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猫眼草

猫眼草 猫眼草,中药。为大戟大戟植物猫眼草Euphorbia esula L.的全草。植物猫眼草,分布于东北及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等地。具有镇咳,祛结,逐水拔毒,杀虫之功效。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肿毒。猫儿眼《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打碗、打碗棵、打盆打碗《河北中药手册》。全草。味苦,性微。入膀胱肝经。镇咳,祛结,逐水拔毒,杀虫。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
目录

别名

猫儿眼《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打碗、打碗棵、打盆打碗《河北中药手册》。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微

归经

膀胱肝经

功效

镇咳,祛结,逐水拔毒,杀虫。

主治

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肿毒。

相关配伍

1、治慢性气管炎,①猫眼草(去)、葶苈子沙参等分,共为细末,压成0.5g。每次服4,每日3次。10d为1疗程。疗程之间停药7-10d。②猫眼草白头翁各4份,仁(去皮、尖)、麻黄各1份。共为细末,水泛为,如绿豆大,每次服3g(30粒),每日3次。lOd为1疗程。病程之间停药7-lOd。(《全国草药汇编》)

2、治久喘咳,浮肿,以气虚者为宜,猫眼草9g,杏仁6g,半夏6g,茯苓12g,桂枝3g。水服。(《天津草药》)

3、治下肢水肿猫眼草15g,鸡子2枚。加水同,去汤,吃鸡子,每日l次。(《山东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服:汤,3-9g;或入

外用:适量,膏外;或研末调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服宜慎。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洗净,稍润至软,切段,干

形态特征

猫儿眼,大戟《东北植物检索表》,华北大戟《秦岭植物志》。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通常分枝,基部坚硬。下部鳞片状,早落;中上部狭条状披针,长2-5cm,宽2-3mm,先端钝或具短尖,两面无毛。杯状聚伞花序生者通常有4-9伞梗,基部有轮生上部;腋生者具伞梗1;每伞梗再2-3分叉,各有扇状半或三角状心形1对;总苞杯状,无毛,先端4裂,裂间无状附属物,腺体4,新月黄褐色,两端有短角;雄蕊1;子房3室,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扁球,无毛;种子,长约2mm,光滑,一边有纵沟,无网纹及斑点。期4-6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或河岸向阳处。分布于东北及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等地。

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40cm。,直径2-3mm;表面黄绿色,基部呈紫红色,具纵纹;质脆易折断。互生,无柄,叶片狭长,易落往往皱缩,长2.5-5cm,宽2-3mm。上部的分枝处有的轮生。花序生或生于上部腋,多歧聚伞花序,基部的苞片呈半月至三角状蒴果三棱状卵,光滑,特异,味淡。

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

药理作用

1、止咳作用。

2、祛作用。

3、平喘作用。

4、抗菌作用。

相关论述

1、《山东草药手册》:“逐水解毒结。”

2、《全国草药汇编》:“拔毒止痒。外用治颈淋巴结核,疮癣瘙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