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1.外伤
主要是来自后方的暴力,引起椎板骨折,继之压迫硬膜囊再作用至脊髓后动脉处,使之血供受阻,一般多为一侧,罕有双侧同时受累者。
2.肿瘤
来自椎板处或椎管后方的肿瘤,如生长过快,向前侵及脊髓后动脉时,亦可引起血供受阻。
3.其他
常见症状
脊髓后动脉如果完全闭塞,主要引起同侧后角,后索软化体征,表现为:
1.感觉障碍
(1)深感觉障碍:严重的震颤觉,位置觉及关节运动觉等深感觉可以完全消失。
(2)浅感觉障碍:可出现节段性浅感觉分离,即触觉存在而痛觉消失。
2.运动
一般多无影响,主要是由于锥体束的血供来自脊髓前动脉及动脉环之故,单纯的脊髓后动脉受累一般影响不大。
3.反射改变
损伤段以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在缺乏选择性动脉造影情况下一般难以确诊,有经验的医师也只能依据病因及临床症状特点推断本病,因此,有手术适应证者,可在手术减压的同时以及对术后疗效的观察加以确诊。
诊断鉴别
治疗概述
1.病例选择
凡有进行性感觉障碍,经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可除外脊髓后角原发性病变者,均应及早施术。
2.施术要领
主要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尽力消除硬膜囊致压物,以恢复硬膜囊张力及波动为基本要求。一般勿需切开硬膜探查脊髓后动脉情况,以防引起意外。
预后
及早手要探查及减压,临床恢复比较满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