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据长期观察,绝大数子宫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据腺体结构态改变和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分为3型:①单纯增生:由于无孕酮拮抗的激素长期刺激所致的子宫膜生理性反应。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无腺体拥挤,腺上皮的态无异型性。②复增生:病变区腺体拥挤,间质明显减少,无腺上皮细胞......
目录

病因分析

不排卵

子宫内膜增生在青春期女孩,围绝经妇女,下丘-垂体-卵巢轴的某个环失调,多囊卵巢征等,都可有不排卵现象,使子宫膜较长期地持续性受激素作用,无激素对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长期处于增生的状态,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其膜除了有灶性不典型增生以外,其他膜80%以上无分泌期;基础体温测定结果70%为单相型,故大多数患者无排卵。

肥胖

肥胖妇女,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脂肪组织芳香化酶作用而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浆中雌酮水平越高,因而造成持续性激素的影响。

分泌功能性肿

分泌功能性肿是罕见的肿,但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统计中属分泌功能性肿的占7.5%,垂体腺的促性腺功能不正常,卵巢颗粒细胞也是持续性分泌激素的肿

外源性激素

(1)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由于激素缺乏而有更年期综征,同时尚可能有质疏松,脂代谢异常,心血管变化,甚至细胞活动的改变等,因而ERT逐渐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ERT单有激素,会刺激子宫膜增生,单用激素一年,即可有20%妇女子宫膜增生(Woodruff 1994),而ERT的应用,常常是年不断,甚至直到终生,长期如此,如若不同时联应用激素,将有严重膜增生,甚或子宫膜癌的发生。

(2)他莫昔芬的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有激素的作用,故被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激素低的条件下,TAM又有微弱的类似激素的作用,故长期服用TAM,也可使子宫膜增生,Cohen(1996)报道164例绝经后服用TAM者,有20.7%发生膜病变,膜病变发生率与服用TAM的期限有,服用时间>48个月者,30.8%有膜病变,其中包括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增生,并有个膜癌,因而,绝经乳腺癌患者在服用TAM期间,应对此倍加注意,Cohen(1996)组12例乳腺癌在服用TAM期间,同时用激素,全部病例膜间质有蜕膜变。

病机

1.组织分类

称用语上,旧的分类也不是十分确切,例如“囊性增生”,其组织变化不仅限于膜的腺体成分,而且病变的腺体也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囊性扩张,因而这一术语的表达并不十分恰当,“腺瘤样增生”,不仅在概念上及词义上相互矛盾,组织诊断标准也一直不太明确,易于在病理诊断中造成肿和增生二者之间的混淆,“非典型增生”的分类称虽然与新的分类相同,但在组织的诊断标准上仍有差异,新的分类是进一步明确为细胞核的异型性改变。

子宫内膜增生2.病理特点

(1)子宫膜单纯增生:病变的子宫稍大,膜明显增厚,有时呈弥漫息肉状,刮宫物量较大,可混有红色光滑的息肉组织,镜下病变呈弥漫性,累及膜的功能层与基底层,由于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不表现出腺体拥挤,腺体大小不一,轮廓较平滑,腺上皮细胞的态与正常的晚增殖期相似,不具有异型性。

(2)子宫膜复杂增生:复杂增生的病因与单纯增生大致相似,但由于病灶呈局灶性,可能还与组织激素受体的分布有,少数复杂增生可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从而影响预后,有1993年报道的21例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膜增生中,4例为复杂增生,均在短期药物治疗后,病变退缩并先后受孕,足月分娩,其中3例产后2~3年病变复发仍为复杂增生,随诊9~38年尚未见癌变。

病变的子宫膜可以增厚或很薄,也可以呈息肉状,与单纯增生不同的是,病变为腺体成分的局灶性增生而不累及间质,刮宫物量可多可少,常混有正常,萎缩或其他类型增生的子宫膜,病变区腺体拥挤,可以“”,间质明显减少,腺体的轮廓不规则,或弯呈锯齿状,或成腺腔乳头,但无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

(3)子宫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与复杂增生相似,但部分病例可以缓慢发展为癌,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变率可达30%~50%。

此型增生限于子宫膜腺体,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是诊断的键,病变呈局灶性或多灶性分布,其间亦可见正常,萎缩或其他类型增生的腺体,病变区腺体增多,间质减少,增生的腺体不但轮廓不规则,同时具有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即细胞排列的极向紊乱或消失,细胞核增大变,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嗜酸性,病变的程度,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腺体轮廓稍不规则,腺上皮细胞异型性轻微,重度:腺体轮廓明显不规则分支状,有腺腔和乳头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中度:病变介于二者之间。

重度不典型增生需与分化好的子宫膜癌鉴,有无间质的浸润是极其重要的鉴依据,其特征为:腺体“融”,“”,“复杂分支的乳头”,“筛状”或腺体“搭桥”,而间质消失;间质纤维化,以及间质坏死,此外,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病人的年龄也有助于二者的鉴

不典型增生伴有间质纤维化生时,可以呈息肉样突入宫腔,被称作不典型性子宫膜腺息肉息肉样腺,刮宫诊断时很容易误诊为癌的层浸润,鉴的要点是化生的纤维母细胞较子宫壁的平滑排列紊乱,细胞核较大且胞浆丰富,对年轻妇女的刮宫材料诊断腺癌要慎重,镜下要有明确的间质浸润和分化不良,单凭刮宫材料最好不作层浸润的诊断。

症状描述

子宫内膜增生月经失调是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月经稀发,闭经闭经一段后出不止。一般称之为无排卵功。生殖期无排卵功患者除阴道以外,不育亦为其症状

子宫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据长期观察,绝大多数子宫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子宫膜增生有单纯增生、复杂增生及不典型增生3 种类型。

并发症状

感染,因出不止而发生休克

检查方式

子宫内膜增生宫腔镜检,利用宫腔镜不但可以从宫膜的外观看到膜情况,且可在直视下进刮宫术或负压吸,其检查诊断更为细致全面。

1.X线或CT检查:垂体蝶鞍及眼底视野的检查,以便除外垂体

2.激素测定:B超检查或腔镜检查,以了解有无多囊卵巢

3.基础体温测定:可以了解有无排卵,即或体温为双相型也可据体温上升的弧度以及上升后维持时间的长短了解黄体的功能是否健全。

诊断方法

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增生据临床表现,结组织检查,可做出诊断,组织诊断取材的法有子宫组织刮取活检,扩宫刮宫术及负压吸宫术,由于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有时表现为在及单个灶性病变,有时又与子宫膜腺癌并存,刮宫或取膜诊断膜不典型增生而子宫切除者,发现35%~50%患者,其子宫尚有子宫膜腺癌(Hunter,1994;Widra,1995;吕卫国,2001),所以必须取得整个宫腔表面的组织诊断。

刮宫术与膜活检比较,所刮取的组织更为全面;但刮齿未到之处仍有可能遗漏某些部位,特是双宫角及宫底处,负压吸有负压吸作用使落较完全,诊断将更全面可靠,因此,三种诊断法中以负压吸宫的准确率最高,也可结患者具体情况作具体选择。

鉴别诊断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与其他两类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须予以鉴,同时尚需注意与早期子宫膜腺癌相鉴

1.病理态的鉴

子宫内膜增生自从ISGP(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对膜增生的分类标准被广泛采纳后,原来膜增生与癌的诊断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有了不少改进,但是,膜增生及其癌变被过分诊断的情况仍时有报道,虽然都是病理专家诊断,原来诊断癌者,复核诊断,其中有一些病例并非癌,而是各种类型的增生性病变,不符率少者8.8%,多者50%,多属于过分诊断,不同专家阅,其诊断结果互不相同,重复性差,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阅,其结果也可能有出入,不符率10%~50%。

据刮宫所取子宫膜诊断子宫膜增生或癌变确存在一定困难,故而妇科病理专家Silverberg(2000)指出子宫标本增生性病变是外检病理诊断中最常被过分诊断的一种病变,易于混淆诊断者多在以下几点:①对于细胞异型性的诊断各作者所取标准不一致,②用以鉴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间质浸润不易确定,③膜间质纤维母细胞或平滑的化生易误诊为癌的层浸润,④息肉样腺(Polypoid adenomyoma)也易误诊为间质浸润。

诊断的困难可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对诊断标准的继续完善,再加上分子生物基因面的发展,使诊断准确性提高,作为临床医师应对膜增生性病变诊断及鉴诊断所面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遇到诊断问题,应与病理医师密切配,供给详细的有临床资料,作为诊断的参考,必要时,与病理医师协同商讨诊断问题,现在,有不少医院已成常规,即接受任何转院会诊治疗的患者,其刮宫膜的诊断必须过复核审定,以避免误诊,特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

2.临床特点的鉴

组织诊断遇到困难时,可结临床特点综考虑,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材料相结的分析,对于子宫膜不典型增生与膜腺癌的鉴,以下两点有参考价值。

(1)年龄:年龄有重要的鉴意义,膜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者非常少见,挪威登记中收集的1566例子宫膜样癌中,平均年龄62岁(36~91岁),其中0.6%<40岁,8.4%<50岁,所以,对于年轻的妇女,特是切盼生育的妇女,如果刮宫材料不能肯定见到间质浸润的特点,虽有腺体明显增生及细胞异型性,仍应倾向于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但是,这种年龄的规律是对子宫膜样癌而言,那些较少见的其他组织类型的子宫膜癌,即非激素依赖性的Ⅱ型膜癌,包括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等,并不具备年龄轻的特点,有者曾报道5例较年轻的非激素依赖性膜癌的患者,其年龄分为28,34,37,41,43岁,因此,在鉴诊断时,首先要组织病理提示的组织类型,仅仅在不能鉴分化好的膜样癌与不典型增生时,可以年龄作为鉴的参考因素。

(2)药物治疗的反应: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有助于子宫膜不典型增生和膜腺癌的鉴诊断,前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在用药后短时间膜即有明显逆转,而且用药量也可偏小,北京协和医院的病例中,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激素周期性治疗(每个周期用药8~10天),一般在3个月显出疗效,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激素量须要增加并且须不间断的连续应用3~6个月,停药后,虽然可能复发,但多数过相当一段时间缓解后才会复发,而膜腺癌患者一般对药物治疗反应慢,并需要更大量才能使膜有转化反应,一旦停药亦有很快复发的特点,所以药物治疗的反应可作鉴诊断的参考。

治疗信息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或其他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案的选择应据年龄,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案。

(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考虑:

①年轻切盼生育者,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膜增生这一组病变的过分诊断为腺癌以至过分处理并非罕见,诊断未能肯定即切除其子宫将是非常错误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错误却不乏其例,如果病理医师并不知道患者有生育要求,临床医师也未加强调,则误诊误治的情况可能在所难免,所以,对于年轻未育妇女膜活检的诊断,如发现有可疑,应有多位专家会诊,在尽可能的范围,明确膜增生或膜腺癌的鉴诊断。

②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有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注意不要过分保守,在没有排除癌存在的可能时,不要仅作膜切割术而造成不良后果,因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宫时,应在手术台上将切下的子宫检查是否有同时存在的癌,并注意有无癌层浸润的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手术范围。

(2)不同的膜增生的类型,有不同的处理原则:

子宫膜单纯增生及复杂增生:

A.年轻患者:多为不排卵性功,应测基础体温,确为单相不排卵者,可采用促排卵治疗。

B.生殖期:一般刮宫一次即可控制出,如刮宫后仍有出,应宫腔镜检及B超以除外黏膜下或其他器质性病变,生殖期也可能有不育并临床表现为不排卵多囊卵巢征者,则多囊卵巢征治疗。

C.绝经过渡期:常属不排卵,若刮宫止月经稀发且量多或流时间长,则每两个月周期性孕酮治疗,共3个周期后随诊观察。

D.绝经后期:应询问是否用单纯激素替代疗法,刮宫后可暂停替代疗法或加用激素

膜不典型增生:

A.绝经过渡期或绝经后期:子宫切除,既然年龄是膜增生恶变的要高危因素,对于这一组年龄患者以切除子宫为宜。

B.年轻或生殖期盼生育者:药物治疗,不典型增生是潜在恶性的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20%将发展癌,但癌发生在年轻患者较为少见,而且,对年轻及生殖期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故可选择药物治疗,以保留生育机能。

2.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1)促排卵药物:促排卵药物有舒酚及绒促性素,一般多用于子宫膜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氯米酚用量50~100mg,1次/d,周期第5~9天服用,必要时用药期也可延长2~3天。

(2)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激素起的子宫膜增生,其作用机制:

①通过下丘及垂体而抑制排卵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清E2水平下降相当于早滤期。

②减少子宫膜的激素核受体水平。

③抑制子宫膜DNA成。

④增加雌二醇氢酶及异柠檬氢酶活性,从而增加雌二醇向雌酮等活性较弱的激素转化。

常用的激素黄体酮己酸羟孕酮,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和甲孕酮,用药法及用药膜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而有区,轻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黄体酮30mg注,周期第18天或20天始,共用药5~7天,使膜转化为分泌期,以后彻退出时,使增生的落,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不取周期性用药法,而连续性应用,各作者所报道的激素用量不一致,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量小者仅有10~30mg/d,量大者为200~800mg/d,甲孕酮40~160mg/d,己酸羟孕酮125mg/隔天1次,必须坚持持续用药,断断续续的间隔用药将极大的影响效果。

(3)达那唑是一种乙炔基睾丸酮(ethinyl-testosterone)的衍生物,是治疗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膜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的量治疗3个月,对子宫膜增生有明显效果。

(4)棉酚是我国用来治疗子宫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宫子宫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对子宫膜也有特异的抑制作用,治疗后,病理态呈高度萎缩,超微结构有明显退性变,北京协和医院用棉酚治疗膜不典型增生已观察到初步效果,有1例不典型增生,用舒酚后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转,但仍有反复,用棉酚治疗8个月,膜萎缩,以后很快受孕,顺产一男孩。

(5)GnRH促效先导致液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幅度升高,继之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库存衰竭,而抑制垂体,使雌二醇水平降至绝经后水平,故也可用于子宫膜不典型增生。

以上诸药,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每完成一个疗程即刮宫或取子宫膜作组织检查,据对药物的反应,或停止治疗,或对药物的量酌量增减,治疗期限不一致,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其区与发病的潜在病因的轻重有,可据定期膜活检的结果指导药物的量及用药的期限。

3.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测

在药物治疗时,必须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对膜不典型增生的监测。

(1)病情的监测可指导用药案:有些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其不排卵或黄体不足等现象是由于下丘垂体卵巢轴中某些环有所欠缺或不平衡,这种情况多延续很长时间,北京协和医院有些病例,病程长达8年,10年及15年不等,过治疗后,排卵功能及增生的膜,虽然会有所好转,甚至有些不育的病例得以受孕生育,但停药后,又复不正常,屡次刮宫,膜均有不典型增生表现,需要阶段性或年累月的长期不断的治疗,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尚有预防癌变的作用,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药物量及用药期限的选择,必须有所遵,一般用药3个月为一疗程,每完成一个疗程即刮宫或取子宫膜作组织检查,以监测药物反应,作为用药的据,如果用药效果好,膜腺体将表现分泌期或萎缩性改变,间质细胞蜕膜样变以及鳞状上皮化生,膜既已转化正常,即可停用激素类药物,对于不育患者,立刻换用促排卵药物增加受孕机会,如果膜对药物反应不好,需加大药物量,继续治疗,忽略了对药物反应的监测,有可能治疗过分或治疗不足。

(2)病情的监测可协助鉴诊断膜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子宫膜癌与膜不典型增生虽然在组织病理态上各有其特点,但重度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单凭刮宫所取膜的病检结果,有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而这两种情况对药物治疗反应会有所不同,可作为鉴诊断的参考。

(3)病情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顽固性病例并注意癌变:膜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虽然仅仅10%~15%左右,但对于长期不愈的顽固型病例,更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药物疗效

Lindahl(1990)报道89例子宫膜增生,激素治疗后,96.7%膜恢复正常,药物治疗膜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的病变消失率见表4,激素治疗后膜病变的消失率以激素治疗不典型增生的反应较好,病变消失率可达70%~94%,高分化癌的反应较差;但其病变消失率亦可达60%~75%。

5.激素治疗后的妊娠

激素治疗后,当膜有好转而停用激素后,应及时考虑促排卵或其他医疗技术助孕,防止膜增生或高分化癌再度复发,据表4所示的6组病例,治疗后均有受孕分娩的报道,Kimmig(1995)与Keike曾各报道以激素治疗膜高分化癌后,试管婴儿或配子种植助孕而成功受孕,其中1例并为三胎分娩,Kurman组(1985)40岁以下患者治疗后,25%有足月分娩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后有8例妊娠,占保留子宫的30%,膜增生的严重程度对受孕率有一定的影响,复增生者受孕成功率高,轻度不典型增生次之,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受孕率较低。

预后治疗

1.癌变率及癌变时间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膜癌在组织发生上有密切的系,不典型增生可能是膜癌的癌前变化,但是,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膜癌的几率不容易确定,因为许多患者,特是年龄已近绝经或已绝经的妇女,一诊断为膜不典型增生,即刻进子宫切除,无法观察其自然发展规律,故很难得知有膜不典型增生的真正确切的癌变率,Kurman(1985)分析170例子宫膜增生长期随诊的结果,其中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如果发展为癌,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4例中,有3例超过了5年,最长2例为10年及15年,最短的1例为3年半,其他各作者所报道的时间,也都在长达8~15年者。

2.癌变的高危因素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的病例,过较长时期的追随观察,仅仅少数病例发展为膜腺癌,但常常由于慎重安全起见而预防性地作子宫切除,为了避免这种过度治疗,找一些可以预测癌变的因素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已有不少作者进了有膜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癌的高危因素的探讨,以便作为选择治疗案的参考。

(1)年龄:绝经前或绝经后的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癌变率有较大的差,前者3%,后者25%,所以年龄是一个癌变的重要高危因素。

(2)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不典型增生发展为腺癌与增生的分级有,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分为15%,24%,45%,北京协和医院41例中,发展为腺癌的4例有3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

(3)是否接受激素治疗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如果膜对激素反应不良,应警惕发展为癌的可能,遇有对长期较大量持续性孕酮治疗反应不好者,或虽有短暂反应,但停药即很快复发,要考虑癌变倾向,或甚至已发展为癌,协和医院的发展为癌的4例也有类似的对激素反应较差的情况,多未坚持长期治疗,也忽略了定期随诊,其中3例已停止治疗3~9年。

(4)组织甾体激素受体及流式细胞计数仪所测得的DNA含量:不少作者对于子宫膜样腺癌的甾体激素受体和DNA含量进了测定,结果都认为它们的含量与预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系,这两个指标是否对于预测膜不典型增生的癌变面有参考价值,Lindahl(1987,1990)进了有面的研究,初步结果发现DNA的核型分析有一定的意义,核型为异倍体者其癌变几率多于二倍体患者。

(5)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态计量测定:Ausems(1985)对高度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细胞核态计量研究,认为其结果对于预测膜不典型增生的最后结局有参考意义。

子宫内膜增生3.复发率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守治疗膜可以转化甚至妊娠,但仍有复发的可能,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后而妊娠的8例中6例分在产后2~13年复发,占妊娠人数的75%,这种复发的倾向可能与机体的一些使激素长期持续高水平的因素未能彻底纠正有

4.存活率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以促排卵药物或激素积极治疗,大多数膜反应好,预后好,在严密随诊过程中,如发现少数疗效不好者及时进子宫切除,尚可避免发展为癌,即或仍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时间间隔都比较长,只要坚持长期定期随诊,万一有癌变,如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Kuman(1985)组48例膜不典型增生,随诊1~25年(平均11.4年)无一例死亡,北京协和医院41例中有一例死亡,该病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短期黄体酮治疗效果不好,未坚持再继续治疗,也未随诊,9年以后发展为浸润癌做子宫切除,手术后半年死于转移,因此,子宫膜不典型增生虽然大多数预后很好,但仍有个病例忽略随诊,较长的时间间隔(8~10年)以后,仍有发展晚期癌而死亡的可能。

预防方式

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膜增生日常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保持情愉快,不宜吃生冷辣的食物,多饮水,可有效的预防子宫膜增生。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放松态,避免精神的长期紧张。规律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忌烟

2、避免过度劳累,每天工作最好不要超过10个小时。

3、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部和双脚保暖。月经期间,女性不要久坐冷的凳子。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从脚下生。

4、不宜吃生冷、辛辣、油炸油腻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养,可多吃鸡、牛羊肉

5、注意月经情况: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检查。

子宫膜增生健康教育

1、由于子宫膜增生患者多会有不规则阴道月经淋漓不净等症状。所以,绝经期的妇女,由于体激素水平不平衡,更容易患此病。

2、肥胖压、糖尿病、未婚未产的妇女及绝经后延的妇女,特是有子宫膜癌家族史的妇女,尤其要高度警惕。出现以上情况的女性,需及时进妇科检查,及早杜绝子宫膜增生。

3、食用大豆保健品五年以上可以增加膜增生的险,而子宫的增厚能够导致癌症。因此喜欢食用大豆制品的女性朋友要注意了,不要过量食用。

4、更年期妇女也是子宫膜增生过长的高发人群。如果出现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要及时就医,不要擅自选择激素替代疗法,不要自己胡乱吃止yao,以免掩盖病情,这些都是子宫膜增生的预防问题中比较重要的。

5、预防子宫膜增生,女性朋友还应该多注重生活细,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芒茎

下一篇 芒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