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胡颓子叶
形态特征
1.蔓胡颓子常绿蔓生或攀援援灌木,高达6m。无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锈色鳞片。单叶互生;叶辆长5-8mm;叶片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被褐色鳞片。花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常3-7朵密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萼筒漏斗形,长4.5-5.5mm,裂片2.5-3mm;雄蕊的花丝长不超过1mm;花柱细长,无毛,先端弯曲。果实长圆形,稍有汁,长14-19mm,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2.角花胡颓子本种与蔓胡颓子的主要区别点为:花单生,萼筒显着四角形(角柱状),裂片长3.5-4.5mm,网状脉在上面极明显,易于识别。
功效介绍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黄酮甙、香豆精、三萜、糖、酚类物质。
氨墓酸、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豚鼠腹腔注射蔓胡颓子叶煎剂有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性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3~4钱;或研末冲服,0.5~1钱。
【拼音】MànHúTuíZǐYè
【英语】LeafofGlabrousElaeagnus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ElaeagnusglabraThunb.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laeagnusglabraThunb.2.Elaegnusgonyanthes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 ![]() |
生长及分布
化学成份
茎枝含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阿江榄仁酸(arjuno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叶含熊果酸、β-谷甾醇。树皮含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预试叶含黄酮甙、生物碱、香豆精、氨基酸、有机酸、三萜类、糖类及酚类物质。
药理作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