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疖病
病因
病菌感染(50%):
由于外阴部潮湿多汗,皮肤易受摩擦破损,细菌便由此侵入而发生疖肿,此外,维生素缺乏以及外阴阴道炎患者,糖尿病,肾炎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皆易发病;外阴瘙痒症患者,不注意清洁外阴者,也亦易发生感染。
发病机制
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溶血素,肠毒素和表皮剥脱性毒素,其对外抵抗力较强,干燥情况下能生存数月,加热80℃30min才能被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较强,常在局部形成脓肿,炎症也可扩展到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
外阴疖病多发生在大阴唇外侧,重者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全身发热,开始时外阴皮肤毛囊处发生红点,疼痛,发硬,略高于周围皮肤,继而逐渐增大成圆形紫红色的硬结,皮肤肿胀紧张及疼痛,硬结边缘不清楚,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触痛,以后疼痛加剧,硬结的中央变软,表面皮肤变薄并有波动感,随之,中央顶端出现黄白色点,不久破溃,脓液排出后疼痛立即缓解减轻,周围红肿也随之消退,最终愈合形成瘢痕组织,多发性外阴疖病,引起的患处剧烈疼痛,影响工作和休息。
检查
治疗
1.全身治疗
病变严重或有全身症状者应口服或肌注或静滴抗化脓性感染药物,必要时可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选择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擦干后未形成脓头者可用2%碘酊外涂,或每天外敷10%鱼石脂软膏、芙蓉叶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应立即切开排脓引流,不可挤压,以免引起血行扩散。
3.物理治疗
病变早期可采用热水袋热敷,75%乙醇湿热敷,紫外线、超短波、透热疗法等,均有助于减轻疼痛、炎症消散或促进脓肿成熟软化。
4.抗生素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早期用l:5000高锰酸钾温热水坐浴后涂敷抗生素软膏,以促使炎症消散或局限化,亦可用红外线照射以促使疖肿软化。有明显炎症或发热者应口服抗生素,有人主张用青霉素20~40万U溶于0.5%普鲁卡因10~20ml作封闭治疗,封闭时应在疖肿边缘外2~3cm处注射。
5.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