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麻叶荨麻

麻叶荨麻 麻叶荨麻(拉丁:Urtica cannabina L.),蝎子草荨麻荨麻多年生草本植物麻叶荨麻高达1.5米,几无刺毛,五角,掌状3全裂,稀深裂,一回裂羽状深裂,雌雄同株雄花锥状,瘦果窄卵端尖,长2-3毫米,有褐红色点。期7-8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800-2800米的丘陵性草原或坡地、沙丘坡上、河漫滩等处,产自新疆、甘肃、四川西北部、陕西山西等......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横走的木质化。高50-150厘米,下部粗达1厘米,四棱, 常近于无刺毛,有时疏生、稀稍密生刺毛和具稍密的微柔毛,具少数分枝叶片轮廓五 角,掌状3全裂、稀深裂,一回裂再羽状深裂,自下而上变小,在其上部呈裂齿状, 二回裂常有数不等的裂齿或浅锯齿,侧生的一回裂的外缘最下一枚二回裂常较 大而平展,上面常只疏生细糙毛,后渐变无毛,下面有短柔毛和在上疏生刺毛,钟乳 体细点状,在上面密布;叶柄长2-8厘米,生刺毛或微柔毛;托叶4枚,离生,条 长5-15毫米,两面被微柔毛。

雌雄同株雄花锥状,生下部腋,长5-8厘 米,斜展,生最上部腋的雄花序中常混生雌花雌花序生上部腋,常穗状,有时在 下部有少数分枝,长2-7厘米,序轴粗硬,直立或斜展。雄花具短梗,在时直径1.2- 1.5毫米;花被4,合生至中部,裂卵形,外面被微柔毛;退化雌蕊近碗状,长约0.2 毫米,近无柄,淡黄色或白色,透明;雌花序有极短的梗。瘦果卵形端锐尖,稍 扁,长2-3毫米,熟时变灰褐色,表面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红色点;宿存花被4,在 下部三分之一合生,近膜质,面二枚椭卵形,先端钝,长2-4毫米,外面生刺 毛1-4和细糙毛,外面的二枚卵形或一长卵形,较面的短3-4倍,外面常有1 刺毛。

期7-8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

新疆、甘肃、四川西北部、陕西山西河北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蒙古、俄 罗斯西伯利亚、中亚、伊朗和欧洲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800-2 800米丘陵性草原或坡地、沙丘坡上、河漫滩、河谷、溪旁等处。

经济价值

医药价值

性味归经】苦、辛、温。微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有毒,服用过量可致剧烈呕吐腹痛头晕

悸、以至虚脱。刺毛也有毒,接触皮肤,立即产生剧烈疼痛,但嫩时无毒

【功能治】祛湿凉血,定痉。用于压病。外用治荨麻疹初起,湿关节炎,糖尿病,毒蛇咬伤,小儿惊

【用法用量】全草夏秋采收,晒干。0.5~1两;外用适量,水洗或捣烂患处。

【备注】

(1)割荨麻时,手顺着螫毛向抓,可免触螫。若触螫,用鲜灰菜挫擦;或涂碳酸氢钠水可解

济价值

纤维可作纺织原料;瘦果含油约20%,供 工业用。

栽培技术

麻叶荨麻植株高大,含量较高,其比为1:4.74。

在我国荨麻植物中,它的生产性能是最好的一种。在以麻叶荨麻为优势的天然草地上,每年1次刈割,亩产干草400—600kg,而在人工栽种的条件下,1次刈割,亩产干草高达996.8k8。可见麻叶荨麻的天然草地不但适于放牧利用,也适打草利用。从麻叶荨麻养成分含量(表118)看,干草从蕾期到果期,其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逐渐递降的趋势,而其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则呈现递增的规律,但就同一物候期的养成分含量同荨麻和阔荨麻相比,并不逊色。

此外,麻叶荨麻中含有100—340ug/kg的维生素C;其种子中含21%的粗脂肪。同时,其中还富含胡萝卜素。据蕾期对叶片分析的资料明:6月15日中含胡萝卜素为100.0ug/kg;而6月21日的中含量多达146.7ug/kg。由此可见,麻叶荨麻的饲用价值是相当高的。

麻叶荨麻虽然有螫毛,但由于它具备高产,质优的特点,只要利用得当,仍不失为一种畜禽的优良饲草.据不同畜禽的生理特点和消化机能及最佳利用时期,应对其进因畜制宜,分期利用:猪和鸡适利用各个生育期的麻叶荨麻作为饲料,而牛、羊、驼适手期以后利用,、果期刈割晒制青干草或制成草粉,用于冬季和早春枯草期的补饲,各种畜禽都非常喜食。麻叶荨麻集中分布的地带,多属冬春草地,很适于牲畜放牧利用,除骆驼因贪食幼株易中毒,应控制放牧外,麻叶芝麻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蔓延,在天然条件下,只需对连麻叶尊麻草地加以封育,再稍加管理,即可建成高产的半人工草地;如果建立人工割草地,虽无大面积成功的先例,但在小区试验中,已经证明,10月份用种子播种,翌年春季出苗整齐,8月9日,24日收到了成熟的种子,当年株高达160m。可见,用播种法建立人工割草地,简便易,效果良好。麻叶等麻霜打后,墨绿色干枯,焦脆易碎。因此,人工收割不宜霜后进,而以在期至结实期间刈割为好,一般在.霜期到来前几天收割为最好,因这时种子成熟,不但可收获干草,而且,可收获大量的籽实。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