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马鞍藤

马鞍藤 马鞍藤(拉丁:Ipomoea pes-caprae (L.) R. Brown),又厚藤,俗沙藤、白藤、马六藤等,旋花科虎掌藤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马鞍藤全株无毛;平卧,有时缠绕;肉质,干后厚纸质,卵形或长多歧聚伞花序,腋生;蒴果种子三棱。产于浙江福建、中国台湾等地,多生于沙滩上及路边向阳处。具有祛,除湿,消结的功效。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
目录

形态特征

马鞍藤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极长而匍匐地面;互生,厚革质,叶片的先端则是明显凹陷或是接近2裂,如马鞍,长4~8cm,宽4~10cm,具长柄,长达12cm。期全年不断,以夏季最盛;聚伞花序花冠紫红色,直径约8cm。花萼多数是5,宿存、离生,或是宽卵形花冠辐射对称,红色浅紫红色,漏斗状,5浅裂,长3.0~6.5mm;雄蕊花冠的裂互生,2长3短,且丝的基部被毛:子房上位,光滑无毛,柱头2裂。蒴果,2室,光滑无毛,直径9~16mm,刚始呈黄绿色,成熟时则转为棕褐色种子4枚,黑褐色,其上密被柔毛。

生长环境

马鞍藤性喜高温、干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其耐盐性佳,抗、耐旱性佳,而耐性和耐阴性稍差。

分布范围

生长在海滨沙滩上及路边向阳外。生于靠海的山坡、河沙边、海边或沟边。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马鞍藤是典型的沙砾海滩植物,它同时是沙砾不毛之地防风定沙第一线植物,可改变沙地微环境以利其他植物生长,具有美化海岸及定沙功用。

药用价值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治:祛湿拔毒消肿,消结。用于风寒感冒,湿关节痛,湿痹痛,劳损,荨麻疹,牙痛流火白带湿疹背痈等;外用治疮疖,痔疮,肿毒,疗疮,漏。

1、治关节炎:二红薯一两五钱,酌加水各半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疔疮:二红薯一握,红糖(或冬蜜)适量,捣烂外。(《福建民间草药》)

3、治疔疮肿毒:二红薯一至二两,洗净,汤调红糖服。(《泉州本草》)

4、治痔疮:二红薯一两,猪大肠一斤,服。(《泉州本草》)

化学成分

马鞍藤马鞍藤脂酸甙(pescaproside)A、B、E,中挥发油含2-羟基-4,4,7-三甲基-(4H)-萘酮(2-hy-droxy-4,4,7-trimethyl-1(4H)-naphthalenone),丁香油酚(eugen-ol),E-植醇(E-phytol),10R-及10S-猕猴醇(10R、10S-actinidol),左旋峰蜜菌素[-mellein],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β-突蔷薇酮(β-damascenone),种子含赤霉素(gibbereline)A1、A3、A5、A19、A20、A23。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胎热

下一篇 夜关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