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股神经干性痛

神经干性痛为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大腿及小腿前侧出现感觉过敏、刺痛及感觉减退等异常现象,膝反射较健侧减弱(早期可出现活跃)、消失等。神经干性痛病因源于各种原因起的损伤、嵌压或其他病理改变;多发于中年女性,患病比例为0.001%。神经干痛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以中年女性为多发。 除坐神经干外,下肢神经为最大的分支,起源于2、3、4神经,沿,自韧带进入三角(位......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神经干痛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以中年女性为多发。 除坐神经干外,下肢神经为最大的分支,起源于2、3、4神经,沿,自韧带进入三角(位于动脉外侧),再由此分出感觉支和运动支。

感觉支:有以下两个分支: (1)前皮神经:分布于大腿下2/3前侧皮肤。 (2)隐神经:分布于膝,小腿及足部侧皮肤。

2、运动支:要支配(已在盆腔发出),缝匠、耻四头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神经中医 针灸

治疗式: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II)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键。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起的损伤,嵌压或其他病理改变所致。

(二)发病机

1、盆腔疾患:除肿外,尤其多见于妇科疾患,其次是腹膜后炎症等。

2、柱病变:多见于3~4处的椎间盘突()出,结核,骨折,退变或椎管病变。

3、神经炎:以多发性为常见,易出现于感染,中毒糖尿病等情况下。

预防

在周围神经病变中,保持疼痛部位的功能活动非常重要,有利于预防养性变化,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硬的发生。从治疗一始就要常考虑到理因素。如有焦虑和抑郁,应予适当的治疗。如果功能障碍顽固不愈,疼痛治疗中的综性治疗措施可能对病人有帮助。

并发症

肿胀

神经的功能有:养,传导,支持等功能,本病的并发症要是可造成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的恶性环。从而进一步造成损害,因此本病患者应积极进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方法

常见症状

浅感觉减退或缺失 感觉过敏 腰酸臀肌萎缩 下部压痛 椎疼痛

1、感觉异常:在大腿及小腿前侧可出现感觉过敏,刺痛及感觉减退等异常现象。

2、痛及压痛:疼痛起于沟处,并向下放射至大腿侧,甚至达小腿远侧处,且在沟中点处(动脉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并向下放射。

3、萎缩:以四头最为明显,对比测量双侧大腿周径时,患侧可能减少1~2cm以上,并影响伸膝功能。

4、反射:膝反射较健侧减弱(早期可出现活跃),甚至消失。

检查

X线检查可除外质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症,同时亦可除外盆腔占位性病变。

诊断鉴

1、一般诊断

据上述特点一般多无困难。

2、病因诊断

(1)因椎或椎管病因所致:多伴有痛,椎旁压痛和叩痛,屈颈试验阳性,椎活动受限等症状

(2)因盆腔疾患所致:多出现干性症状(或丛性症状),可通过肛门指诊或双诊判定盆腔情况;托马征阳性时,预示髂部炎症的可能较大;应酌情于清洁灌肠后摄以除外肿

(3)因神经干本身受压所致:要表现为单一神经干性症状部体征阴性,亦无盆腔症状,封疗法有效。

诊断

1、髋关节疾患:包括化脓性炎症早期,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患,除据全身症状及髋关节阳性体征外,X线多出现异常所见。

2、炎症:要波及骶丛起多干性症状据托马征阳性及全身炎性反应等都可确诊。

3、沟部淋巴结炎:亦可波及神经,但其体征明显,可触及有压痛的淋巴结等,易鉴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神经中医 针灸

治疗式: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II)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以理疗、对症及封疗法为。   

2、手术疗法 酌情神经松解术,切勿随意神经切断术。一般在局部麻醉或蛛网膜下隙麻醉下将神经周围的粘连或其他致压物松解、切除。   

(二)预后   

预后尚可。

护理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3、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夜、常听柔和音乐,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保健

1、应注意食物热量的含量,勿摄取过多的高热量食品。

2、饮食要尽量定时,少量多餐为进食的原则。

3、太冷太热的食物应当忌食,不可偏食、暴食。

4、以摄取易消化食物为原则,但不要总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含纤维质的蔬菜以免发生便秘。要常运动,以促进肠功能,摄取充分的养。

5、可以生吃的食物应尽量生吃,以利于养的充分吸收。

6、多吃黑豆马铃薯、小黄瓜芹菜等,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