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茅膏菜

茅膏菜 茅膏菜茅膏菜茅膏菜植物茅膏菜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多年生草本,直立,有时攀援状,高9-32厘米,多为低矮种,叶片淡绿色,腺毛红色,或为白色鳞茎球茎紫色,球,直径1-8毫米。生长于海拔50-1600米的山坡、山、山和溪边等草丛、灌丛和疏林下。多年生草本,直立,有时攀援状,高9-32厘米,多为低矮种,叶片淡绿色,腺毛红色,或为白色鳞茎球茎紫色,球,直径1-8毫米;地下部分长1-......
目录

形态特征

茅膏菜多年生草本,直立,有时攀援状,高9-32厘米,多为低矮种,叶片淡绿色,腺毛红色,或为白色鳞茎球茎紫色,球,直径1-8毫米;地下部分长1-4厘米,地上部分通常直,无毛或具乳突状黑色腺点,部3至多分枝。基生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着生于节间伸长的上,退化、落或最下数不退化、宿存;退化基生线状钻,长约2毫米;不退化基生或扁叶柄长2-8毫米,叶片长2-4毫米;稀疏,盾状,互生,叶柄长8-13毫米;叶片半月或半,长2-3毫米,基部近平,叶缘密具单一或成对而一长一短的头状粘腺毛面无毛。螺状聚伞花序生于,分叉或二歧状分枝,或不分枝,具3-22朵;花序下部的苞片楔形或倒披针部具3-5腺齿全缘,边缘无毛或被腺毛,两面无毛或面密被腺毛,中、上部的苞片渐狭为钻花梗长6-20毫米;花萼长约4毫米,5-7裂,裂大小不一,歪斜、一边具角的披针卵形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全部或仅中部以上密被长腺毛,整齐或仅部稍缺裂;花瓣楔形白色、淡红色红色,基部有黑点或无;雄蕊5,长约5毫米;子房近球淡绿色,无毛,1室,胚珠多数,花柱3-5,稀6,各2深裂,裂条部分为2-3和3-5浅裂。蒴果长2-4毫米,3-5裂,稀6裂。种子卵形或球种皮纹加厚成蜂房格状。果期6-9月。

本变种球茎生食会麻,过量服食有毒。据载药用可治跌打损伤。

本变种随地理分布和生境不同,其态变化较大,据连续变化情况仍可分出如下二种类型:

A. 披针萼型:萼5,裂具角披针面具疏腺毛花柱3(-6);果爿3(-6)。本型分布于云南大理以南者,植物体上部2-3分枝花序常不分叉;种子。分布于云南维西以北和四川西南部者,植物体上部常多分枝花序常分又或为二歧状分枝种子。(图版10:8)

B. 卵萼型:萼5-7,裂大小不一,多少歪斜,近卵形,具角;植物体上部3至多分枝花序分叉或不分叉。分布于云南维西以北、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西藏东部、南部。(图版10:9)

光萼茅膏菜(变种) 茅膏菜(本草拾遗);捕虫草(福建广东);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土里珍珠安徽);落地珍珠、陈伤子、一粒金丹广东浙江);地下明珠、眼泪草(广西);盾茅膏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望角茅膏菜本变种与前变种要不同处在于萼无毛,稀基部具短腺毛白色花柱2-4,稀5;果爿2-4,稀5。

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等省区。

本变种随地理分布和生境的不同,其态变化较大,据变化的情况大体可分出以下类型:

A. 卵萼型:萼卵形、正和倒卵形,稀披针,萼缘通常不具角;花序通常不分叉,稀分叉;花序下部花柱3-4,上部花柱3。产台湾福建东部和浙江东南部。(图版10:14,15)

B.具角萼型:萼披针卵形,萼缘通常一边具角,花序不分叉或分叉;花序下部花柱3-4,有时5,上部花柱3,有时4。产福建西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图版10:16-18)

C.二果爿型:萼同“B”型,萼缘一边或二边具角,花序常分叉或二歧状分枝,或不叉,花序最下1花柱常2或3-4,上部花柱3-4。产浙江、江苏、湖北和安徽等省。(图版10:19、20)

D. 攀援型:与“B”型相似,唯攀援状,长可达45厘米,种子较大。产广东北部,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

腺毛含有毒汁,触及皮肤,可起皮肤灼痛发炎,家畜误食可中毒症状

茅膏菜、新月茅膏菜和光萼茅膏菜彼此外相似,它们的要区点是:

茅膏菜D. peltata Smith var. peltata: 基生时不鳞片状,宿存;通常不分枝萼片5,边缘和面密被腺毛卵形花柱3;蒴果裂为3果爿;模式标本产大洋洲东部。

新月茅膏菜D. peltata Smith var. lunata (Buch.-Ham.) C. B. Clarke: 基生时通常落,部分鳞片状;分枝或不分枝萼片5,无毛,边缘啮蚀状,具疏齿卵形花柱3;蒴果裂为3果爿;模式标本印度东部。

茅膏菜 D. peltata Smith var. multisepala Y. Z. Ruan: 基生时通常落或干枯,大多呈鳞片状,通常2至多分枝萼片5-7,歪斜、具角披针卵形面和边缘被腺毛花柱3-5(-6);蒴果裂为3-5(-6)果爿,模式标本产我国西南部。

光萼茅膏菜D. peltata Smith var. glabrata Y. Z. Ruan: 基生落或干枯,稀宿存,部分鳞片状;2至多分枝萼片5(-6),面无毛,边缘具腺毛花柱2-5(-6);蒴果裂为2-5(-6)果爿,模式标本产我国南部至东部。

茅膏菜茅膏菜态是非常多变的,它们大多数呈莲座状生长且不高于15厘米,一些则能直立生长到20厘米以上,有些攀爬生长的球茅膏菜甚至能长的比人还高。茅膏菜叶片色一般都为绿色,在良好的光线照射下可呈现鲜红色或黄绿色,状也非常多变,例如叉茅膏菜子分叉生长,丝茅膏菜子成线形直立生长,最特殊的可能是澳大利亚的巨大茅膏菜了,它的态就和树一样,能长到1米高,地下的球还能长到4厘米的直径,叶片则和许多球茅膏菜一样为“铃铛”

茅膏菜根系往往非常脆弱,通常只有几要是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叉和阿蒂茅膏菜可以通过在土壤浅层蔓延的部长出新的植株。以澳大利亚为的球茅膏菜则拥有地下(球),当旱季地面以上的植株死亡时,它们能通过地下继续存活,还能通过长出新的球繁殖出更多植株。迷你茅膏菜则像蜘蛛丝一样细,能深入土壤15厘米处。蝎子茅膏菜和好望角茅膏菜等还能从地面上的干长出根系定根)。

种子

茅膏菜的花和种子几乎所有的茅膏菜都有高于植株的细长,这样可以避免“误食”那些帮助授粉的昆虫,同时也能将种子布到更远处。绝大部分为总状花序,沿排列,早位于底部,新位于部。特殊的是球匍匐这类茅膏菜,为伞型花序,即从莲座状中长出数细长的花梗,一梗一茅膏菜还有朝太阳生长的习性。

除了侏儒茅膏菜有4花瓣和异茅膏菜有8-12外,其他茅膏菜的每朵都有五花瓣,对称生长,呈白色红色红色黄色等。一般朵都小于1.5厘米,少数种类能达到4厘米以上,比如蔷薇茅膏菜和帝王茅膏菜

当种荚成熟后便会裂出数十个细小的种子象一点来说,茅膏菜种子通常比珠笔笔尖上的“珠子”还要小。许多茅膏菜种子后第一年便可

主要品种

茅膏菜分布广泛,其生长习性差异非常大,一般为了利于栽培,可生长习性分成雨林茅膏菜、热带茅膏菜、亚热带茅膏菜温带茅膏菜、迷你茅膏菜、球茅膏菜六个大类。

雨林茅膏菜

【常见种类】阿帝茅膏菜(D.adelae)、负子茅膏菜(D.prolifera)、叉蕊茅膏菜(D.schizandra)

这类属于阴性的族群,都产在澳洲昆士兰坎恩斯附近的沙区,其中阿帝茅膏菜、负子茅膏菜、叉蕊茅膏菜这三中,彼此有相近的系且习性相近,所以又有“昆士兰三姐妹”之称。它们长在山区,夏季降雨量很高,冬季虽然较干,但湿气仍然很高,植株能继续成长。由于多长在溪谷壁上的苔藓或是落堆积的林荫下,栽培管理上它们需要更高的空湿度,但栽培介质却要排水良好,若是空湿度不够或是太强,极有可能导致植株脱水而死。至于栽培介质则建议用水苔最好。

热带茅膏菜

【常见种类】

北领地茅膏菜家族:

大肉茅膏菜(D.falconeri)、细银毛茅膏菜(D.lanata)、红孔茅膏菜(D.paradoxa)、宽银毛茅膏菜(D.ordensis)、变茅膏菜(D.caduca)等。

其他:

茅膏菜(D.spathulata),宽茅膏菜(D.burmanni)、南美宽茅膏菜(D.sessilifolia)、长茅膏菜(D.indica)、长柱茅膏菜(D.oblanceolata)、马达加斯加茅膏菜(D.madagascariensis)等。

从全世界分布的茅膏菜来看,真正生长在热带的种类,占整个属的比率并不多,其中以多年生的北领地茅膏菜家族Lsiocephala最为重要。

亚热带茅膏菜

茅膏菜(D.binata)、汉密尔顿茅膏菜(D.hamiltonii)、好望角茅膏菜(D.capensis)、爱丽丝茅膏菜(D.aliciae)、莓茅膏菜(D.coccicaulis)、山地茅膏菜(D.montana)、那塔尔茅膏菜(D.natalensis)、纽喀里多尼亚茅膏菜(D.neocaledonica)、巢型茅膏菜(D.nidiformis)、斯氏茅膏菜(D.slackii)、迷人茅膏菜(D.venusta)、绒毛茅膏菜(D.capillaris)等

全球分布的茅膏菜中,亚热带型茅膏菜算是生态环境最多样化的,在原产地,很多种类都在春至秋季的温暖期成长,冬季低温时则呈半休眠状态;然而也有原本就是地中海候的植物,在冬季降雨期成长,然后夏季休眠

温带茅膏菜

【常见种类】线茅膏菜(D.linearis)、丝茅膏菜(D.filiformis)、长柄茅膏菜(D.intermedia)、英国茅膏菜(D.anglica)、茅膏菜(D.rotundifolia)、亚瑟山茅膏菜(D.arcuri)、帝王茅膏菜(D.regia)

温带的茅膏菜广泛分布于全世界高纬度地区,但实际种类却很少,除了北美的线茅膏菜、丝茅膏菜及大西洋两岸分布的长柄茅膏菜之外,几乎全是英国茅膏菜茅膏菜的天下;而南半球的温带,只有纽澳分布的亚瑟山茅膏菜、南非分布的帝王茅膏菜等。

叶片呈莲座状生长,一般子都比较细长或者拥有较长的叶柄,在捕虫会枯萎,长出许多短小的不具腺毛休眠蕾一样的态,这类茅膏菜一般都能安全度过0度左右的低温,春回暖后生长迅速。温带茅膏菜共有约19种,比较有的有丝茅膏菜茅膏菜

迷你茅膏菜

【常见种类】闪亮茅膏菜(D.nitidula)、美丽茅膏菜(D.pulchella)、易利信茅膏菜(D.ericksoniae)、侏儒茅膏菜(D.pygmaea)、胡须茅膏菜(D.barbigera)、长柱茅膏菜(D.closterostigma)、迷你茅膏菜(D.miniata)、蝎子茅膏菜(D.scorpioides)等。

共有约51种,这类家族成员要分布于澳洲西南角,其中侏儒茅膏菜也分布至新西兰等地。它们被象的称为“迷你茅”,因为除了极少数种类稍微大些外,它们通常都只有硬币大小。在生态环境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长在海岸平原的矽沙地或是湖泊四周的湿地,例如闪亮茅膏菜、美丽茅膏菜、易利信茅膏菜、侏儒茅膏菜等,这类的苞都是扁平状。另一类是分布在陆干的硬树林(这是地中海候区特有的植被),或是灌木丛的石砾地,例如胡须茅膏菜、长柱茅膏菜、迷你茅膏菜、蝎子茅膏菜等,这类的苞多半是球状。

迷你茅呈莲座状生长,也有一些较长,可以直立生长。它们还拥有非常亮的,一些甚至一年四季都能,但是它们几乎都不结种子,而是通过“冬”进繁殖,这也是迷你茅所特有的。当冬季温度始低于15度左右时,在其莲座状中会长出许多芝麻大小的“冬”,这些冬在两个月会成熟落。冬生长速度和发率要比种子好很多,通常能在15天左右发,且发率几乎能达到95%以上,快的话半年就能生长为成熟的植株,并在冬天继续长出冬。所以迷你茅虽然很小,但其繁殖速度确是很快的,通常一株迷你茅在一年后便能繁殖出一,就像洒满地面的朵一样,非常美丽可爱。

茅膏菜

【常见种类】

干地性种:

硫磺茅膏菜(D.sulphurea)、大茅膏菜(D.macrantha)、曼西茅膏菜(D.menziesii)、小茅膏菜(D.microphylla)、球状茅膏菜(D.bulbosa)、大茅膏菜(D.macrophylla)、莲座型茅膏菜(D.rosulata)、怀氏茅膏菜(D.whittakeri)、红茅膏菜(D.erythrorhiza)、短岔茅膏菜(D.ramellosa)、匍匐茅膏菜(D.stolonifera)、宽脚茅膏菜(D.platypoda)、浅色茅膏菜(D.pallida)

湿地性种:

球根茅膏菜茅膏菜(D.auriculata)、巨大茅膏菜(D.gigantea)、(D.peltata)、异茅膏菜(D.heterophylla)

共有约77种,它们在地下都长有块茎,称为球,绝大部分生长于澳洲南部,甚至很多种类只能在澳洲西南角发现。原生地候多为夏季炎热、干,冬季凉爽、潮湿。在炎热干的夏季,它们无法维持地面以上的生长,通过球存活于地下,当秋季环境变舒适时才始发生长。 球茅膏菜据其生长习性和态又可分为匍匐型、攀爬型和直立型。

北领地茅膏菜匍匐型拥有比较大的叶片,呈莲座状平贴地面生长,其为伞型花序,异于其他茅膏菜总状花序,共有约23种。直立型共有约41种,拥有细长和较为坚硬的干,能够维持自身的重量,叶片一般小于1厘米,干呈直立生长,通常高20-80厘米,其中巨大茅膏菜态像树一样,植株直径和高度都可达1米多。直立型茅膏菜叶片状又可细分为两种,但这两种在外型上的差其实不大,一种为没有明显叶柄扇形,共有约10种,这种在刚发时还会在地面长出几匍匐,呈莲座状生长态类似于茅膏菜),随后又长出细长的始直立生长。另一种则为铃铛或者的种类,共有约31种。

攀爬型共有约13种,叶片铃铛或者盾,一般小于1厘米,它们的干比较柔软,无法支撑自身重量,一般依附于草丛或灌木生长,可高达3米。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50-1600米的山坡、山、山和溪边等草丛、灌丛和疏林下。变种模式标本采自浙江。也生长于1200-3650米的松林和疏林下,草丛或灌丛中,田边、水旁、草坪亦可见。

分布范围

全世界都有分布(除南极洲)

繁殖栽培

长柱茅膏菜的花茅膏菜的品种多,分布广,生长习性也比较多样化,导致它们的种植法也各有特点。但大部分的茅膏菜还是比较容易种植的,特是一些常见的品种,稍微用就能长的很好。茅膏菜中有特定生长习性的种类有迷你茅膏菜、温带茅膏菜、北领地茅膏菜、球茅膏菜,这些被分类的品种在种植中都有各自需要注意的地。其余未分类的品种有90多种,它们四季变化不大,没有特生长习性。

基质

好望角茅膏菜除球茅膏菜以外,其它种类的茅膏菜对基质的要求不高,可使用纯水苔,也可使用两份水苔/泥炭混一份珍珠,也已再加入一份赤土、树皮、蛭石等基质。为防止基质表层滋生绿藻,可在表面铺一层薄薄的赤土等不腐烂的颗粒,避免下层的基质与光线接触。球茅膏菜需要透水性好的砂质土壤,可用泥炭、珍珠以1:2的比例混使用,也可泥炭、珍珠、河沙以1:1:1的比例混,球茅膏菜还要尽量使用径、深度15厘米以上的大盆。

光照

多叉茅膏菜绝大部分的茅膏菜都比较喜阳、耐暴晒,应尽量每天提供4小时以上的直射光,适放置于光照良好的阳台或窗户上,若能提供全天的直射光则会呈现出非常鲜艳的色,粘液也会变得更加粘稠。若没有良好的光照环境,也应提供全天明亮的射光,一般除北领地茅膏菜以外的茅膏菜也能正常生长,但植株呈现翠绿色,长势及抗病性都比较差。

北领地茅膏菜是最耐暴晒的一类食虫植物,对光照要求也是最高的,最好能提供全天阳光直射的环境,少于4个小时的直射光则可能会生长不良,若长时间接受不到直射光则会死亡,若没有良好的光照环境,使用植物灯进补光是不错的选择。爱茅膏菜和叉蕊茅膏菜是两种特殊的茅膏菜,它们生长在光线较弱的林地中,不耐长时间的直射光和高温,仅需提供明亮的射光即可。其次一些比较怕热或者有夏眠习性的茅膏菜,在夏季时也应放置于光线稍弱、更凉爽的地,尽量避中午11点-3点的直射光,也可以30%-80%的遮阴网进遮阴,这类茅膏菜常见的有叉茅膏菜、丝毛膏菜、好望角茅膏菜、帝王茅膏菜、阿蒂茅膏菜等。

湿

石英地茅膏菜茅膏菜湿度的要求不高,需要控制在40%-90%,冬季干时一般室湿度都能满足要求。夏季炎热的时候,其湿度不能连续几天高于90%,否则可能造成腐烂,若出现此种境况时应立即加强通。在凉爽的季高至95%一般也不会出问题。

刚换盆、邮寄后刚种下的茅膏菜会比较脆弱,通常也没有粘液,需要进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玻璃缸、套透明袋子等办法进闷养,但切记闷养时不可直接接受阳光直射,否则温度骤升会将植物活活闷死,应放置于光线明亮、凉爽的地。1周后逐渐加强通,直至其适应无需闷养的环境在渐渐增强光照。

浇水

茅膏菜通常都比较耐湿,可使用“水”的法进供水,即将盆置于有水的水盘、玻璃缸等容器中,使水自渗透至整个盆,只须保持水盘中有1厘米左右的水,就能使基质保持潮湿

茅膏菜对水质的要求偏高,浇水时要用钙、镁等矿物质含量低的软水。软水相对的就是硬水,那么什么是硬水呢?当常烧水的水壶上会结一层水垢,或者在用肥皂洗衣服时,水面会结上一层明显的“膜”,这种水就是硬水了。在长期使用这种水后,水中的钙镁化物会残留在基质中,特是在使用水种植时,水不断从盆土表面发,最终使盆土表面析出一些白色的矿物质。这种水会滞缓茅膏菜生长,特是在炎热的温下可能导致其腐烂,并会很快死亡,若已出现这种情况可更换干净的基质进救治,并使用雨水、桶装水、纯净水、空调冷凝水、带反渗透功能的纯水机水(RO水)等软水。 自来水是我们最常用也是最价的水源,知道自己家的自来水能否直接用于种植就非常重要了。通常来说我国南部省份的偏好一些,高山地区比平原地区的好一些。

温度

迷你茅膏菜

迷你茅膏菜是一类非常好种植的食虫植物,对温度要求不高,存活温度多在0-37度之间,最佳温度5-30度之间,在深秋15度以后,在植株生长点会始长出许多“冬”,这些冬会在一个月以后成熟,会像种子一样发成长为新的植株

温带茅膏菜

温带茅膏菜的特点是都比较耐低温,在10-15度以下时会慢慢枯萎捕虫生长出一些很小的不具备粘液的休眠,冬季一般都能度过0度的低温,春季回暖后会生长的很旺盛。在夏季时,温带茅膏菜一般也比较耐热,大多数都能安全度过37度的高温,但在超过其最佳生长温度时(约30度),就应放置于光线稍弱、更凉爽的地

茅膏菜

好望角茅膏菜(牙刷茅膏菜)茅膏菜是一类特难于种植的食虫植物,也很少人有种植。球茅膏菜不能和任何的食虫植物一起种植,种植时需要年复一年地严格遵它们的生长规律才能长久的种植下去,这里我们将球根毛膏菜的种植法单独进说明。

在夏季温度高于25度时地面以上的会枯萎,此时应使土壤保持非常干的状态,不能浇透水,太湿其球会很容易腐烂,但又不能干透,需要维持土壤稍稍湿润,并放置于阴暗的地。当秋季温度始低于25度时球始发生长,此时需要加强供水,也可水进管理。球茅膏菜也是喜阳的,需要提供4小时以上的直射光,但在夏季以前都不可让温度高于25度,而且不可进移植。冬季温度最好控制于10度以上,不能低于5度,否则地面以上部分死亡后,地下未成熟的球不会再次发

当夏季植株再次进入休眠期时,便可将土壤中的球挖出,生长越旺盛的植株繁殖出越多的球,这些球都可以生长为新的植株,在种植球时可在基质中扎一个3-5厘米的洞,然后将球种好,维持土壤稍稍湿润,并放置于阴暗的地,等待球在秋季继续发

茅膏菜必须在休眠期才能进移植和运输,由于它们大部分都产自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而南半球的夏季又正好是我国的冬季,若冬季购买到来自南半球的球时还不可直接种植,否则春季发的球在夏季便会因为过热而枯萎,此时地下的球还未成熟不会继续发,而要延长球休眠期将其保存到夏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在购买球时,应该尽量购买北半球培植出的球,并尽量购买巨大茅膏菜、曼西茅膏菜和盾(光萼)茅膏菜这类好比较好种植的球

北领地茅膏菜

大部分北领地茅膏菜的生存温度在12-42度之间,最佳温度25-35度之间。是一类喜热怕冷的食虫植物,度夏基本上是不需要担的问题,在秋季长时间低于25度时生长会变得缓慢,应通过加强光照等法提升温度,在冬季10度以下时便很容易死亡,此时最好能有加温设备进加温。

热带、亚热带及其余未分类茅膏菜

这类茅膏菜生长于南美洲和非洲,大都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的习性没有太大的特点,喜欢的温度也各有不同,只要温度适全年都能生长

病虫害防治

茅膏菜在每年的春夏季,茅膏菜的新有可能会遭到蚜虫的侵害,造成叶片生长或枯萎。还需要注意的是,当青虫、地老虎等害虫在无食可吃时,都有可能会啃食茅膏菜叶片,当发现叶片有被啃食过的痕迹时,应及时找找植株附近是否有这类害虫,并捕捉灭杀,也可使用广谱(通用型)杀虫灭杀,使用时将叶片湿即可,切忌大量喷施。

杀虫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对植物也有一定的危害,茅膏菜叶片在喷施杀虫肥料等药后很有可能造成腺毛的坏死,致使叶片不能分泌粘液。所以灭害时应尽量使用手动杀灭的法,当不得已需要使用时也应该在购买时询问清楚,购买大厂家生产的产品,并照说明使用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夏季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在密、不通且温度偏高时容易发生,应给茅膏菜提供通良好的环境,闷养时也应该定时进。真菌易发时可每1-2周喷施一次广谱(通用型)杀菌预防。若真菌已始在基质、植株上滋生,则需要立即加强通,去除病害部分,并使用一些治疗效果更好的杀菌,需要在购买时询问清楚,对症下药。

主要价值

药理作用

  1. 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条。茅膏菜的提取物至少包含二种萘醌衍生物,具有强大的解痉作用。
  2. 茅膏菜全草的甘油提取液及甲醇提取液注入蛙胸部淋巴囊及大腿,10小时以后检查局部有出性坏死。
  3. 性能:性温,味辛;有小毒结,止痛。

功用

茅膏菜治疗疮毒、瘰病。治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赤白久痢。"

②《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③《江苏药材志》:"止、镇痛。"

用法与用量

服: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

①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十株。水服。(《福建草药》)

②治吐血胃气痛:滴水不干一把。汤服。(《江苏药材志》)

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钱。水服。(《福建草药》)

④治刀砍斧伤:茅膏菜、白草研粉调水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瘰疬:鲜茅膏菜捣烂,患处。(《福建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茅膏菜三至四分。水服。(《南要有毒植物》)

临床应用

①治疗湿、类湿关节

茅膏菜全草晒干研末,用水调和,做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患处(痛点),外加布固定,24小时后取去。药后局部有轻微灼痛感,并可出现水泡,此为正常反应。曾治40例,均获一定效果。

②治疗神经皮炎

取鲜茅膏菜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擦至皮肤灼痛为度,日1次(无鲜品可用干草加白适量捣烂)。治疗神经皮炎8例,3-4次治疗后,局部痒止,鳞屑落,收到疗效。

1.老伤发痛:鲜茅膏菜l~2枚,压扁放在膏药中间,贴痛处,约1小时后,有灼热感即取下。

植物研究

性状鉴

茅膏菜全草纤细,长5-25cm。块茎,直径3-8mm;表面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见凹点状痕;质轻,断面粉性,黄色棕黄色,可见排列不规则的维管束小点。

,直径0.5-1mm,表面棕黑色,具纵棱,多中空。叶片半月,边缘有多数棕色的丝毛状物;叶柄细长。常具或小蒴果微,味甘。

显微鉴

横切面:表皮细胞类,少数向外突起;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侧为约3列厚壁细胞环带,壁木化。维管束周木型;导管壁木化,皮部压缩状,有单个或成束的纤维,壁厚木化,胞腔多含棕黑色物。周薄壁细胞类或多边,中央多已中空。

光蕚茅膏菜解析图片粉末特征:灰褐色

①淀粉粒甚多,单粒或类三角,少数具点状脐点,直径5-33μm。

纤维多见,侧壁平滑,端壁平钝,胞腔棕黑色物,直径6-20μm,壁木化。

③ 具缘纹孔导管多见,梯纹、螺纹和环纹导管较少,直径13-37μm。

花瓣表皮可见多数气孔

花粉粒常数个相聚,表面有刺状突起,萌发孔不明显,直径30-33μm。

腺毛的头部和柄部均为多细胞,棕黄色,直径100-115μm。

理化鉴

⑴取该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过夜,再加热馏,收集黄色馏液约80mL。取馏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铜溶液1滴,显红色,用稀盐酸酸化后红色消失,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碱化至pH12,溶液又转为红色;另一份加1%酸镍乙醇液2滴,溶液呈红色。(检查矶松素)

茅膏菜⑵薄层色谱取上述馏液约70mL,用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溶液,干,残渣用0.5mL乙醇解作为供试液,以矶松素乙醇液作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G薄层上,用苯-无水乙醇(8:2)或环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在日光下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喷5%氢氧化钠溶液后则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红色斑点。

成分

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多种醌类成分。腺毛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子宫内膜结核

下一篇 茅瓜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