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胃肠道癌转移卵巢

肠道癌转移卵巢,英文: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 due to cancer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卵巢转移性肿胃癌转移至卵巢最多见,占卵巢转移性肿的67%,占卵巢恶性肿的5.4%。占全部卵巢的1.3%。最早由Krukenberg(1896)首次报道,此后有人把库肯勃当作卵巢转移的同义词,也有人把起源于消化道的卵巢转移统称......
目录

病因

中国大多数库肯勃来源于要解释为功能旺盛 供丰富的卵巢更适于转移生长

病机制:

1.大体 胃癌转移至卵巢,一般卵巢均保持原,呈或卵,表面光滑 无粘连。常见结状隆起,包膜完整但较薄,常为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光泽。肿大小自3cm×3cm×3cm至30cm×26cm×20cm不等,双侧性占绝大多数,也可见单侧。切面呈发白色基本为实质性,中等硬度 呈半透明胶样。有坏死、出和囊性变,成大小不等似海绵状的小囊腔,囊腔含有黏液或性液,整个肿呈囊性者很少见。

2.镜下 显微镜下表现多样,但各部分基本结构仍较典型 细胞为黏液细胞,含有黏液,用PAS和黏液卡红染色均呈阳性。细胞的状因黏液含量不同而异 ,肿间质量多寡不等,其结构致密疏松不一。在镜下见有如下几种要图像:

(1)印戒细胞结构:细胞产生大量黏液,过多的黏液将细胞核挤向细胞边缘,核变得细长,贴近胞膜呈半月状,如戒指状 为典型的印戒细胞。

(2)索条状结构:黏液细胞数多少不等,呈单个在于间质中,聚集成堆,排列成索状。

(3)黏液腺癌:黏液细胞为小、多角或不规则。胞质丰富,伊红染色, 核染色质浓染,在间质中呈腺状。

间质细胞呈集状或交叉状,围绕着肿细胞群 ,有时间质细胞呈状增生。由于大量梭细胞掩盖了杂于其中在的印戒细胞,而易被误诊为纤维, 黏液纤维等。若间质细胞疏松且有明显水肿, 核着色深、不规则,则易误诊为肉瘤

肠道癌转移到卵巢的百分率报道不一,20%~67%不等,此与不同地区肠道癌肿的发病率不一致有。发病年龄多数为30~50岁,文献报道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82岁。

卵巢转移患者的年龄一般比原发卵巢癌为轻,这一现象已被多数报道所实,顾人勋等曾报道半数年龄在40岁以下,Hwa报道平均年龄为43.7岁,石一复报道30~45岁者占62% 各专家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

1.生育情况 生育情况反映卵巢功能的最好指标, 旺盛的生育能力说明卵巢功能正常。石一复报道一组肠道转移卵巢癌均为已生育者,无原发不育者。北京协和医院报道82.1%为生育2次以上者,说明绝大多数患者均有良好的生育能力。

2.症状 卵巢转移如其他早期卵巢癌一样无症状,常伴有一些原发病灶的症状,原发于肠道者可有腹痛腹胀、肠道症状或体重下降等;原发于子宫膜癌者可有不规则阴道白带增多史。一般继发肿症状比原发更为突出,而以盆腔症状尤以腹痛块来就医者为多。

3.腹水 转移性卵巢癌中出现腹水者甚多,因病理检查中常可见到间质水肿淋巴管栓,估计淋巴流阻塞和转移渗出液体是产生腹水要原因。部分病例可能有网膜腹膜种植转移的组织产生,也可因低蛋白血症所致 石一复曾报道一组80%有腹水腹水最多达9000ml,>500ml者占60%,腹水黄色性者为多,也见1例乳糜状腹水腹水做细胞检查半数可找到印戒细胞,腹水染色体检查也为非整倍体,均有数结构异常。

4.盆腔肿块 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可触及块 其中患者自己触及者甚多,余为医生检查时发现。个卵巢增大不明显或壁肥厚者盆腔检查时难以发现,但若作B超特阴道B超检查也不难发现。

盆腔肿块以双侧性多见,约占75%,活动度尚好 少数因粘连、浸润而活动度差。

5.原发肿 转移性卵巢只有一部分病人先有原发的病史和症状,然后出现卵巢转移症状, 但有较多病人因原发病灶的症状不典型而未予重视, 故以转移症状而就诊。石一复(1988)报道有胃癌史者48.6%,溃疡病史13.5%,自觉有“胃病”史35.1%。有50%以上在院外已作或肠道手术。从、肠癌术后至卵巢转移性癌手术相0.5~1年者9例 1~2年者5例,2~3年者4例,>3年者2例。原发肿史也有不易查核者。

并发症:

粘连及浸润。

诊断

卵巢转移性的术前诊断率不高,其原因是:①长期以来认为此类肿罕见,在诊断前较少考虑 故易漏诊或误诊;②对此类肿的临床特点不熟悉;③病人常以出现转移症状或体征后就医,忽略原发癌的有症状和诉述;④医务人员分科诊治, 均以重视和考虑本科疾患为,所以术前诊断率不高,仅20%左右术前诊断为卵巢转移性

凡查到双侧实性活动的附件肿块,不论有无腹水都应考虑到卵巢转移性的可能性, 仔细追问过去有消化道、乳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病史,结症状、 体征全面考虑,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为提高对卵巢转移是来自肠道转移者的诊断正确率,石一复曾提出:

1.凡、外科收治的女性消化道疾患,特考虑为肿者,宜请妇科会诊或常规做盆腔检查。

2.女性切除手术时宜常规探查盆腔,用手触摸盆腔组织或用无齿锥钳夹子宫角部以窥视盆腔及卵巢,疑有病变时可进一步作病检等处理,以免漏诊。

3.妇科检查发现下部双侧实质性肿时 首先应考虑卵巢转移性肿,如生长迅速则可能性大。伴有肠道症状者更应考虑本病,进一步作钡餐肠造影、镜或结肠镜检查,以及早发现原发病灶。

4.妇科手术发现双侧卵巢实质性肿,也应常规探查肠。

5.有肠道肿手术史的女性,除外科随访外也应定期作妇科随访。

总之,、外、妇科医生均应高度警惕,认识本病 互相配,不仅可减少漏诊,同时可使病人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使一些病人免遭外科、妇科两次手术之苦,也可了解卵巢转移性肿较确切的发生率。积极防治女性肠道原发肿 对日后减少卵巢转移性肿的发生及延长生存期均有益。、外、妇科医生在防止本病发生中应起导作用。

诊断过程中找原发癌肿有时并不容易 少数情况下即使采用镜、造影或术中探查等仍无异常发现,未能找到原发癌。但积极找原发病 对转移的诊断、治疗案的制定和预后观察等均有帮助。

诊断:

应注意与肉瘤相鉴

检查

1.腔积液检查

可找到恶性细胞,如印戒细胞,可发现染色体数结构异常。

2.组织病理检查

(1)大体卵巢呈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为或卵,表面光滑,无粘连。可见结状隆起,包膜完整,较薄,为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光泽。肿多数为双侧性。切面呈白色,实质性,中等硬度,呈半透明胶样。有坏死、出和囊性变,成大小不等似海绵状的小囊腔,囊腔含有黏液或性液。

(2)镜下1)细胞,为黏液细胞,含有黏液,用PAS和黏液卡红染色均呈阳性。①索条状结构黏液细胞呈单个在于间质中,聚集成堆,排列成索状。②黏液腺癌黏液细胞胞质丰富,伊红染色,核染色质浓染,在间质中呈腺状。③印戒细胞结构细胞产生大量黏液,细胞核被挤向细胞边缘,核变得细长,贴近胞膜呈半月状。2)间质细胞,呈集状或交叉状,围绕着肿细胞群,呈状增生。

3.肿标志物检查

CA199、CEA可能增高。

4.其他

B超、CT、MRI等影像检查。

治疗

卵巢转移性患者的全身情况尚可, 能耐受手术者仍应积极手术, 其原因是:①手术后可明确诊断;②因原发或继发术前难以定论, 如为原发性不手术将使患者失去治疗机会;③切除继发转移对减少压迫、抑制腹水产生、减轻症状等也有利;④在探查的基础上明确原发的部位、性质、估计能否切除等 不对患者增加很多负担;⑤力争同时切除原发灶,则对预后更佳;单纯切除转移预后不佳 极易复发、扩而致死亡。

妇科手术范围因病人的情况而异,一般情况下可作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网膜可作部分或横结肠以下切除;如病人身体情况差或术中发现部已广泛转移,则可双侧附件切除术;原发灶也可切除或已切除但具有盆腔局限转移者,则可作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同时尽可能切除盆腔转移

原发癌肿的病变范围不大、转移不明显、病人情况好,仍应积极争取同期外科切除, 但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对原发灶的切除已属难以实现。

妇科手术后,据原发癌的部位、性质可选用适当的抗癌药化疗。对肠道转移至卵巢的癌肿,常用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 顺铂(DDP)等化疗。放射治疗一般效果不显著。

手术后,也可以结合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来巩固效果。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外周中的单个核细胞进培养与增殖,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

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癌症优势:

1、利用自身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无毒副作用,病人不痛苦。五年生存率提高30%以上;

2、DC和CIK细胞只针对杀伤癌细胞,不损伤正常体细胞。癌细胞清除率大大提高;

3、启动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持久杀伤肿细胞,长期阻止癌细胞扩、复发;

4、适治疗绝大多数、各个阶段的肿,并能消灭对放、化疗不敏感及转移的微小病灶和癌细胞;

5、从提高机体免疫这一源着手,能清除手术、放化疗无法清除的癌细胞,治疗更具本性和彻底性;

6、重建和提高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全面识、搜索、杀伤肿细胞。配手术、放化疗疗效更显著。

预后

卵巢转移性肿的预后甚差,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为3~10个月,北京协和医院报道90.9%于术后1年死亡,77%在半年死亡, 生存2年者不到10%。

浙江医科大附属妇产医院(1988)报道平均生存13.3个月。在卵巢转移切除前已原发肿切除者,平均生存18.7个月,仅作卵巢转移灶切除者, 平均生存6.8个月,两组P<0.01,说明仅作卵巢转移切除者因原发病灶未去除,肿细胞过多, 大量抗原及免疫抑制因子不断释放致全身免疫力低下,即使术后加用化疗也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陈鸿生(1996)报道卵巢转移性以单一和多重变异分析不同临床及病理变数,探讨预后因子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双侧病灶,临床表现为部肿,原发肿组织分化程度,诊断转移性卵巢的时机,腹水,转移性卵巢癌的组织态,在单一变异分析中属有意义的预后因子。然而在多重变异分析中 部肿的临床表现为惟一有意义的预后因子 各种不同原发性转移至卵巢的肿其平均存活时间不同,原发于部者仅4个月,大肠直肠者为12个月,生殖道者为10个月,其他部位为11个月,有统计意义。

预防

对患肠道肿的女性患者,定期做好妇科随访工作 以预防肠道癌转移卵巢的发生、发展。对于已发生转移的应积极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