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马蹄根

马蹄是莲座植物,同时它也可作为中药,有清热解毒利尿湿;活;祛瘀止痛等功效。【异马蹄。【来源】为莲座植物大莲座(Angiopteris magna Ching)的。【植物态】大莲座植株高大。沿小羽片面边缘排成2褐色。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归经大肠【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湿;活;祛瘀止痛【考】出自......
目录

马蹄根

【异马蹄

【来源】为莲座植物大莲座Angiopteris magna Ching)的

植物态】大莲座

植株高大。沿小羽片面边缘排成2褐色

马蹄根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归经大肠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湿;活;祛瘀止痛

【考】出自《云南思茅草药选》

【科属分类】观音座莲科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晒干。

性味】苦涩,

【功用治】清热解毒,止,祛湿利尿。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结核,咳崩,跌打,湿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与用量】服: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3g,每日3-6g。

介绍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草药选》  【拼音】 Mǎ Tí Gēn

【英语】 Large Angiopteris

马蹄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观音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ngiopteris magna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晒干。

【原态】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肥大,肉质大型,纸质,一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粗长,基部有1对大而坚硬的马蹄托叶状附属物;羽片互生,长,长45-55cm,宽20-30cm;羽柄暗棕色,长6-12cm,第1对羽片多为3对,最终小羽片7-8对,宽披针,先端渐尖收缩呈尾状,边缘有尖齿,基部叶脉大部分分叉。孢子囊群褐色,长,长2-3mm,相互接近,沿小羽片面边缘排成2,每个孢子囊群有孢子囊14-18个,孢子囊无隔丝。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南部。

性味】苦;涩;

归经大肠

【功能治】清热解毒利尿湿;活;祛瘀止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脘疼痛;痨;咳崩漏;跌打肿痛;湿痛;

【用法用量】服:汤,15-30g;或研末,每次1.5-3g,每日3-6g。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价值

称考

马蹄 (《云南思茅草药选》)

【科来源】

莲座植物

【药用部位】

大莲座

性味归经

苦涩,。入大肠

【功效治】

清热解毒利尿湿,活,消滞除胀。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结核,咳崩,跌打,湿痛,十二指肠溃疡

马蹄根盆栽

【用法用量】

服:汤,0.5~1两;或研末。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原生态】

大莲座植株高大。,肥大。大型1~3回羽状复叶,纸质,叶柄粗长,基部有肉质托叶状的附属物(如马蹄)2枚;羽片,长48厘米,宽20~30厘米,羽柄长约6厘米,褐色;小羽片披针,近对生,基部小羽片长10~12厘米,上部小羽片长16~22厘米,宽约3厘米.孢子囊群长,长2毫米,彼此接近,沿小羽片面边缘排成2褐色。生于山涧林下、水边等阴湿处。

【参考出处】

【相药材】《云南思茅草药选》

红毛马蹄香红毛马蹄香马蹄细辛马蹄马蹄草马蹄甲马蹄马蹄犁头尖马蹄草

键 词】

清热解毒利尿湿消滞除胀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结核咳崩跌打湿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植物概述

中文马蹄

拉丁: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法:Bauhinia variegate

马蹄根城市抓拍

马蹄牛蹄劳、马蹄树、地莲、马蹄香、马蹄附子、观音座莲、观音莲、马蹄莲、马蹄、山羊蹄、山猪肝、大凤尾、牛脚迹、羊蹄甲、渡饥草。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界:植物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纲: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豆(Fabales)

:豆亚

科:豆科(Leguminosae sp)

种:马蹄

植物

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植株高1.5-3m。直立,块状。叶柄粗壮,肉质而多汁,长约50cm,基部有肉质托叶

附属物。簇生,草质,宽卵形,长宽各约60cm以上,二回羽状;羽片互生,狭长,宽14-18cm;小羽片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中部小羽片7-10cm,宽1-1.8cm,披针,先端渐尖头,基部近截形或近全缘,具短柄,下部的渐短缩,生小羽片和侧生小羽片,有柄;叶缘均有浅三角齿侧脉一般分叉,无倒孢子囊群棕色,长,长约1mm,叶缘0.5-1mm,通常有8-10个孢子囊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边或阴湿的酸性土壤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习性

喜阳光和温暖、潮湿环境,不耐。我国华南各地可栽培,其他地区均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植地应选阳光充足的地

繁殖培育

管理粗放,应注意树的美观,如出现偏长,应及时立柱加以扶正,幼树时期要作修剪整

种子多不发育繁殖多采用扦插压条嫁接法,扦插于夏、秋季进

有白蛾蜡蝉、蜡彩袋蛾、蓑蛾、棉蚜等危害,可喷施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1000倍液杀灭。

药用价值

性味】苦;;凉

归经

【功能治】清热凉血;祛瘀止;镇痛安痄腮疮毒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外伤崩漏乳痈湿痹痛;产后腹痛心烦失眠

【用法用量】服:汤,10-30g,鲜品30-60g;研末,每次3g,每日9g;或磨。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磨汁涂;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清凉败毒。治疮疖肿

2.《湖南药物志》:祛解毒。

3.《广西药植录》:治湿疼,热咳腮腺炎。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去须根,切,晒干或鲜用。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产后劳伤

下一篇 滴虫性阴道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