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瓶草
别名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2.治吐血后体弱不能复原者:麦瓶草30-60g。炖杀口肉吃(《重庆草药》)
3.治肺脓疡咯血、吐脓:米瓦罐15g,大枣7个。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用法用量
炮制
采集加工:春、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麦瓶草: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腺毛。主根圆柱细长。茎直立,节明显而膨大,叉状分枝。基生叶匙形;茎生叶对生,椭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cm,宽5-10mm,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花两性;1-3朵成顶生及腋生聚伞花序,花梗细长;花萼长锥形,上端窄缩,下部膨大,有30条明显细脉,先端5齿裂;花瓣5,粉红色,三角倒卵形,长于萼,喉部有2鳞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蒴果卵形,3-6齿裂或瓣裂,包围于长锥形宿萼中。种子肾形,有成行的瘤状突起,以种脐为圆心,整齐排列成数层半环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麦田中或荒草地。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及长江流域。
药材性状
全草密生腺毛,长20-60cm。主根细长,略木质。茎中部以上分枝较多。叶对生,基生叶略呈匙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矩圆形,基部阔,稍抱茎,具毛茸。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紫色或粉红色。蒴果卵形,具宿萼。种子多数,有疣状突起。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