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骨硬化病

硬化病,又称大理症,或称原发性脆硬化症。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结构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颅骨为好发部位之一。质极为密,并失去原来的结构,犹如大理石。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尚可以伴贫血、眼萎缩及耳聋等情况。一般认为,绝大多数病人在出生前即已始有病变。据临床表现分为恶性(幼儿型)及良性(成人型)两种,前者常为死产或出生后死于贫血,预后差。疾病称:硬化病 (大理症,原发性脆硬化症......
目录

定义

疾病称:硬化病 (大理症,原发性脆硬化症,白恶,粉笔)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体型异常

概述

硬化病又称大理症、原发性脆硬化症,是极为罕见的一组以密度增加和骼成型异常为特征的疾病,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性硬化质致密并失去原来的结构

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前即已始有病变,据临床表现分恶性(幼儿型)及良性(成人型)。病因可能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有遗传性及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性疾病。病理表现为发育过程中吸收障碍,钙盐大量沉积致硬化障碍。最多见干骺端即股骨桡骨下端,肱骨及胫上端,镜下见高度钙化的软不能吸收和化。钙化的新生也不能吸收为成熟的皮质分化不良,排列不整齐,哈佛氏系统残缺变。破细胞发育不全是吸收障碍的直接原因。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一般认为,绝大多数病人在出现前即已始有病变。据临床表现分为恶性(幼儿型)及良性(成人型)两种,前者常为死产或出生后死于贫血,预后差。

病因

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吸收异常有,致使钙盐过量沉积于,外观呈大理石象牙样,脆性增加。本病有家族史,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子女中。有人认为属遗传性疾病。本病分轻重二型,轻型为显性遗传,重型为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Caffey认为症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在软成时,钙化的软性基质吸收不良并保持下来,结果使骨髓腔缩小,甚至塞,硬化和脆性的质,皮质也增厚致密,松质的小梁也增多增厚使皮质与松质无明显分界。显微镜下见破细胞异常失去不规则边缘说明不活跃。在颅骨要累及颅底严重者颅盖也可被广泛累及。

病理改变

及软均可受累。密及增厚,完全失去小樑结构。最多见的是在生长最旺盛的的干骺端最明显,即股骨桡骨的下端,肱骨及胫上端。在横切面上皮质与髓腔难于分辨,两端膨大如杵,说明亦有障碍。在镜下见高度钙化的软不能吸收和化,钙化的新生也不能吸收改造为成熟的,破细胞发育不全,是吸收障碍的直接原因,骨髓腔充满了极少毛细硬化纤维组织。对硬度问题,有人认为坚硬如石,在手术时能折断金属器械,不能做;但也有人发现病较正常容易穿透,而且无声音,以刀削之,如削粉笔,因此建议用白恶或粉笔这个虽密,但脆性高,易骨折

临床表现

1.轻型

又称良性型,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预后较好。患者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神经受压症状或无明显症状,到成年后常因X线检查才被发现。可有酸性磷酸酶升高。

2.重型

又称恶性型,常见于婴幼儿。发病早,进展快,神经系统与液系统常受累。表现为贫血、出增大。神经系统表现为水肿、视力下降或失明、眼球震颤、巨头症、斜视、面神经麻痹耳聋积水、精神迟钝、癫痫及三叉神经受损、神经萎缩等。

检查

X线颅骨检查等。

诊断

症的诊断依据为:

1.常在幼年发病,发育迟缓,因颅硬化而出现积水和慢性压迫性症状,如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神经萎缩等,颅骨硬而脆,易发生骨折骨折常呈横骨折后难以愈,术中用刀切颅骨犹如削粉笔状。

2.病人可因造障碍出现贫血淋巴结增大,清酸性磷酸酶升高。

3.身体其他部位的质的干骺端也存在相同的病变。

4.X线颅骨:显示颅骨异常致密及增厚,为一体,难以分辨。颅骨高度钙化,密度显著增高,颅窝变浅,垂体窝变小,额窦缩小,鞍增生等。

鉴别诊断

1.致密性发育障碍

该患儿矮小,颅盖增大,枕骨突出,常见有缝间,末指骨发育不全,长密度增高但骨髓腔存在,患儿无贫血

2.颅骨干骺发育不全

颅骨性增大变厚,质不脆,多在5岁以后才有表现。

3.颅骨发育不全

要表现为“狮面”增生,其他部位无破坏,不佳,锁骨肋骨增宽。

4.新生儿硬化

通常在1个月消失。

5.贫血病时并发的骨髓纤维

有时很难与大理症相鉴,可借助液检查及骨髓穿刺检查。

6.

症为慢性氟中毒所致,病人有氟化物长期接触史或长期饮水含氟量超过允许量及用氟化物治疗骨髓质疏松症的病史。症不如症那样均匀致密,同时症病变以躯干为,而向四肢递次减弱,纹增粗呈网眼样改变,晚期可见韧带钙化间膜钙化症尿化验氟化物高达8mg/L以上。

另外本病还需与重金属中毒维生素D中毒甲状腺机能低下及先天性梅毒等区

并发症

本病的患者,如发生颅硬化,可致积水及颅神经受压,导致眼萎缩,面瘫,失听等,副鼻窦腔隙变少,塞,流不畅而致鼻窦炎,贫血约占30%,重者可以致命,常伴有代尝性淋巴结肿大,易发生龋齿,导致下骨髓炎,有些病人可见鸡胸珠肋,在恶性型,大多为死产或在出生后短期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感染及贫血;在良性型,本病预后良好,并发症较少见,但患儿的恢复情况则要看贫血的程度及其代偿情况而异,另外本病还可以并发长骨折等情况。

治疗措施  

对良性型,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如控制感染、输、加强护理、防止外伤骨折,给予低钙并磷酸纤维素食物,可延缓硬化过程。对恶性型有报道用激素骨髓移植治疗取得一些疗效。有效的治疗途径只有造干细胞移植。

强的松有时用以控制贫血,但对生长有不良影响保护牙齿,以免发生难治的下骨髓炎。如并发骨折,治疗原则与正常人相同。偶有需要作神经减压及脑室流术。

预后

在恶性型,大多为死产或在出生后短期死亡,死因为感染及贫血;在良性型,预后良好,但要看贫血的程度及其代偿情况而异。一岁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患者将会出现面瘫贫血发育迟缓致使盲、聋,无法抬头、站立、走路或讲话,如果未获得适当治疗,基本上无法活过童年。

预防

青年男女在婚前应该了解双的家族病史,实优生优育。因本病病因不明,怀疑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本病发生进一步的损害的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牦牛胆结石

下一篇 牡鼠粪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