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膜动静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4~8:1。本病的发病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病变好发于胸段。无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统计资料显示,本型患者多伴有获得性疾病,可能与创伤性因素有,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硬膜动静中,动脉的供应来源于动脉的硬膜分支,在大多数情况下,动静瘘发生于神经外侧面的神经,在硬膜有较少的液流病灶,病灶的静回流至硬膜,再回流到脊髓的冠状......
目录

发病原因

硬膜动静中,动脉的供应来源于动脉的硬膜分支,在大多数情况下,动静瘘发生于神经外侧面的神经,在硬膜有较少的液流病灶,病灶的静回流至硬膜,再回流到脊髓的冠状静丛,90%左右的病变发生于胸6~12,10%左右的病例发生在硬膜,动静瘘平面的动脉供应脊髓动脉脊髓动脉,病灶通常只有一条滋养动脉,此即Ⅰ A型,当病灶有2条或多条管供应时,则属于Ⅰ B型的特点。

发病机制

冠状静丛的向,一般是向上流枕骨大孔进入颅,在临床上,如果用多普勒测量液的流速和压力去检测硬膜外动静处的流动力时,可以发现病变局部在舒张期末时的流速度于病变切除后有所改善,而且管阻力增加,这要是静压力升高的结果,在大多数病例,硬膜动静瘘平均静压力为全身动脉压的3/4左右,从流动力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患有脊髓硬膜动静的患者,其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改变要是由于局部静压升高所致,此类患者一旦突然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大多与静系统的急剧充直接相,且其中大多数病例可能为可逆性改变。

临床表现

1.疼痛

脊髓动静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胸部或部的疼痛可能为其症状,也可出现神经性痛。其发生率占本组病例的40%~50%。

2.运动障碍

脊髓硬膜动静的患者中。有30%~40%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其通常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与骶部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的混性功能障碍。临床检查时可以发现臀肌和腓肠有萎缩征,且常并下肢的反射亢进。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和各种俯身、弯、伸展或屈等姿势等均可加重症状。此要是由于脊髓硬膜动静起交通静的压力升高,致使全身动脉压随之增高之故;也可以认为是站立时加重了静的缘故。

3.感觉障碍

约有1/3的患者可有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皮肤过敏或其他异常,也可出现触觉或位置觉的缺如。

4.其他症状

脊髓硬膜动静患者也可发生蛛网膜下隙出,但较为少见。此外为成所致的急性坏死性脊髓病,并可能导致突发性瘫痪(FoixAlajouanine综征),此可能是因静栓突然发生回流之故。

疾病检查

1.MRI检查

表现为在MRI上显示有异常的管,骶段脊髓于T2加权像上有异常信号可能是惟一的异常发现。MRI上可以显示液流空现象,这与脊髓周围迂扩张静的表现相一致。如果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正常而高度怀疑患有本病,应进脊髓造影。如果造影正常,则无必要脊髓动脉造影。MRI检查所见可用于与相区

2.CTM检查

对本病往往更为敏感和具有特异性。与没有造影相比,在CTM扫描上于脊髓外侧可以看到一个较大且呈卷状的管。造影时患者应取仰卧位进,以检查硬膜的静回流。硬膜上的动静在CTM图像上表现为完全阻塞者较为少见。

3.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是确定本病最为理想的诊断法。在管造影时,脊髓动脉易于辨认,与硬膜上的动静供也可确定。病变区所有滋养动脉都应该明确,以防依此进手术的术后动静瘘交通支复发。

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1.病史及临床特点 要是进性发展的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混瘫痪,并可并有疼痛,感觉障碍臀肌萎缩和中老年男性的括约功能障碍,无论动静瘘是位于骶部水平以上还是以下,其症状大多与骶段脊髓,其中80%的患者呈现为缓慢发展的脊髓病,约10%的患者为急性发病,本病易被误诊,大约仅有30%的病例在发病后1年被确诊,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症状出现2~3年后才作出诊断。

2.影像所见

(1)MRI检查:表现为在MRI上显示有异常的管,骶段脊髓于胸2加权像上有异常信号可能是惟一的异常发现,MRI上可以显示液流空现象,这与脊髓周围迂扩张静的表现相一致,如果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正常而高度怀疑患有本病,应进脊髓造影,如果造影正常,则无必要脊髓动脉造影,MRI检查所见可用于与相区

(2)CTM:对本病往往更为敏感和具有特异性,与没有造影相比,在CTM扫描上于脊髓外侧可以看到一个较大且呈卷状的管,造影时患者应取仰卧位进,以检查硬膜的静回流,硬膜上的动静在CTM图像上表现为完全阻塞者较为少见。

(3)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确定本病最为理想的诊断法,在管造影时,脊髓动脉易于辨认,与硬膜上的动静供亦可确定,病变区所有滋养动脉都应该明确,以防依此进手术的术后动静瘘交通支复发。

疾病治疗

本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难度很大,需验丰富者施术。其要是管栓塞及外科手术干预。

1.治疗

凡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者,一般多张先治疗,其的是栓塞或塞远端的滋养动脉、动静交通支和硬膜回流的近侧部分。前大多选用溶于造影中的聚乙烯乙醇悬液注入滋养动脉部进栓塞。但应注意,聚乙烯乙醇治疗后局部有较高的再通率,且易使脊髓症状加剧。

此外,也可以采用异丁2-丙烯酸盐(ICBA)或非异丁丙烯酸盐(NBCA),其为液体栓子,可通过小导管注入。在过一段潜伏期以后,出现注射物聚乙烯化和管的锁。在潜伏期可以通过改变氰化丙烯酸盐的浓度、造影的量和葡萄糖来控制。如果氰化丙烯酸盐到达冠状静丛并与之发生聚,则会损害脊髓流,且有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的恶化。

2.外科治疗

脊髓硬膜动静的外科治疗要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完成,包括硬膜回流静的电凝和切断术、硬膜神经袖动静病灶切除术,也可同时行回流静的电凝和切断术。

手术操作柱后路手术常规进,椎切除窗后,首先检查硬膜和近侧的神经袖,对于动脉不同时供应脊髓动脉和动静病灶者,可硬膜和病灶切除及硬膜片状移植术。在切硬膜后确认伴神经的硬膜,并将其电凝。对段性动脉共同供应脊髓动脉动静瘘的患者,应该切硬膜,在蛛网膜下隙、脊髓的后外侧,将硬膜电凝切断。对于有多回流静者或ⅠB型动静瘘(有多条滋养动脉),手术则更为复杂。

疾病预后

手术效果取决于患者的术前神经功能状况,有效率一般可达80%以上,但也有恶化的病例一般在8%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美脉藁本

下一篇 美穗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