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蔓荆子

蔓荆子,中药: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木耳、小刀豆藤、白、白草。来源为马鞭草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成熟果实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味辛、苦,性微。归膀胱肝经。其要功效是疏风热清利头,除湿关节。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暗,赤眼多泪,痛,齿肿痛,湿痹拘挛。马鞭草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归、膀......
目录

入药部位

马鞭草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成熟果实

性味

味辛、苦,性微

归经

膀胱肝经

功效

风热清利头,除湿关节

主治

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暗,赤眼多泪,痛,齿肿痛,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5-10g。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眩及胃虚者慎服。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晒干。

生理特性

灌木,罕为小乔木,高1.5-5米,有香味;小四棱,密生细柔毛。期7月,果期9-11月。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但喜温暖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耐盐碱,在酸性土壤生长不良。单叶蔓荆生长海滨沙滩地及湖畔,亦有栽培;蔓荆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

产地

  1. 单叶蔓荆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
  2. 蔓荆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相关论述

①《本草纲》:“蔓荆实,轻味辛,体轻而浮,上,故所者皆头面虚之症。”

②《本草巯》:“蔓荆实,农味苦,微无毒;《录》加辛平温。”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之性,而则甚少也。清味薄,浮而升,阳也。其热,湿痹拘挛,头痛脑鸣泪出者,盖以六淫则伤筋,则伤,而为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夹项而厥阴开窍之位,伤二,则头痛脑鸣泪出。此药味辛温,入二脏而风寒,则诸悉除矣。去则九窍自通,痹则光泽脂致。其齿者,齿虽属,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去白虫、长虫者,假其苦辛之味

③《本草汇言》:“蔓荆子头面诸疾之药也。前古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齿,祛除风寒风热。其辛温轻,浮而上,故所头面虚。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入汤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④《本草新编》:“蔓荆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蔓荆子叶

下一篇 输卵管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