例临床病例验,联我国多位药理病理级专家以及多位权威外科专家,针对传统骨髓炎治疗反复发作和过度肢的状况,创新性研发出的针对个体病例运用最低程度损伤、一次性治愈各种程度骨髓炎,重建患病部位功能的全新治疗技术。这项技术彻底告了传统骨髓炎治疗创伤大,易肢,易复发的弊端,被医界称为"前最科、最有效、对患者最负责的骨髓炎治疗法"。

对急性化脓性椎炎早期诊断常有一定困难,易与血症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相混淆,凡疑有化脓性椎炎者,均应本病尽早治疗,边治疗边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1.抗生素治疗

在确诊或疑为急性化脓性椎炎时,应及时给以有效广菌谱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及找出敏感抗生素后,再及时调整。如细菌培养阴性用药三日无明显效果,应更换抗生素,其疗程应持续到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后两周左右。停药过早,易使炎症复发或使局部病变继续发展而变为慢性炎症。

2.全身支持法

在早期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加强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输液纠正脱水,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或维持其平衡。据需要可少量多次输,给予适量镇静、止痛或退热。对中毒症状严重者或危重患者应同时配激素治疗。

3.外科治疗

(1)椎旁脓肿流术化脓性椎炎,椎旁穿刺抽得有脓液或CT扫描显示有椎旁有脓肿者,应及时行脓肿流,以控制病变发展,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2)椎切除硬膜外脓肿流术急性化脓性椎炎,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如下肢无力,感觉改变或尿潴留等症状,应紧急CT扫描检查。如显示为硬膜外有脓肿压迫脊髓时,立即切除、硬膜外脓肿流,以防止截瘫加重,或脊髓管栓塞、脊髓软化、坏死等。术后常放管负压流,或置管冲洗吸疗法。待体温正常、症状好转,流液清净后拔除。

(3)窦道切除及病灶清除术慢性化脓性椎炎,有窦道成,久不愈,保守治疗不能治愈,应据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切。首先切除窦道及其周围瘢痕,再显病灶,扩大瘘孔,凿除硬化,充分显病变,吸尽脓液,刮除死骨、肉组织,坏死组织纤维包膜等。将病灶彻底清除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和清理病灶。病灶放置流管,或置管式冲洗吸疗法。术后再给以抗生素治疗。

疾病预防

谈到预防,就必须从切断源性创伤性,和医源性三个感染渠道做起。

源性感染来讲,应加强对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如疖、、疮、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其预防的要措施是:保持室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还要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扁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近年来伴随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继发于骨折及手术感染的患者迅速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积极预防,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劳动安全防止皮肤擦伤及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外伤皮肤擦伤等,应立即消炎并及时就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筋膜炎

下一篇 满树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