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
概述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极为罕见,多见于成年女性腹部或外生殖器部位外科手术,特别是剖宫产手术史后的瘢痕处,也可自脐部或腹股沟处自行发生。这种损害呈良性而非恶性。患病特征为有轻度触痛和疼痛,在月经期间可能会肿胀或出血。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种植学说、浆膜学说、免疫学说(包括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缺陷)等。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1、人工流产手术,子宫腔与盆腔、腹腔的压力不平衡,子宫内膜组织被吸入盆腔和腹腔。
2、剖腹产手术,子宫内膜组织随羊水可能留在手术切口处和盆、腹腔各处,一旦时机成熟,子宫内膜就会生长。
症状体征
一 、症状
这种病多发于成年妇女,破坏单个棕色或蓝色结节,半径为0.25—0.3cm。患病特征为:有轻度触痛和疼痛,在月经期间可能会肿胀或出血;多发于腹部或生殖器部位的外科手术瘢痕内,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内发病率更高。也有自然发生于脐部及腹股沟部者。这种损害呈良性而非恶性。
二、诊断
这种病与黑素瘤或血管瘤时不同的,该病在月经期可能出现损害增大或出血的特征,而后者与月经期无关,且有特征性病变。
三、并发病症
1、月经过多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
检查鉴别
一、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内不规则腺腔嵌于有明显细胞和血管成分的间质内,细胞及腺腔与功能性子宫内膜相似,可有周期性变化。
B超:B超内膜样囊肿声象图呈颗粒状细小回声。还可在超声指导下穿刺抽取囊液或活检,以明确诊断。
腹腔镜:为诊断内异症的有效方法。Ⅰ~Ⅱ期输卵管无异常,Ⅲ~Ⅳ期卵管跨于巧囊之上,被动延长,呈水肿,蠕动受限,伞部多正常,通畅或通而不畅。做腹腔镜时应做子宫输卵管通液术。
X线检查:可做单独盆腔充气造影、盆腔充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单独子宫输卵管造影。结合排除其他不孕原因及具有痛经等病史,可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一般在经前开始,持续整个经期,甚至延至经后数日方消失。它钝性胀痛及坠痛,可在正中,也可偏于一侧,且常向直肠、会阴和腰背部放射。
子宫腺肌病:此病周期性痛经明显,经血量多持续时间长。检查特点:子宫不规则增大、质较硬,B超有助于诊断。子宫腺肌病可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
疾病治疗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等,下面逐一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他能在直视下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具有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疗程短等特点,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药物不易奏效患者都十分见效。药物对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是无效,但通过手术可以保留有效卵巢组织。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和半根治性手术3种。
保守性手术一般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保守性手术的目的是消除或缩减异位病灶,重建正常的盆腔解剖结构,恢复盆腔环境.切断传入痛觉的神经以减轻月经及性生活的痛苦,恢复生育功能。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该手术中,能够更好的切除异位病灶,缝合创面,重建盆腔腹膜,起到止血,彻底冲洗的作用,提高手术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2、激素治疗
通过一些激素药物,抑制诱发病症的激素水平吗,使异位病灶萎缩、消失。
1、放射治疗:
虽然放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多年历史,但应用多种药物及手术达到很高疗效,一般不破坏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在于破坏卵巢组织,从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响,使异位的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对异位的内膜破坏作用并不明显,但对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又因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及广泛盆腔粘连,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肾等严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惧怕手术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体外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个别接受放疗者,必须先明确诊断,特别是不能将恶性卵巢肿瘤误诊为子宫内膜囊肿,以至错治而延误正确治疗。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