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病因多为高能量损伤,例如高处坠落,足部着地后足跟遭受撞击或者车祸所致。常伴有骨折骨折,头、胸、伤,初诊时切勿遗误。疾病称:跟骨骨折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症状体征:发热,身痛跟骨骨折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关节起粘连和僵硬,以及成和跟骨等,可遗留患足疼......
目录

定义

疾病称:跟骨骨折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

症状体征:发热,身痛

概述

跟骨骨折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关节起粘连和僵硬,以及成和跟骨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跟骨为松质供应比较丰富,不连者甚少见。

病因

跟骨骨折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底部着地,结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水平(鸟嘴)骨折为跟骨折的一种。如撕块小,不致影响跟功能。如骨折超过结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骨折翻位时,载突受到冲击而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

(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收加上屈。应拍X线斜位,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5)接近跟关节骨折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起。骨折线为斜。X线正面看,骨折线由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关节面。因跟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向后上移位,使跟骨部向足凸出成摇椅状。

临床表现

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宽而扁的畸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摄轴位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角正常为20°-40°。

病理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的外改变,结-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可明确跟骨的结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辅助检查

X线检查由于患者在足部损伤后往往误认为系足部扭伤而未进X线检查造成漏诊,贻误治疗,这将大大增加跟骨骨折的治疗难度。因此,跟骨骨折后应常规拍摄的足的正位X、侧位外,还需包括轴位。通过这些X了解有无块撕跟骨态(高度、宽度以及长度)有无变化和关节面有无压缩等情况(图1跟骨骨折的侧位和轴位X),可与健侧对比以帮助评估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CT检查随着CT在临床应用的普及,CT扫描通常可以发现X线难以发现的关节面损伤情况,如关节面是否受累、有无短缩,块移位程度等,对累计关节面的骨折评价信息更为详实,这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案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另外,CT的重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损伤的情况。

骨折类型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的垂直骨折

(3)载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鉴别诊断

跟骨骨折在诊断上最要是对各种分类进

一般分为以下2型:

1.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关节骨折包括:

(1)跟骨后结骨折又有纵骨折骨折及撕骨折之分。

(2)跟骨前结骨折: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

(3)骨折:表现为跟骨之载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

(4)近跟关节骨折: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

2.关节骨折视其态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

(1)型(tonguetype)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

(2)压缩型(depressiontype)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起。

(3)残株型(stumptype)骨折即波及骰及跟关节的纵(斜)向骨折

(4)粉碎型(crushtype)骨折多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

并发症

1、跟骨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胼胝、疼痛,由于侧皮质不平刺激筋膜,造成筋膜炎而致疼痛。

2、关节创伤关节: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关节术。

3、腓骨卡压综征:表现在外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关节创伤关节关节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即可缓解症状

4、屈粘连爪状见于屈及屈切断或松解术。

5、跟无力因结关节角减少跟骨上移使跟相对松弛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跟骨骨折后其外侧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关节矫正,或作跟骨术。

9、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复位所致严重者可跟骨骨髓炎。

治疗措施

骨折可在麻下整复,用双手掌际部扣挤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同时在屈位,用力向下牵拉跟骨,以恢复结关节角。复位后可用小腿石膏固定4-6周。

对波及关节跟骨压缩粉碎性骨折,治疗意见分歧,归纳可有四种法。

(1)保守疗法又称不作整复的运动治疗。用弹力绷带包扎伤足,抬高患肢。鼓励早期始患肢功能运动及架拐负重。不少人认为这种法较固定疗法功能恢复快,效果好。一般病人在半年可恢复正常活动,约有3/4的病人可恢复正常工作,不波及跟关节跟骨压缩骨折,尤为适用。

(2)治疗跟骨持续牵下,早期活动原则进治疗,可减少病废。

(3)放复位适用于青年人,下面外侧塌陷骨折。可先矫正角,及跟骨体的宽度,再手术矫正关节面。做跟骨外侧切,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后,用松质充填空腔保持复位。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8周。有人认为术时行固定,不做石膏外固定,疗效更满意。

(4)早期关节固定术累及关节粉碎性骨折,必将起不可恢复的损害,如于伤后2-3周手术,关节或跟关节固定术,疗效较晚期手术好。

上述法为一般原则,但波及跟关节跟骨骨折,极不规则,无法进正确分类。治疗法不易统一,康复期长,对晚期效果难以做出正确评价,而且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法。

病理治疗

1、对骨折不影响关节面者

以手法复位为,足屈使断面对位,用石膏靴固定于轻度屈位4-6周;也可先试手法复位,石膏靴固定,并照检查骨折对位情况。如手法复位失败,则可复位以螺丝钉固定,石膏靴外固定4-6周。

2、对骨折影响关节面者

其中部分关节面塌陷骨折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试用撬将塌陷的块撬起复位,然后连同撬的钢针一起固定在石膏管型中,3-4周后拆除石膏拔钢针,逐渐进功能练习,避免过早负重。如法复位失败,可施复位,将塌下关节面撬起至正常关节面,其下填松质,并以石膏靴固定6-8周。

对于全部关节面塌陷骨折者:可在麻醉后于下肢螺旋牵架上复位,克氏钢针穿过跟骨后上角,向跟骨后上10-20分钟。然后用Bohler氏跟骨压迫复位器,挤压跟骨两侧复位。挤压时间应有力而短暂,以免压迫皮肤坏死。复位后可再照复查跟骨复位情况,满意后用石膏靴将牵针一起固定,以防跟骨复位后再缩回移位。通常石膏靴固定4-6周拆除。

放复位可塑跟骨固定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法。

手术方法

1、手术时间除骨折急诊手术外,余均在伤后用厚棉垫加压包扎,并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患肢,于7-12天左右进手术。如果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肿和张力性水泡,可加用脱水药物,手术延迟进

2、手术中的复位、固定单侧骨折取侧卧位,患足在上。双侧骨折取仰卧位,手术在硬膜麻醉中、止带控制下进,采用标准足跟上外“L”,切,使切好。自外尖上4-6cm、腓骨缘后1-1.5cm始,纵向下,至底外侧皮肤交接处转向前,达第5跖骨基底上缘,切皮肤、皮下组织,勿皮下剥离,尽可能避免破坏皮肤运,避免用拉钩牵皮肤,并减少皮肤坏死,切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腓骨长短,自跟骨表面用锐刀直接紧贴跟骨外侧壁将整块皮肤等软组织向下剥离,达关节外、后缘,用3枚1.5mm或2.0mm克氏针分钉入外头、舟状,将皮瓣、腓骨长短向上牵,充分暴关节间隙外、后侧。在尽量保持外侧壁态完整前提下,利用膜剥离器撬起塌陷、翻转的关节面,把外侧壁块呈活页状分翻,直视下将关节跟骨解剖态进复位;

同时用一枚粗克氏针跟骨点插入撬拨,足屈复位;恢复跟骨前、中、后关节面的正常解剖位置,恢复Bohler’s和Gissane’s角。然后将增宽的跟骨外侧进对向挤压复位,恢复跟骨高度,对于缺损明显者,取自体髂或同种异体(国产,金世植灵),骨折复位满意者,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外侧壁并压平,可塑跟骨固定,克氏针应固定在未碎裂的骨折块上,或通过钢固定到对侧的载突或侧壁的完整骨折块上,以及跟骨前部、跟骨这些不容易移位、密度较高的部位。切复位的键是恢复结块与载突或侧壁块的轴向排列,保侧壁骨折翻成角。C机透视摄,观察跟骨态、关节面是否满意。时,术野放置流皮管,创加压包扎,缝皮下时要做到严密缝和避免损伤腓肠皮神经。患肢小腿石膏托固定于中立位。

3、术后处理常规放置皮流48h,渗出多者可适当延长;每次换料包扎时先以手法从跟骨两侧向中略为挤压,使碎靠拢,然后再“打包式”的加压包扎(尤其是皮瓣侧),常规使用抗生素药、脱水;18天左右拆线,渗出超过1周者,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抬高患肢,24h后足被动活动,48h后,、腓肠动活动。

(1)早期(术后1-7天)预防感染。红外线治疗仪(100W,波长8-14μm)30cm照射,温热量,每天2次,每次30min。指导活动、膝关节及足。结束后,关节石膏托固定。

(2)中期(8-18天)采用冲磁场(磁场强度20mT,频率22Hz)治疗。加强患肢各关节正确功能锻炼。

(3)后期(≥18天)一般拆线后出院。去除石膏,中药“四肢洗”熏洗;门诊指导患者患肢的功能锻炼,适当进关节抗阻屈伸运动。定期复查X线、随防,据X线表现,决定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本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

跟骨解剖结构的特点跟骨系不规则的六面体短,与成前、中、后关节,与骰骨成一个关节跟骨密度不一,小梁排列特殊,后关节面上皮质负重量接近胫皮质,跟骨前、中部小梁相对稀疏,是管进入髓腔的部分。跟骨处于自然外翻位,外侧突骑跨于跟骨的Gissane’s角上。跟骨的负重点位于下肢力线外侧,当轴向应力通过作用于跟骨关节面时,成由后关节面指向侧壁的剪切力,造成位于Gissane’s夹角附近的骨折,这种骨折线几乎恒定不变。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对足的功能起着重大的作用,跟骨为不规则长结构复杂,质密度不平衡:

(1)后关节面下结部,侧壁质密度高,皮质厚,尤其是侧壁载突最厚。

(2)前部、下部及外侧壁质密度低,皮质薄,尤其外侧壁最为薄弱。

(3)维持跟骨稳定面,在侧有坚强的三角韧带关节囊,跟韧带和颈韧带,使载突、侧壁与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而外侧关节囊、韧带相对明显薄弱。

(4)上面有三个关节面,且以后关节面、中关节面为要承重关节面。

(5)跟骨有人体最强大的跟向上牵拉,小腿伸、胫后腓骨长短均协力向上牵拉足及跟骨前部。使跟骨的受力呈“倒挑扁担”与“桥拱”承重模式。另一面,由于跟骨损伤绝大多数为高处坠落伤,暴力沿着胫向下传导,“拱桥”中央部分受到向下暴力冲击。这些特点与机制的结果,与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相。也造成了跟骨骨折中,后、中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骨折和塌陷,骨折旋转,使跟骨高度、Gissane’s角减小,Bohler角减小至负角。严重者关节块与一起陷入体部至底侧,使跟骨呈“反张”状态。薄弱的外侧壁均碎裂、褶皱,向外膨出,使跟骨增宽,把腓骨长、短卡于外之间。

预防

足部作为人体的重要承重部位,它承载的负荷也最大,而跟骨为松质,对抗应力的能力相对较低。所以,跟骨骨折在足部严重损伤中也十分常见的,但治疗又较为困难。因此,积极预防跟骨骨折的发生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以及在乘坐各类交通工具时,应当注意安全,保人身安全,避免创伤事件的发生,这将有助于降低跟骨骨折的发生。

饮食调养

跟骨骨折病人的养需求与膳食,患者和家属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医生请教。

其实,跟骨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软,不宜油、油炸。

以上是跟骨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骨折病人还应骨折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肿吸收或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阻滞,此期治疗以活化瘀,行气中医认为,“瘀不去则不能生”、“瘀去新生”。可见,消肿瘀为骨折之首要。饮食配原则上以清淡为,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头汤、肥鸡、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必致拖延病程,使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止痛、祛瘀生新、接续筋为。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养补充,以满足骨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250克,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跟骨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始有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以促进更牢固的痂生成,以及舒筋活,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等,能饮者可选用杜仲碎补鸡血虎骨木瓜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禁忌食品

(1)忌盲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跟骨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的愈。但科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的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据病情和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的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头有些人认为,跟骨骨折后多吃肉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其实不然,现代医过多次实践明,骨折病人多吃肉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反而会使骨折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的再生,要是依靠膜、骨髓的作用,而膜、骨髓只有在增加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头的成份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跟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出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养素,由此可知保骨折顺利愈键就是养。

(4)忌不消化之物跟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水卧床跟骨骨折病人,尤其是柱、盆及下肢折病人,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水就,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跟骨骨折初期,局部发生,积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能收缩局部管,缩短凝时间,增加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已停,被损组织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局部的管处于收缩状态,液运就不畅,对骨折不利。

(8)骨折饮果子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质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护理,促进愈,尤其重要。

家庭护理

“民以食为天”,骨折病人也一样。让骨折病人吃好,是家护理中很重要的一条。

绝大部分骨折虽无脏损伤,但由于历了创伤或手术的打击、终日休息、运动减少,原先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可能不好,受伤后短时期较为明显。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弱或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在理护理的基础上,要在病人饮食样、调配上多下功夫,做到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欲。手活动不便的,还要喂饭。适当多吃一些西红苋菜、青菜、卷菜、胡萝卜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生长和伤

骼异常坚硬,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构成。无机物占比例最多的是钙。人体99%的钙集中在。受伤发生骨折后,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让伤员多吃些钙质,以加快愈。不知从何时起,头汤成了骨折伤员的最好补品。但是,据医疗验及实验研究,却没有发现骨折伤员需要外补充钙质的据。骨折后受伤部位局部环障碍,组织偏于酸性,骨折端可发生钙。但这些出的钙质并没有被运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围。等到局部创伤性炎症恢复正常后,便作为修复骨折要材料沉积下来。

据最近的研究成果,跟骨骨折病人需要补充锌、、锰等微量元素。这几种元素,有的参与组成人体代谢活动中的酶,有的是原和红蛋白的原料。测定,骨折后病人体上述物质的清浓度均明显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适当补充,可能有利于愈。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籽、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蔬菜、小麦面粉中含较多;麦芥菜蛋黄、乳中含锰较多,骨折病人可适当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这些物质的药物。

跟骨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卧床病人更多见。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骨放线菌病

下一篇 股后肌劳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