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淤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液流出不畅、盆腔静充盈、淤起的一种独特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临床发现,本症严重程度与疼痛性质呈正相手术可见盆腔静增粗、迂回、张或成团。任何使盆腔静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 1.解剖因素 女性盆腔环的特点,要是静数量增多和构造薄弱。 ......
目录

病因

任何使盆腔静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

1.解剖因素

女性盆腔环的特点,要是静数量增多和构造薄弱。

2.外力因素

外力因素明能够影响盆腔液的流速,从而改变局部管的压力,静更易受其影响。

(1)长期从事站立或坐着工作者、习惯于仰卧位睡眠者易于致成盆腔淤征。

(2)便秘影响直肠的静回流,而直肠子宫阴道互相丛充必然子宫阴道丛充,故习惯性便秘易于产生盆腔淤

(3)妊娠期间因大量雄、激素的影响,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子宫周围静的压迫,可子宫周围静扩张。

(4)子宫后倾时,卵巢管随子宫体下降弯在骶凹的两侧,使静压力增高,回流受到影响,以致使静处于淤状态。如再有仰卧位睡眠习惯,则久而久之便可致盆腔淤征。

(5)阔韧带筋膜裂伤使得构造上薄弱,缺乏弹性,缺乏固有管外鞘的静更失去支持,而张,还使子宫后倒。

(6)输卵管结扎术:具体成因素并不明确,与手术的因果系也无明确实。

3.体质因素

有些病人由于体质的因素,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成静流淤滞和张。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时不从事长时间站立或静坐工作,就可能出现下肢及/或盆腔张及盆腔淤征。

4.精神因素

而长期抑郁、久病、失眠精神影响,及前期雌、激素水平波动者,也有类同盆腔淤血症症状。这一类情况则可考虑为盆腔淤征的加重因素。

5.其他

临床上发现了子宫慢性盆腔炎(尤其是输卵管卵巢囊肿者)、哺乳闭经、中、重度子宫颈糜烂等患者,在做盆腔静造影时,有的也显示盆腔静现象。

临床表现

盆腔淤征的要表现,是范围广泛的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感和某些神经衰弱症状。其中以慢性下部疼痛、低位痛、快感不快、极度的疲劳感、白带过多和痛经为最常见。

1.下部疼痛

多数为慢性耻上区弥漫性疼痛,或为两侧下部疼痛,常常是一侧较重,并同时累及同侧或下肢,尤其是大腿部或髋部酸痛无力始于月经中期。有少数病人偶尔表现为急性发作性腹痛,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卵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2.低位

疼痛部位相当于骶区域水平,少数在骶下半部,常伴有下部疼痛症状前期、长久站立和性交后加重。

3.痛经

特点是月经前数天即始出现下腹痛骶部痛或盆腔坠胀痛,有的还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厉害,月经第二天以后明显减轻。

4.性感不快

常诉称性交时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多为深部性交痛,有的几乎难以忍受,次日下腹痛痛、白带多等症状都明显加重,病人对性生活产生了厌烦。

5.极度疲劳

疲劳感,无力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

6.白带过多

半数病人有白带过多的症状白带的性状多为清晰的黏液,无感染征。

7.月经改变

部分病人有月经过多的改变,常因其子宫肥大被误诊为子宫子宫肥大症。还有部分病人月经量反较前减少。但伴有明显的前期乳房痛。

8.淤性乳房痛

多数病人伴有淤性乳房疼痛、肿胀。患者自己能摸到乳房硬结,并有压痛,多于月经中期以后伴随上述症状同时出现,至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达高峰,月经过后,随同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其乳房疼痛较盆腔疼痛为重。

9.外阴阴道肿胀、坠痛

盆腔淤血症患者常有外阴和阴道肿胀、坠痛感,或有外阴烧灼、瘙痒感。外阴可表现着色,阴唇肿胀或肥大,以至某种程度的静充盈、怒张或张。

10.膀胱尿道症状

约有1/3以上患者在前期有明显的尿意频数及排尿痛症状,但尿常规检查正常。对某些症状严重的患者进一步做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三角区静充盈、充水肿。个患者由于淤的小静破裂可导致血尿

11.直肠坠痛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感、直肠痛或排便时直肠痛,以前期较明显,尤以子宫Ⅲ度后位者较多见。

12.自神经系统的症状

绝大多数盆腔淤血症患者都伴有某些自神经系统的症状。例如,烦躁,易激动,夜梦多,白天疲劳感及精神体力上的无能感常很严重,常有头痛,多为枕后部痛而非一般前期头痛的类型。可有心悸前区闷胀不适、气短感,常需呃腹胀及排不畅的感觉。自觉食欲很差,消化不良,此外,全身出现酸痛不适,如关节痛、关节痛、手指紧感。

13.体征

部检查的惟一发现是压痛,部位多在耻上区,或在下部两侧有深压痛,一般来说并不显著,甚至没有一个恒定的特明显的压痛点,即使在病人感到最痛的部位,也没有紧张及反跳痛。部分病人自觉乳房有硬结,但检查所见只是乳头下弥漫性肿大的乳腺组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检查

1.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

2.腔镜检查

但因盆部抬高,不一定能看出张的静,但能与其他病变如炎症等鉴

3.螺旋CT

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诊断盆腔静征的有效法,在病人深呼吸时拍摄动脉时像的螺旋CT,因为深呼吸时腔静压增高,导致,充盈子宫卵巢周围的张静张静的直径>5mm就可显影。

4.盆腔静造影术

盆腔静造影术是将造影注射在子宫腔底,使子宫卵巢及部分阴道、髂显影,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了解盆腔液流出盆腔的时间,助诊断盆腔淤征。

5.放射性核素盆腔池扫描

利用此法诊断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其原理为盆腔静时局部张,液淤积成“池”,从而获得放射性可读性核素浓聚的扫描图像。

6.体位实验

胸膝卧位时,盆腔静压力降低,无疼痛或轻微疼痛,若立刻改为部向后紧紧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于部的位置,由于沟屈较紧,髂外动脉动脉流受阻,从而动脉流增多,使盆腔静压力升高而产生淤,出现疼痛回到胸膝卧位时则症状减轻,称为“体位实验阳性”。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症状与体征上的差异,除外其他有疾病,适当应用盆腔静脉静造影及腔镜检查,即可做出较为可靠的诊断。以下几点可以提供参考:

1.病人多为生育年龄妇女,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产、流产史,继某次生产或流产后不久,出现上述慢性盆腔疼痛,低位痛、性感不快痛经症状,但并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史。

2.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所见不相适应。病人诉说的症状多而严重,而妇科检查仅见宫颈肥大紫蓝、有的有糜烂,子宫后倒于骶,但如猛一触动子宫颈或触抵后穹隆,就会起相当严重的盆腔及骶部疼痛,宫旁及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及饱满感。当企图用手法使后倒的子宫体复成前位时,患者更是感到疼痛难忍。

3.常伴有前期乳房肿痛及某些神经衰弱症状

4.虽曾被诊断为“慢性附件炎”或“慢性盆腔炎”,但却很少妨碍怀孕。

5.对以往慢性盆腔为所进的各种治疗均收效不大,甚至毫无效果。病人自觉有严重的妇科病,久治不愈,被妇科医生视为难治之症。

6.对于具有前述症状妇科检查及其他助诊断法,如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而临床疑为盆腔静血症,可盆腔静造影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盆腔子宫膜异位症、慢性附件炎(有炎块成者)、子宫、宫颈糜烂相鉴

治疗

1.轻症患者的治疗

多不需用药物治疗。可针对其有病因,给予卫生指导,使病人对本症的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纠正便秘制房事,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进盆腔张力及改善盆腔环。一般效果较好。

2.严重患者的治疗

坚持依次先做10余分钟的膝胸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观察效果,一般能使严重的盆腔疼痛等症状明显地得到减轻或缓和。对有严重乳房肿月经过多症状者,在症状出现前始服少量的甲基睾丸素,也有效果。如侧俯卧位疗法有效而不能巩固,可考虑手术治疗,酌情使用以下几种法:

(1)韧带悬吊术用手术将后倒的子宫维持在前倾位,多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大为减轻或基本消失,效果较好。

(2)阔韧带裂伤修补术适用于年轻、不再需生育而阔韧带裂伤的重症盆腔淤血症患者。

(3)子宫及附件切除术阴道手术优点多,可将张的盆腔静,特子宫卵巢,尽多地切除,并有利于修复阔韧带及骶韧带的损伤,使阴道断端得到较好的固定。

预防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较密,提倡最多生两个孩子,两次生产至少应有3~5年的间隔,使生殖器官不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管的功能都得到充分的恢复。宣传科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一般健康情况。加强产后卫生宣传教育,推广产后体操,对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有很大好处。休息或睡眠时避免习惯性仰卧位,提倡两侧交替侧卧位,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成。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留,有助于生殖器官的恢复及盆腔静的回流。对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时应展工间操及适当的活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盆腔炎性肿块

下一篇 蜜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