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良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被误诊为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dilation of mammary duct)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程冗长、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 50-60岁。曾被命为“静扩张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等,被命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是因为Ha......
目录

疾病概述

乳腺导管扩张症(dilation of mammary duct)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程冗长、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 50-60岁。曾被命为“静扩张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等,被命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是因为Haagensen和Stout据其病理特点认为,浆细胞浸润仅是本病后期的一种炎症反应,其始发病变及其病理特征是以乳腺导管扩张为其基本病变。

病理病因

发病原因

病因前尚无一致认识,可能和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

病机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在界尚有争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看法:

1.导管排泄障碍

如先天性乳头畸、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导管狭窄、中断或塞。导管分泌物积聚导管扩张。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性变,管壁松弛,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起本病。

2.异常激素刺激

者发现病人中性激素水平异常,排卵前期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正常,而泌乳素(PRL)水平高于正常。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因。

3.感染

部分者认为该病伴有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侵及皮下,波及乳管,乳管穿通后成瘘管。或在导管阻塞的基础上,管落的上皮细胞和类脂分泌物大量积聚,并逸出管壁分解后产生化物质,起周围组织的化性刺激和抗原反应,起以浆细胞为的炎症过程。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常有哺乳障碍史。病变常限于一侧,但亦有两侧乳腺同时受累者。乳头溢液有时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且为惟一体征。多个部位压迫乳腺,均能使分泌物自乳头溢出,病变常累及数较多的乳管,也可占据乳晕的一大半。乳头溢液常为间歇性,时有时无。

以上临床表现不是所有病人都其发展规律而出现,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可能是先出现乳晕下肿块,也可能出现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

另外,据本病的病理改变和病程过,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急性期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自发性或间隙性乳头溢液,只是在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黄色或脓性分泌物,此症状可持续多年。随着病情的发展输乳管脂性分泌物分解,刺激、侵蚀导管壁并渗出到导管外乳腺间质后,起急性炎症反应。此时临床上出现乳晕范围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此急性炎症样症状不久即可消退。

2.亚急性期

此期急性炎症已消退,在原有炎症改变的基础上,发生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在乳晕区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肿块边缘不清,似乳腺脓肿肿块大小不一。穿刺肿物常可抽出脓汁。有时肿物自然溃破而成脓瘘,脓肿溃破或切后,久不愈,或愈后又重新有新的小脓肿成,使炎症持续发展。

3.慢性期

当病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一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硬结,多位于乳晕范围,扪之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固着,与皮肤粘连则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回缩,重者乳腺变。可见浆液性或性溢液。腋窝淋巴结可扪及。临床上有时很难与乳癌相鉴。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或更长。

以上临床表现不是所有病人都其发展规律而出现,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可能是先出现乳晕下肿块,在慢性期中可能出现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

检查

X线乳腺导管造影、肿物针吸细胞检查以及肿物切除后病理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临床过程,考虑其发病年龄,再结下列几点,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疾病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肿物针吸细胞检查常能抽出脓样物;镜检可见中性粒细胞坏死物及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残核等。

(2)组织病理肿物切除后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标本可见扩张的导管充满黄褐色、奶油样或豆腐渣样黏稠物。管周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透明变性。镜检可见扩张的导管上皮细胞萎缩、变薄,落的上皮细胞与类脂物质充满和堵塞管腔,部分管壁破坏。管周组织有大量浆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其他助检查

(1)X线造影导管腔呈中度至高度不规则的扩张,走,管壁光滑、完整、延续,少数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扩大的管腔无占位征象,造影均匀地充盈管腔,可与乳癌区

(2)B超检查导管呈中度至高度扩张,粗细不均,迂。少数可呈囊状或梭状扩张,管腔中央可有碎成的回声影。

疾病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临床过程,考虑其发病年龄,再结下列几点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1.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常有哺乳障碍史。病变常限于一侧,但亦有两侧乳腺同时受累者。

2.乳头溢液有时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且为惟一体征。可见单孔或多孔溢液,其性质可为浆液性或性。多个部位压迫乳腺,均能使分泌物自乳头溢出,病变常累及数较多的乳管,也可占据乳晕的一大半。乳头溢液常为间歇性,时有时无。

3.有时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多位于乳晕深部,边缘不清,早期肿块即与皮肤粘连,甚似乳癌。

4.若肿块已成脓,常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但质地较软,有压痛,随病情进展肿大的淋巴结可逐渐消退。

5.因乳腺导管壁及管周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反应,以致导管短缩、牵拉乳头回缩。有时由于局部皮肤水肿,而呈“橘皮样”改变。

6.X线乳腺导管造影可清楚地显示扩张的导管囊肿,可了解其病变范围。

7.肿物针吸细胞检查,常能抽出脓样物或找到中性粒细胞、坏死物及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残核,对本病的诊断及鉴诊断非常有帮助。肿物切除后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法。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术法。

1.乳管切除术

适用于病程早期,乳晕下导管普遍性扩张及乳晕下肿块伴乳头溢液者,其法是沿乳晕边缘作弧,保留乳头,从乳头以下切除所有扩张导管,并楔形切除乳晕下的乳腺肿块组织

2.乳腺区段切除术

适用于乳晕下肿块且伴有乳腺导管周围炎者。术中应将此区域所属大导管及肿块周围组织,从乳头起一并切除以防止术后成乳晕下囊肿、乳腺瘘管及乳头溢液

3.单纯乳腺切除术

适用于病变广泛,肿块过大,特是位于乳晕下与皮肤粘连成窦道者。可皮下乳腺全切或乳腺单纯性切除术。

疾病预防

预防

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特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2、术前准备: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忌进详细的了解等。

术前正确诊断乳管微小病变,使以乳头溢液为表现而无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指征明确化,对鉴正常导管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提供了有利条件。

护理

预后: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良性疾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与乳腺癌无明显系。

饮食保健

1、膳食调理可给以益理气结之品,巩固治疗效果,促使彻底治愈。如山药粉、糯米、苡仁、菠菜丝瓜海带泥鳅鲫鱼大枣子、山楂等。

2、易并发消化道反应和骨髓遏制迹象,可食和降逆、益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佛手陈皮芡实、西红、苡仁、粳米扁豆灵芝、黑木耳、葵子等。

3、膳食宜进食甘凉滋润之品,如杏仁霜、枇杷乌梅香蕉莲藕荸荠、红萝卜、海蜇等。

4、乳腺炎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等有着化痰软坚结功效的食品。

5、适度减小脂肪的食入量,如少吃肥肉、乳、奶油等,忌食辛辣之品,如辣椒胡椒大蒜、蒜苔、大葱、洋葱、芥末、韭菜,及老南瓜、醇厚味等,免得助

6、食用富有养的食品,如鲫鱼蚕蛹什蟆油,及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

乳腺导管扩张症不宜吃什么?

不要吃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荤腥油腻之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泣

下一篇 乳头炎和乳晕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