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马勃

马勃 马勃,俗称牛屎菇、马蹄包、药包子、马屁;担子菌类马勃科。嫩时色白,蘑菇,体型较大,鲜美可食用,嫩如豆腐。老则灰褐色而虚软,外部有略有韧性的表皮部出现小孔,弹之有粉尘出,部如海绵,黄褐色。生于旷野草地上。【态】:呈扁球或类球,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包被】:灰棕色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状,或已全部落【孢体】: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有灰......
目录

物种种类

脱皮马勃

态】:呈扁球或类球,无不孕基部,直径15~20cm

【包被】:灰棕色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状,或已全部

【孢体】:灰褐色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有灰褐色棉絮状的丝状物。触之则孢子呈尘土样扬,手捻有细腻感

气味】:似尘土,无味

子实体近球至长,直径15~20厘米。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块地与包被离,包被纸状,浅烟色,成熟后全部消失,遗留成团的孢体随滚动。孢体紧密。有弹性,灰褐色,渐退成浅烟色,由孢丝及孢子组成;孢丝长,分枝,相互交织,浅褐色,粗2~4.5微米;孢子褐色,球,有小刺。直径4.5~5微米。生于草地上。

马勃

【特征】:不孕基部小或无,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包被所组成,光滑,硬而脆,成块落;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

孑实体球或近球,直径15~20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无或很小;包被白色,后变浅黄或淡青黄色,由膜状外被和较厚的被所组成,初微具绒毛,渐变光滑,质脆,成熟后裂成块而落,出浅青褐色的孢体;孢子粉状,球,光滑或有时具细微小,淡青黄色,直径3.5~5微米;孢丝长,与孢子同色,稍分枝,有稀少横隔,粗2.5~6微米。生于旷野草地上。

紫色马勃

【特征】:呈陀螺,或已压扁呈扁,直径5~12cm,不孕基部发达;包被薄,2层,紫褐色,粗皱,有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已部分落;孢体紫色

性味】: 辛、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氨基酸、干基酸、尿素、麦角淄醇、类脂质、马勃素等。此外还含有磷酸、钠、铝、镁、硅酸、硫酸盐等。

(2)疮疖:马勃孢子粉,以蜂蜜调和涂患处。

【附】:久咳不止。马勃为末,蜜梧子大。每服二十,白汤下,即愈。(《普济》)

积热吐血。马屁勃为末,沙糖如弹子大。每服半,冷水化下。(《袖珍》)

【贮藏】:置干处,防尘。

【用法用量】:1.5~6g。外用适量,患处。

在六界分类法中,属于真菌界,珊瑚菌类。

子实体陀螺,直径5~12厘米,不孕基部发达;包被薄,两层,上部常裂成小块,逐渐落,紫色,当孢子及孢丝失后遗留的不孕基部呈杯状;孢子粉状,球,直径4~5.5微米,上有小刺;孢丝很长,分枝,有横隔,互相交织,色淡,粗2~5微米。生旷野草地上。

生长品种

生长环境

多生于园中久腐处,,生于湿地腐木上,夏天采。大者如斗,小者如升。

品种分布

脱皮马勃要分布在 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

大颓马勃要分布在 辽宁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青海、江苏等地。

紫色马勃要分布在 河北新疆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广西、福建海南等地。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马勃植物脱皮马勃、大颓马勃、紫颓马勃的干子实体。

性味归经

性味】辛,平。

归经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患处。

/宜人群

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炮制

秋季子实体刚成熟时采集,去净泥沙,晒干。

地理分布

脱皮马勃要分布在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

大颓马勃要分布在辽宁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青海、江苏等地。

紫色马勃要分布在 河北新疆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广西、福建海南等地。

主要价值

功能

功用:要用作局部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

(1)外伤鼻衄,拔后出马勃撕去皮膜,取部海绵绒样物压迫出部位或塞入孔,填充牙龈处,有良好的止功能。

(2)疮疖:马勃孢子粉,以蜂蜜调和涂患处。

(3)冻疮: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洗,使局部发红,拭干后患部大小马勃。如疮面已破溃,则先涂以紫草油(紫草9克,麻油30克。浸十天即得),再马勃,包扎之。

药材选

马勃配伍青黛马勃味辛性平,清热解毒宣肺, 功擅宣青黛味苦性,清热解毒凉血, 长于清热.二者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因热邪火毒所致者。  

马勃配伍薄荷牛蒡子马勃风热而利止痛;薄荷牛蒡子能疏风热长于解毒利.诸药伍用,有疏风热、利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所致之咽喉肿痛。

①治咽喉肿痛,物不得:蛇脱皮一条(烧令烟尽),马勃一分。上药细研为,以绵裹一钱,含津。(《圣惠》)

②治急:马屁勃、焰硝各一两。上为末,每用一许,吹入吐血出,愈。(《验良》)

③治久嗽:马屁勃不以多少,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汤送下。(《普济马屁勃)

④治声失不出:马屁勃、马等分,研末,沙糖和芡子大,噙之。(《摘元》)

⑤治吐血:马屁包,为末,砂糖如弹子大,每服半,冷水下。(《袖珍》)

⑥治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圣惠》)

⑦治大头天,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不能,上喘,咽喉不利,黄芩()、黄连()各五钱,陈皮(去白)、生甘草、元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马勃粘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⑧治臁疮不敛:葱盐汤洗净,拭干,以马屁勃末之。(《稗史》)

⑨治马勃擦粉,米即消;并入连翘少许,服亦可。(《外科良》)

药理作用

1.止作用:脱皮马勃对口腔出性疾患有明显的止效能,不亚于淀粉海绵或明胶海绵,对亦有效。原理未明。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脱皮马勃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杆菌及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少数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中含大量色素,用活性炭色后,抗菌作用大减。埃蕈新鲜子实体的压榨汁,给动物注射,可毒害毛细管,脏出

3.咽喉肿痛,不能物:用马勃一分、蛇蜕一条,浇为末,棉裹一钱,含

4.失音:用马勃、马硝,等分为末,加沙糖和成子,如芡子大。噙

5.久咳:用马勃研为末,加蜜做成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白汤送下。

6.积热吐血:用马勃感想为末,加沙糖做成了,如弹子大。每服半,冷水化下。

7.妊娠吐血:用马勃研为末,浓米汤送服半钱。

8.抗癌:大马勃动物试验,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9.损伤管:埃蕈新鲜子实体的压榨汁,给动物注射,可损害毛细管以致脏出

10.抗细菌和真菌:紫色马勃的制对细菌和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化学特性

(1)取脱皮马勃焰上,轻轻抖动,即可见微细的扬,熄灭后,发生大量白色浓烟

(2) 脱皮马勃:粉末灰褐色。孢丝长,淡褐色,有分枝,相互交织,直径2~4。5μm,壁厚。孢子褐色,球,直径4。5~5μm,有小刺,长1。5~3μm。

马勃:粉末淡青褐色。孢丝稍分枝,有稀少横隔,直径2。5~6μm。孢子青黄色,光滑或有时具微细点,直径3。5~5μm。紫色马勃粉末灰紫色。孢丝分枝,有横隔,直径2~5μm,壁厚。孢子紫色,直径4~5。5μm,有小刺。

(3) 取脱皮马勃碎块1g,加乙醇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8ml浸湿,低温干,缓缓炽灼,于700℃使完全灰化,放冷,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磷酸盐(附录Ⅳ)的鉴反应。

成分

1.脱皮马勃:子实体含亮氨酸、氨酸、尿素、麦角甾醇、类脂质、马勃素等及磷酸钠72.18%、铝15.66%、镁2.93%、硅酸0.44%、硫酸盐8.77%,其中,以磷酸钠含量最高。

2.大马勃:子实体脂溶性部分含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7,22-二烯-3-醇、β-谷甾醇、棕榈酸、过氧化酶、辅酶Q及脂肪酸等,总氨基酸含量为32.9mg/100mg。

3.紫衣马勃:子实体含抗菌成分马勃酸、抗真菌及抗菌成分对位羧基苯基氧化偶氮氰化物、类固醇二聚体。此外,还含有氨基酸和磷酸盐。

历史考证

勃本草记载最早见于《录》,称其“味辛平无毒治恶疮马疥”,生长环境为“园中久腐处”。最早马勃的药材性状描述的是南梁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说:“马勃……,紫色虚软,状如狗,弹之粉

马勃植物出,傅诸疮用之甚良也。”显然陶氏所述紫色马勒Calvatialilacina无疑。此后的历代本草,诸如《千金翼》、《新修本草》及《蜀本草》等均列有马勃条,其性状描述“如紫絮”,“紫尘出”等,很确切地描绘了紫色马勃的性状特征。到宋代,马勃的品种有了变化。《本草演义》记载,马勃“所谓牛溲马勃,有大如头者,小亦如升”牛溲即牛屎。《本草纲》也以牛屎马勃的异,但从《本草演义》记载看,牛溲是当时药用马勃的另一品种。从《本草纲》和《植物实图考》的附图来看,前者似乎指大马勃脱皮马勃,后者为前者的复制。

《中国药典》2000年版共收载的马勃药材,均为灰包科真菌,有三个来源: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慢性盆腔炎

下一篇 霉菌性阴道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