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子
基本信息
【牡荆子的功效介绍】:
牡荆子 (陶弘景)
【异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
【采集】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飏去灰屑杂质,藏干燥处。
【药材】干燥的果实梨形或卵形,长3~4毫米,直径约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状,顶端截形,有花柱脱落的凹痕。
表面光滑,或有不明显的纵纹。
多被有宿萼,萼筒顶端5齿裂,外面有5条明显的肋纹,并密枝灰白色短绒毛。
气微弱,味淡。
【药理作用】25%煎液在体外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制较弱。
【性味】辛微苦,温, ①《别录》:味苦,温, ②《纲目》:辛,温。
形态特征
牡荆(《广志》),又名:楚(《诗经》),荆(《广雅》),铺香、午时草、土柴胡、蚊子 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布惊草、蚊香草。
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
叶对生,间有三叶轮生;掌状5出复叶,枝端的间有3出复叶;中间3小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3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具粗锯齿;两面绿色,并有细微油点,两面沿叶脉有短细毛,嫩叶背面毛较密;两侧小叶卵形,长为中间小叶的1/4~2/4;总叶柄长3~6厘米,密被黄色细毛。
圆锥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至30厘米,密被粉状细毛;小苞细小,线形,有毛,着生于花梗基部;花萼钟状,上端5裂;花冠淡紫色,长约6毫米或稍长,外面细毛密生,上端裂成2唇,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伸出花管;子房球形,柱头2裂。
花期7~8月。
本植物的根( 牡荆根)、茎( 牡荆茎)、叶(牡荆叶)、茎汁( 牡荆沥)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 ![]() |
功用主治
临床应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