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马鞭草

马鞭草 马鞭草(拉丁:Verbena officinalis L.),为马鞭草马鞭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马鞭草可高达120厘米,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两面被硬毛,下面上的毛尤密。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蓝紫色,无柄,花萼膜质,筒状,花冠微呈二丝极短;子房无毛,果包藏于萼坚果果期6-10月。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期6—8月,果期7-10月。原产于欧洲,中国山西、......
目录

形态特征

马鞭草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近基部可为和棱上有硬毛。叶片至倒卵形或长披针,长2-8厘米,宽1-5厘米,基生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和缺刻,多数3深裂,裂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有硬毛,上尤多。 穗状花序生和腋生,细弱, 结果时长达25百米小,无柄,最初密集,结果时疏离;苞片稍短于花萼,具硬毛;花萼长约2毫米,有硬毛,有5间凹处质薄而色淡;花冠淡紫至蓝色,长4-8毫米,外面有微毛,裂5;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丝短;子房无毛。果长,长约2毫米,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马鞭草(摄于贵州省水城县)喜干、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常见于山坡,荒地马鞭草

繁殖栽培

栽培技术

马鞭草选地播种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较厚的壤土壤土为种植地。翻耕,深18~25cm。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2000~2500kg作为基肥,撒匀。做成上宽50cm、高15cm的畦,耙平畦面,两畦间留作业道25~30cm。也可以做成农田小垄。

播种

时间为4月下旬~5月上旬。沟条播。首先将畦面土耙细,在畦边5cm处顺畦沟,25~30cm,沟深15~2cm,踩平底格,再施少量生物肥做底肥,每亩用量15~20kg。肥上覆土少许,将种子均匀地撒入,覆土厚度1~1.5cm,稍加镇压。每亩用种量0.5kg。

田间管理

马鞭草在温、湿度正常的情况下,播种10~20天出苗,当株高5cm时间苗。由于是采收地上全草,因此,不必刻意留单,但每上的植株应保持在10cm左右,以利分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间下来的小苗可再移栽它地。结锄草进松土,并适当进培土土壤过于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以保植株正常生长的需要。除草是田间管理常性工作,防止草荒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要做到见草即除,做到田间无杂草。多雨季要注意田间排水,雨后要及时松土,防止表土结而影响植株生长,松土既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具有事半功倍、一两得的效果。

留种

马鞭草优良的种子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因此,应单独设立种子田。株15~20cm,20~25cm。要加强田间管理前适当增施磷、钾肥,这样可使籽粒饱满,以获得更多的良种。

当有75%~80%的种子成熟时,将植株割下来,置于通良好的阴处4~6天,再进粒;除净杂质和瘪粒,晾晒3~4天,将种子装入洁净的布袋,放于通的库房中,以备翌年种植。

病虫防治

马鞭草据种植的结果来看,未发现有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发生,只是田间长时间的大量积水有腐病发生;因此,只要及时排水、松土就可以避免。药物防治以50%的多菌灵500~600倍液部浇灌即可,严重时隔7~10天再进1次。

主要价值

药用

据《本草纲》记载,马鞭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可用于治疗疟疾伤风感冒等疾病。

全草供药用, 性凉, 味微苦, 有凉血瘀、通、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食用

马鞭草带有清爽、宜人的香,可作化妆品和香水原料,也常被用来,为受人欢迎的之一。同时它还是一种养价值丰富的食材,食用可以起到活化瘀的作用。

植物文化

柳叶马鞭草在基督教中,马鞭草被视为是圣的常被用来装饰在宗教意识的祭坛上。此外,在过去一般人认为疾病是受到魔女诅咒的时代里,它常被插在病人的床前,以解除魔咒。在古欧洲,它被视为珍贵的圣之草,在宗教庆祝的仪式中被赋予和平的象征。 在文艺作品中对吸鬼有克制作用。

植物马鞭草语——正义、期待,纯真无白色马鞭草),期待自己的爱情回来,同协力、家和万事兴(红花马鞭草)。

鞭草在国际上被公认是一种人际间忠诚与信任的象征,在宗教庆祝的仪式中又被赋予和平的象征。

据《本草纲》记载,马鞭草生的穗状像马鞭而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胎儿

下一篇 胎位异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