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麻楝

麻楝 麻楝(má liàn)(拉丁:Chukrasia tabularis),为白椿、白皮香椿。楝科麻楝属。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无毛,小10-16枚;叶柄,长4.5-7厘米;产云南西藏等;生于海拔380-1530米的山地杂木林或疏林中。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等。木材黄褐色或赤褐色,芳香,坚硬,有光泽,易加工,耐腐,为建筑、造船、家具等良好用材。乔木,高达25米;老......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老树皮纵裂,幼褐色,无毛,具苍白色皮孔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无毛,小10-16枚;叶柄,长4.5-7厘米;小互生,纸质,卵形至长披针,长7-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偏斜,下侧常短于上侧,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侧脉每边10-15条,至边缘处分叉,侧脉稍明显突起;小叶柄长4-8毫米。花序生,长约为的一半,疏,具短的总 花梗分枝无毛或近无毛;苞片线形,早落;长约1.2-1.5厘米,有香味;花梗短,具;萼浅杯状,高约2毫米,裂齿短而钝,外面被极短的微柔毛;花瓣黄色或略带紫色,长,长1.2-1.5厘米,外面中部以上被稀疏的短柔毛;雄蕊,无毛,端近平,花药10,,着生于管的近部;子房具柄,略被紧贴的短硬毛,花柱,被毛,柱头头状,约与花药等高。蒴果黄色褐色,近球,长4.5厘米,宽3.5-4厘米,端有小凸尖,无毛,表面粗糙而有淡褐色的小点;种子扁平,,直径5毫米,有膜质的翅,连翅长1.2-2厘米。期4-5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

乔木,高达30m。褐色,无毛,有苍白色 皮孔。通常为偶数 羽状复叶,长30-50cm,无毛;小10-16,互生,纸质,卵形至长披针,长7-12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偏斜而全缘,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两性, 花序生和腋生,总花梗短,长约为之半,近无毛;花梗短,具苞片线形,长达1cm,早落;花萼浅杯状,5-6裂,裂齿短而钝,外面略被极短柔毛;花瓣4-5,黄色或略带紫色,长,长1.2-1.5cm,外面中部以上被极稀疏的短柔毛;雄蕊,长9-10mm,无毛,先端近平花药10;子房具柄,略被紧贴的短硬毛,花柱被毛,柱头头状。蒴果黄色褐色,近球,长约4cm,宽3.5-4cm,先端凸尖,无毛,表面粗糙有淡褐色的小点。种子扁平,,直径约5mm,具膜质的翅,连翅长1.2-2cm。期4-5月,果期8-12月。

生长习性

喜光,幼树耐阴;适生湿润、疏松、肥沃的壤土;耐性差,幼树在0度以下即受冻害。速生

物种分布

【资源分布】:麻楝原产于中国大陆,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潮湿温暖的热带森林中。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分类学

界: 植物

科: 楝科

属: 楝属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种子率50%-80%,可随采随播。

景观用途:麻楝树姿雄伟,适宜用作 荫树和 道树。

中药材

【药】:麻楝

【汉语拼音】:ma li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

【功效】:疏风清热

性味】:苦;

【科属分类】:楝科

治】:感冒发热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30m的山坡、山谷林中。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部,剥取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分类】:疏风清热药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麻楝皮。

【用法用量】:服:汤,6-10g。

【出处】:《中华本草》

园艺

基本信息

【高度】: 可达15米

性】: 乔木

干】: 条呈红褐色

树皮】: 树皮呈红褐色,上有纵裂纹。

】: 互生,偶数羽状复叶,长30至50厘米。每有5至10对呈卵形的小;小端渐尖,基部钝,呈纸质。 有凸起的叶脉

】: 单性,疏落排列,一般于每年四至五月细小,黄色或略带紫色,芳香。花序,聚生于条末端。

【果】: 果期由七月至翌年一月。灰黄色褐色木质蒴果。成熟时裂,放出大量扁平带翅膜的种子

是一种终年具有绿乔木,这种乔木寿命是两三年或更长,并且每年都有新长出,在新长出的时候也有部分旧的 常绿乔木落,由于是陆续更新,所以终年都能保持常绿,如树、紫檀、马尾松、木等。这种乔木由于其有四季长青常的特性,因此常被用来作为绿化的首选植物,由于它们常年保持绿色,其美化和观赏价值更高。马尾松便是人们最为常见的一种绿化树木,常常会在公园、院、公司和校等地见到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麻母

下一篇 会阴撕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