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妊娠合并肺结核

妊娠结核近年来虽然在发达国家已较少,但在发展中的国家却并非罕见。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之前,结核病无论对孕妇及胎、婴儿均有不良影响,但从70年代以来,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则对孕期的结核患者可有良效,使妊娠结核已不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若孕妇有低热、消瘦、乏力、盗汗症状时,应重视查找原因以排除结核的可能,并予胸部摄检抗酸杆菌以明确诊断。1.加强产前保健:多数患者在孕前已明确诊断而及......
目录

诊断

  若孕妇有低热、消瘦、乏力、盗汗症状时,应重视查找原因以排除结核的可能,并予胸部摄检抗酸杆菌以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1.加强产前保健:多数患者在孕前已明确诊断而及时治疗,妊娠均可获良好结局,如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未被普遍重视,个结核重度患者,一旦怀孕可发生不良后果。

  2.播性或纤维空洞型结核未治疗者,应在孕6~8周人工流产术后,治疗病情稳定后再妊娠

  3.药物治疗:妊娠期已不张应用链霉素。Dnider等1980年指出,在206例孕期应用链霉素治疗结核患者中,其婴儿有34例有听神经受累致使有听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所以在孕期不可再使用链霉素治疗。

  孕期结核病的第一线药物为异烟肼(INH)、乙胺丁醇,如再加用维生素B6则可防止INH对胎儿潜在的神经毒性,所以INH与乙胺丁醇妊娠各期为首选药。第二线药物则以利福平,氨硫脲或卡那霉素为利福平在孕16周以后使用则更安全。用药的疗程为病情基本控制后,再继续应用1~1.5年。对于伴有高热、毒性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用对氨水杨酸12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静滴注,持续1~2个月;待病情好转后,再选用联抗结核药物治疗。

  4.产科处理

  (1)孕期处理:凡是病情可以妊娠者,抗结核治疗和孕期保健必须同时进。对严重患者应在结核病疗养院或家中对她们孕期保健检查,特注意精神安慰和鼓励,消除思想负担,有利防止压等妊娠并发症。

  (2)分娩期的处理:产程始更注意热能的供应和休息,防止由热能供应不足或精神紧张而起的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多需产钳或胎头吸器助产,以免疲劳过度使病情加重。如需剖宫产者,均硬膜外麻醉为妥。产后注意出感染。

  (3)产褥期的处理:对于活动性结核产妇,必须延长休息和继续抗结核治疗及增加养,并积极防治产褥期感染。新生儿应与患母隔离,并及时接种卡介苗。如果产妇为播结核患者,则其婴儿需用INH每日15~20mg/kg,持续1年;如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及胸均阴性,则可用卡介苗;如皮肤试验阳性而胸阴性,则需继用INH1年;如皮肤试验及胸均为阳性,则需另加他抗结核药物。

  必须注意的是如遇有产后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以宫感染解释,则应考虑是否有结核病灶的扩,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

  活动性结核患者,尤其是病灶较广泛的中、重度患者,妊娠分娩均能促使结核病情恶化,特是重度而又未抗结核治疗且又无产前检查的孕妇,妊娠分娩将使病情加剧甚(或)死亡。活动性结核,如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患者如一旦怀孕,则有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由结核对妊娠的影响来看,特是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可致慢性缺氧,则死胎早产的发生率增加。但无论如何,自从7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进展以来,凡积极治疗者,对母婴预后已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检查

1.抗酸杆菌涂

2.结核菌素试验。

3.X线检查,慎做。

病因

孕产期由于自神经失调,体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降低;加之卵巢激素增加,呈充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率增加,能耗增加;液中固醇增高等,均有利于结核菌在生长繁殖,为结核病发生及恶化奠定了基础。妊娠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显著增多,从妊娠第12 周即高于未孕者,以后进性升高,至分娩时可增加3 倍,此期间毛细管通透性增加,T 淋巴活性降低,使机体结核菌易于由淋巴系统环,而起结核播,导致妊娠期和产褥期结核患者同时伴有外结核。

预防

1.加强卫生宣教 做好卡介苗的接种工作。在结核活动期应避免妊娠;若已妊娠,应在妊娠8周人工流产,1-2年后再考虑妊娠。既往有结核史,或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均应在妊娠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处理。   

2.加强产前检查 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以便在治疗期间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及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