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脊椎侧弯

脊椎侧弯 柱侧弯(Scoliosis),又称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左右不平,就应怀疑“柱侧弯”。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柱X线,如果正位X线显示柱有大于10度的侧,即可诊断为柱侧弯。轻度的柱侧弯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
目录

疾病病因

1.特发性的柱侧弯,其实医上有很多特发性疾病,就是找不到具体原因的质疑类型就叫特发性。可能肉没有问题,骼也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患者会出现柱侧弯。

2.先天性的柱侧弯,与遗传有一定系,多有家族史,比如父辈有柱侧弯,子女柱侧弯的发生率就会增高。另外怀孕的时候感冒或者用药或者接触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柱侧弯叫先天性柱侧弯,也就是从生下就有。

3.要由肉和神经起的柱侧弯,较常见的就是神经纤维病,多是因为神经发育肉的不平衡所致。

4.因手术原因导致破坏了相应的结构

5.长期书包或不良姿势等原因所致。

病种分类

麻痹

麻痹柱侧弯多种原因所致两侧躯干不平衡萎缩或失去功能,可发生麻痹柱侧弯,在中国最常见是由于小儿麻痹起的,占15%;此外,还可见到养不良和高位截瘫所致麻痹柱侧弯。

小儿麻痹柱侧弯的特点为:可发生子任何年龄,由于肉软弱,使其结构和体位不平衡而造成式繁多的柱侧弯,在急性期阶段数月发生,发展很快,也有数年后缓慢发展加重的。

麻痹柱侧弯的度决定于力大小、麻痹起不平衡的范围及继发挛缩。典型的麻痹柱侧弯是一个长的胸段弯,由~骶部呈一大“C”型畸,影响较轻的仅在胸成一般性“c”型弯。卧位时侧弯明显改善,情况严重时躯干的张力可完全消失,使成广泛可活动弯,常发生椎瘫塌,病人无法起坐,失去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先天性

先天性柱侧弯并不少见,仅次于特发型柱侧弯,其原因尚不清楚,与妊娠期第4~7周时,受到母体之外环境变化刺激有,生后即出现有畸征象,但由于诊断常识和诊断手段缺乏等原因,病变常为家长和医生忽视,直至畸发展明显后,才被发现。先天性柱侧弯是否会发展加重,取决于畸态,大多数先天性柱侧弯都需要治疗,否则会迅速发展加重。非手术治疗,如体表电刺激治疗或塑料支具治疗,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疗效,只能用于一段时期,以控制和延缓畸发展加重,推延手术时间。

神经肉型

此型柱侧弯是由已知的神经肉:本身的病变所致,如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病变:大脑瘫,儿童期高位脊髓损伤后,发生柱畸。还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侧弯:最常见的有小儿麻痹椎侧弯,膜膨出等及肉本身病变也可发生柱侧弯,如养不良症等。

这些原因所致的柱侧弯,因有其本身病变特点,影响柱侧弯治疗法选择,如神经柱侧弯,除了较柔软的小儿麻痹柱侧弯,支具治疗有一定帮助外;对其它各型均无效,而且大都需要实施较牢固的固定手术,如Luque或Galveston或C-D术,常常还需固定到盆,以矫正骨盆倾斜或维持坐姿。

手术治疗的指征为;柱侧弯进加重,功能受影响,不用手不能维持坐姿,盆倾斜明显,椎瘫塌,季肋在髂嵴上,起局部疼痛,或有严重前凸畸痛等等。

临床症状

肩和盆的倾斜,长期不对称姿势,优势手、下肢不等长,肉凸侧组织紧张,凹侧组织薄弱、被牵拉。

临床诊断

疾病检查

早期诊断,以使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因此需健全中、小生的普查工作,作到预防为

(一)病史

详细询问与柱畸的一切情况,如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及性成熟等。还需注意既往史、手术史和外伤史。柱畸的幼儿应了解其母亲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妊娠头三月有无服药史,怀孕分娩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等。家族史应注意其它人员柱畸的情况。神经肉型的柱例凸中,家族史尤为重要。

(二)体检

注意三个重要面:畸病因及并发症。

首先充分暴,仅穿短裤及后面的宽松外衣,注意皮肤的色素病变,有无咖啡斑及皮下组织肿物,部有无毛发及囊性物。注意乳房发育情况,胸廓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隆起及手术疤痕。检查者应从前、侧面去仔细观察。

然后病人面向检查者,向前弯观察部是否对称:一侧隆起说明肋管及椎体旋转畸。然后检查者从患者面观察部是否对称,检查椎是否旋转畸。同时注意两肩是否对称,还需测定两侧季肋角与胯问的离,还可从颈7棘突放锤线,然后测量部裂缝至垂线的离以表明畸的程度。 然后检查柱屈、过伸及侧的活动范围。检查各个关节的可性,如腕及拇指的接近,手指过伸,膝肘关节的反等。

最后应仔细进神经系统检查,尤其是双下肢。怀疑有粘多糖病者应注意上。马凡氏综征者应注意角膜

病人的身高、体重、双、双下肢长度,感觉均需记录在案。

(三)X像检查

1. 直立位全柱正侧位像。照 X相时必须强调直立位,不能卧位。若患者不能直立,宜用坐位像,这样才能反映柱侧弯的真实清况。是诊断的最基本手段。 X像需包括整个柱。

2. 仰卧位左右弯及牵像。反映其柔软性。 Cobb氏角大于90度或神经肉性柱侧弯,由于无适当的肉矫正侧凸,常用牵像检查其弹性,以估计侧弯的矫正度及各柱融所需的长度。柱后凸的柔软性需摄过伸位侧位像。

3. 斜位像。检查柱融的情况,骶部斜位像用于柱滑、峡部裂患者。

4. Ferguson像。检查关节连接处,为了消除前凸,男性病人球管向头侧倾斜30度,女性倾斜35度,这样得出真正的正位关节像。

5. Stagnara像。严重柱侧弯患者(大于100度),尤其伴有后凸、椎体旋转者,普通 X像很难看清肋骨、横突及椎体的畸情况。需要摄去旋转像以得到真正的前后位像。透视下旋转病人,出现最大弯度时拍匣平肋骨隆起侧面,球管与匣垂直。

6. 断层像。检查病变不清的先天性畸、植块融情况以及某些特殊病变如骨瘤等。

7. 切位像。患者向前弯,球管与部成切线。要用于检查肋骨

8. 脊髓造影。并不常规应用。指征是脊髓受压、脊髓肿物、硬膜囊疑有病变。 X像见椎弓离增宽、椎管不全、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症。以及计划切除半椎体或拟作半椎体楔形切除时,均需脊髓造影,以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9. CT和 MRI。对并有脊髓病变的患者很有帮助。如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症等。了解嵴的平面和范围,对手术矫、切除嵴及预防截瘫非常重要。但价格昂贵,不宜作常规检查。

(四)X像阅的要点

端椎:柱侧弯的弯中最头端和尾端的椎体。

椎:弯中畸最严重,偏离垂线最远的椎体。

侧弯即原发侧弯:是最早出现的弯,也是最大的结构性弯,柔软性和可矫正性差。

次侧弯:即代偿性侧弯或继发性侧弯,是最小的弯,弹性较侧弯好,可以是结构性也可以是非结构性。位于侧弯上或下,作用是维持身体的正常力线,椎体通常无旋转。当有三个弯时,中间的弯常是侧弯,芳有四个弯时,中间两个为双侧弯。

(五)弯度及旋转度的测定

柱侧凸Nash和Mod据正位X像上椎弓的位置,将其分为5度。0度:椎弓对称;I度:凸侧椎弓移向中线,但未超出第一格,凹侧椎弓变小;II度:凸侧椎弓已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消失;III度:凸侧椎弓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消失;IV度:凸侧椎弓越过中央,靠近凹侧。

测量

令被测者直立,测量者将重锤的端线置于被测者枕骨粗隆中点,或或置于第7颈椎棘突中点上,待垂线稳定于两腿间夹缝时。测量柱每一侧凸区偏离垂线的最远点,到垂线的水平离。

向分

(1)侧凸:即部分柱棘突偏离身体中线称柱侧弯,有左侧凸、、右侧凸及S弯,C弯。

(2)后凸:指胸段柱后凸超过生理线范围者。

(3)鞍:是指局部某椎体被破坏,椎体突然向后凸起。

(4):是指整个柱象弓一样向后凸起。

(5)畸胸:分两种,一种是胸骨向外突起,另一种是胸骨凹陷。

(6)旋转性(扭性):是因为椎横突一面高一面低或胸骨成的,这种弯是最复杂,最难治的。

性质分

先天性的柱侧弯:是指结构发生异常,即出生后有三角半椎体、蝶椎、融椎,还有肋骨发育的异常,导致柱发生倾斜,导致侧弯或后凸畸。临床较少见,多需要手术矫正。

特发性的柱侧弯:是指结构基本没有异常,由于神经肉力量的失平衡,导致柱原来应有生理弯变成了病理,即原有的胸椎后凸变成了侧凸等。临床常见,多由于长期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起,多数可以通过中医正骨手法保守治疗取得理想效果。

疾病治疗

柱侧弯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法包括理疗、体操疗法、石膏、支具等,但最要和最可靠的法是支具治疗。

一般20度以的特发性柱侧弯,可先不予治疗,进严密观察,如果每年加重超过5度,则应进支具治疗。首诊30度~40度的青少年特发性柱侧弯,应立即进支具治疗,因为这一组病人60%以上会发展加重。青少年特发性柱侧弯在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1)胸弯大于40度、胸弯/弯大于35度者;

(2)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快速进展者;

(3)疼痛明显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者。

先天性柱侧弯的病人,如果侧弯是容易进展的类型或者在观察期间出现侧弯明显进展,则应尽早手术治疗,一般3~5岁是一个比较好的手术时机。

由于柱侧弯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是否需要手术绝非简单地依据患者年龄或侧弯度数,还应考虑到畸的类型、特点、段、进展速度、患者发育及畸对患者体态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进展型的先天性柱侧弯应早手术已成共识,因其随年龄增长不仅畸加重,且变得僵硬,难于矫治。但特发性柱侧弯如在儿童期过早后路矫正融,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远期很可能会出现畸加重。另外,柱的平衡、手术对柱的生长和活动度的影响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因此每个柱侧弯的患者都应该具体分析,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柱侧弯手术的是:防止畸进展;恢复柱平衡;尽可能的矫正畸;尽量多的保留柱的活动段;防止神经损害。采用当前的三维矫技术和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柱侧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矫,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纠正,因为手术还要考虑患者柱和脊髓的耐受性,过分的矫正容易导致固定物失败,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甚至会导致神经损害和瘫痪。不同年龄、不同度数以及病因的侧弯矫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特发性柱侧弯其矫正率通常可达到60%~80%。

矫正

因为侧弯的椎段在胸椎,如果继续发展严重的话会影响到部的呼吸功能。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来,柱的四个生理度,决定着人的姿势,度的变化会累及身体的健康。柱侧弯等椎性疾病一般都与颈,或在颈上有所反映。

手段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养,加强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改善环,使软组织韧带得以软化。 

其它电疗、手术法都只能暂时缓解,有效性不持久。若不能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再考虑手术法。

补充

正骨手法在医院都基本失传,仅有少数中医正骨馆还继承和保留。

特发性柱侧弯治疗原则

对于特发性柱侧弯,治疗上应据畸发展时年龄、发展速度、侧弯度数、生长发育程度、外观畸、躯干平衡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选择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是防止柱侧弯加重,避免胸廓发育,避免出现肠泌尿生殖系统等严重的脏刺激症状。其法有很多种,如正骨

手术治疗是针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柱侧弯度数过大出现明显脏刺激症状的患者,以cobb角40度作为选择手术治疗的标准。

综上所述:柱侧弯(Cobb角小于45度)是可以采用柱侧弯矫器来保守治疗的,大于45度考虑手术治疗。

保健练习

矫正练习中柱左侧弯便向左侧同练习,右侧弯便向右侧同练习。

(1)手拉肋木体侧屈二侧对肋木站立,一手拉住肋木,另一手上,做体侧屈,练习3组,每组30~50次。要求抬头、挺胸、收,上体不能前倾。

(2)俯卧,两体前撑地,将柱侧弯一侧的腿用力向上抬起,同时异侧手伸直前,保持3~4秒,再还原。练习3组,每继10一15次。

(3)两腿立,侧弯一侧的手自然下垂,另一侧手肩侧屈抱头,上体向侧弯一侧弯,手往下伸至最低,保持3秒,还原。练习3组,每组10~15次。或侧弯一侧手提一重物(如哑铃、书包等)进练习。

(4)向柱侧弯向侧卧,两撑地,外侧腿用力向肩侧踢腿至最大限度,再还原,练习25~30次。要求踢腿时身体要正,踢腿幅度要大。

相似症状

留意双肩不等高

以车代步、不良的生活式、过度肥胖、运动的缺失、电的普及、现代网的吸、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快的生活奏等等原因,导致科疾病的患者日趋增多。

柱侧弯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1%-3%,这个发病率是相当高的,有0.25%-0.27%需要治疗,而真正得到治疗的又微乎其微。而中国并未将柱的检查纳入到生常规体检之中,所以生及家长应格外重视柱畸发生的可能。

预防纠正

纠正不良习惯和错误姿势

1.卧硬床。

人的柱从侧面看是弯的,医上称之为“生理弧度”或“生理弯”。人在仰卧于水平面时,部和部的柱正好有力地支撑起身体,而长期平卧在过于柔软的床铺上时,身体的自重会使柱的“生理弧度”改变或者消失。也就是柱变直了(从侧面来看),从而出现不适或疼痛。由于孩子的柱十分柔韧,且很容易定型。因此,儿童,尤其是发育期、青春期、体重过重的孩子,为了较好保持柱的生理弧度应选择卧硬床。

2.若是婴幼儿,枕头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较为理想和适。孩子的枕头应以低而柔软为好。睡觉时,宜让孩子的整个肩部一起置于枕头上,以减轻颈部的屈力。不宜让小孩子们长时间、长期趴着睡觉。虽然他们是如此喜爱这样的姿势。可以告诉他们:“青蛙是变不成王子的。”

(二)走路时:

1.不要为孩子选择过大的鞋子,这不是约的好法,因为孩子的脚比想象的要长得快得多。过大的鞋子会让孩子的下肢走起来很不协调,长期如此,会加重柱的工作压力,出现疼痛。

2.也不要为孩子选择过分硬底、厚底的鞋子。这样会让他们在走路时,使脚底不能更好地感触地面而增加柱的承重力。不要让女孩穿着限制足活动的长靴,甚至是高跟、尖跟皮鞋。这样会加重柱,尤其是部的负担。美丽应以健康为基础。

3.尽量避免赤足走。尤其是夏季和温暖时,足部受凉会促使和加剧下肢和柱的疼痛。

(三)上时:

1.避免用单肩书包,虽然那样看上去很帅。要注意,或许你长大后,就成了高低肩,甚至是柱侧弯的患者。

2.乘公共汽车时,最好不要长时间趴在前椅靠上打瞌睡。这样不仅危险,而且对柱的健康也很不利。

3.教室里的坐椅,绝不可能适每一个孩子。因此,我们建议孩子坐椅子时最好坐椅子面的前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且尽量上半身坐直,不要保持屈姿势,以减少部承受的压力。

听课和做功课时,不要侧歪着身体,以增加柱的侧压力。不然你的柱会和你的一样不太亮。

4.最好不要趴在课桌上睡觉,否则,老师和医生都会请你去他的办公室做客。

5.教室外的运动。应注意避免从高处往下跳。

6.避免人撞击你的身体。这种横向的水平外力对柱的撞击是非常危险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