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绵枣儿

绵枣儿,中药。为百合绵枣儿植物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Lindl.) Druce的鳞茎或全草。植物绵枣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活止痛,解毒消肿,强利尿之功效。治跌打损伤,筋疼痛,疮肿痛,乳痈心脏水肿石枣儿《救荒本草》,天蒜《生草药性备要》,地兰《岭南采药录》,山大蒜江苏省植物药材志》,鲜白头《江苏药材志》,地枣、独......
目录

别名

石枣儿《救荒本草》,天蒜《生草药性备要》,地兰《岭南采药录》,山大蒜江苏省植物药材志》,鲜白头《江苏药材志》,地枣、独芹、催生草、药狗蒜《东北药用植物志》,老鸦葱浙江中药资源录》。

入药部位

鳞茎或全草。

性味

味苦、甘,性

归经

大肠

功效

止痛,解毒消肿,强利尿

主治

跌打损伤,筋疼痛,疮肿痛,乳痈心脏水肿

相关配伍

1、治肿毒,绵枣儿适量,捣烂外。(《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2、治乳腺炎,鲜鳞茎捣烂外。(《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3、治腿痛,绵枣儿全草9g,水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3-9g。

外用:适量,捣

使用注意

孕妇服。

炮制

采集加工:6-7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或近球,高2-5cm,宽1-3cm,鳞茎黑褐色。基生2-5枚;叶片带状,长15-40cm,宽2-9mm,平滑。花葶通常比长,总状花序长2-20cm;小,直径4-5mm,紫红色、红色白色,在花梗落;花梗长5-12mm,基部有1-2枚较苞片花被6,近,长2.5-4mm,宽约1.2mm,基部稍合生而成盘状;雄蕊6,稍短于花被丝近披针,边缘和面常具小乳突,基部稍合生,子房卵状球,基部有短柄,表面有小乳突,3室,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半。蒴果近倒卵形,长3-6mm,宽2-4mm。种子1-3颗,黑色,长状狭倒卵形,长2.5-5mm。、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林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鉴别

药材性状:鳞茎或长卵形,长2-3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黑棕色,外被数层膜质鳞叶,向为半透明肉质叠生的鳞叶,中央有黄绿,上端残留基,下部有须根。质硬或较软,断面有粘性。无臭,味微苦而辣。

相关论述

《救荒本草》:“救饥:采取,添水久极熟,食之。不换水,食后中鸣,有下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