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阴挺

妇女子宫,甚则出阴户之外,或者阴道壁膨出,称为阴挺,又称阴、阴菌、阴、产肠不收、葫芦颓等。多由分娩损伤所致,常见于产妇。现代医称为“子宫垂”、“阴道壁膨出”。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云:“此或因胞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大都此”,应该以升补元、固涩真阴为治疗原则。此病与分娩,产后调理不当,中气不足,或者不固,带脉失约。也见于长期慢性......
目录

病因病机

此病与分娩,产后调理不当,中气不足,或者不固,带脉失约。也见于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体衰导致冲任不固,提摄无力据临床征候特点,要分为气虚肾虚

临床表现

1.自觉小下坠隐痛,阴道有物出,持重、站立、咳嗽压增高后出加重。

2.外阴潮湿瘙痒,带下增多,当垂严重不能自还纳,与衣裤摩擦易发生溃疡、感染,使分泌物增多。

3.小便频数或者尿失,当大笑、提重物、咳嗽时,压增加起尿液外溢。

气虚者常见身倦懒言,四肢乏力,面色不华等症,淡苔白缓弱。肾虚者常见头晕耳鸣膝酸冷,夜尿频数等症,淡苔白,沉弱。

辨证施治

阴挺虚证气虚肾虚常见,以“陷者之”“者固之”为原则,治疗时要应用益升提、补之法,或补脾或固或者同治。湿热者,清热利湿

必要时可手术修补治疗。

1.气虚

(1)子宫下移或阴道外,自觉小下坠,有物从阴中出,劳则加剧。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尿频,带下量多,质稀色白。淡苔薄,虚细。

(2)治则升提。

1)补中益汤(李杲《论》)加味。

2)方药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炙甘草当归续断金樱子(或用金樱子)、壳、水服。

(3)中成药补中益,每次6克,每日3次。

(4)单方升陷汤(龚其恕《浙江中医杂志》1985。处柴胡升麻黄芪桔梗知母党参(重者用红参,另后兑人)。水早晚2次分服,每日1;②老南瓜蒂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处南瓜蒂6个。将瓜蒂对剖取浓汁顿服。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③托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处升麻(研末),鸡蛋1只。在鸡蛋端钻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孔,把药末放入鸡蛋,搅匀;取白纸一小块,蘸水将蛋孔盖严。然后将蛋放熟,去壳服。每天1次,10日为1个疗程;间隔2日,再服第2个疗程。

2.肾虚

(1)候阴中有物出。腰酸膝软,小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淡红,沉弱。

(2)治则以益

(3) 大补元(朱溪《法》)加减。

(4)方药党参山茱萸杜仲枸杞子、熟地黄当归炙甘草山药、北黄芪白术金樱子菟丝子。水服。

上述二型均可因子宫阴道外,摩擦损伤,局部出现红肿溃烂,黄水淋漓,带下色黄量多,或如脓有臭,此时必须先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也可用此汤外洗,再喷撒喉风珍珠层粉,以清热解毒。局部症状改善后,各型施治,或手术治疗。

其他方法

1.针灸治疗

(1)气虚者取督脉、足太阴、阳明经穴针刺补法并灸。取:百会、气海、维道、足三里、三阴交。

(2)肾虚者宜调补,固摄胞宫,取任脉少阴。取元、子宫、照海。

2.子宫

适用于Ⅰ、Ⅱ度子宫出且符合子宫托适应者。常用的为塑料制的环及喇叭子宫托,放入阴道子宫上托,早放晚取,月经妊娠期停放,注意子宫托的清洁。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保守治疗效果�

预防

1.坚持新法接生,到医院分娩会阴裂伤者及时修补,注意产褥期卫生保健,产后注意休息,调养身体,使全身个系统及生殖器官尽快恢复。

2.垂者应该避免重体力劳动,减少负重活动,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3.慢性咳嗽患者应该积极治疗。

4.进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日常饮食多吃益健脾、补之品,如芡实、薏苡仁、山药金樱子覆盆子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茅香花

下一篇 茅香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