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麻油

麻油 麻油是从胡科植物芝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起源于三国时期,有部分地区将麻油定义为炸或者浸过花椒的芝麻油。它在长江以南地区非常受欢迎,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从生产工艺分机制麻油和手工制作的小磨麻油两种。如与米做成饭食,民间则称为“仙家食品”。据科分析:麻油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占85%~90%,油酸和亚油酸基本上各占50%,其特点是稳定性强,而且易保存,这是因为麻油中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芝麻酸......
目录

价值

食用

如与米做成饭食,民间则称为“仙家食品”。据科分析:麻油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占85%~90%,油酸和亚油酸基本上各占50%,其特点是稳定性强,而且易保存,这是因为麻油中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芝麻酸的缘故。麻油中还含有蛋白质、芝麻素、维生素E、卵磷脂、蔗糖、钙、磷、等矿物质,是一种养极为丰富的食用油。

药用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之功效。据《本草纲》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临床还用麻油膏药,有生肉、止疼痛、消肿、补皮裂的作用。 胡麻里含有芝麻素,在用麻油制或烤制菜肴或食品时,芝麻素即可分解出芝麻酸和一些芳香的化物,这些香味物质可在常温下挥发,其香味浓郁、清雅、诱人食欲,是其他同类植物油都难以比拟的。但温度过高的环境会造成香味的挥发,因此,应将麻油置于低温保存。

【英文】 OLEUM SESAMI

【来源】该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性状】该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味淡。本品与氯仿、乙醚、石油醚或二硫化碳能任意混,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 应为0.917~0.923(附录Ⅶ A),折光率应为1.471~1.475(附录Ⅶ F)。

【鉴】取该品1ml ,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半分钟,酸层即显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

【功能治】服可润肠、润;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外用,如烫伤烧伤、疮等,用麻油和(拌)药(粉状),在患处,不干不裂,好的快。

【用法用量】服,一次17~68ml。

【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功效

1)延缓衰老:纯麻油含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延缓衰老的功能。

2)保护管:纯麻油含有非常丰富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分解 吸收和利用,以促进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管壁上的沉积物。

3)润肠通便:习惯性便秘患者,早晚空麻油,能润肠通便。

4)减轻烟毒害:有抽烟习惯和嗜的人点纯麻油,可以减轻烟对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以及部烟斑的成,同时对尼古丁的吸收也有相对的抑制作用。饮之前点纯麻油,则对口腔、食道、贲门和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保护嗓子:常麻油能增强声带弹性,使声门张灵活有力,对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6)治疗鼻炎慢性鼻炎患者,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于鼻腔患处,有很好的效果

分类

1、麻油山西中部常见)

2、麻油山西北部居多,比麻油味道好很多。)

3、依据GB/T 8233—1987芝麻油标准分类如下:

据芝麻油的香味特点分为两类:香油和普通芝麻油

1、香油:具有浓郁或显著的芝麻油香味。

其加工工艺分为以下两种:小磨香油:用小石磨研磨、水代法生产制取;机制香油:用机械法生产制取。

2、普通芝麻油:香味清淡。用一般的压榨法、浸出法或其他法加工制取。

区别

标准

机榨香油虽同小磨香油一样执GB/T 8233-1987标准,机榨油厂家在对消费者解释时,也是如此说,所以给一般消费者造成了一些误解,认为小磨香油和机制香油质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在国家标准里面,对两者还是做了一些不同的要求:

1、色泽:小磨香油要求红≤11,而机榨香油要求红≤12,所以机榨香油暗红,小磨香油呈棕红色,外观亮丽。

2、280℃加热试验:小磨香油要求无析出物,而机榨香油则允许有析出物,所以机榨香油外观相对于小磨香油发暗、发浊。

前处理工序

1、小磨香油的生产工艺是先将芝麻选、水洗,经水洗去除杂质及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再2时沥干。在2小时的沥干过程中,因芝麻吸收了充足的水分,所以芝麻种子处于萌发生长状态,过生物呼吸作用,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质被激活,而是评价香油功能性养成份的重要指标。

2、机榨工艺只是过简单的筛选后,即进,芝麻种子因缺少前期的浸泡萌发过程,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无法成,从而使香油的一些特殊功效如:保护管、延缓衰老等功能无法发挥。

油分离过程

1、工艺不同:

(1)小磨香油用水代法生产,此法要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的亲和力差异,并利用油水比重不同而将油脂与其它物质分离。对人体健康不利的重金属化物因比重较大而沉淀至渣中,从而避免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2)机榨油只是用物理的压榨法把油强挤出,所以芝麻中的重金属化物都混入油中,成潜在隐患。

(3)部分机榨油由于压榨取油不彻底(油料残油仍含约10%),厂家便采用化浸出法取残油,而化又清除不净,则导致化残留。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而在国家标准中机制香油是不允许溶残留检出的。一般情况下为保留香油的香味,不会对这些浸出油再进溶和炼,但是这部分厂家也深知浸出工艺对于香油风味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上市时,采取了变通办法:用小磨香油与机榨浸出的香油进勾兑,用以减轻浸出油的危害,并以此提高机榨、浸出香油的味,推向市场后就成了一般消费者难以区的“小磨香油”,实际上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欺骗为。

我国浸出法使用的溶以六碳烷烃为要成分,是一个多种烷烃为的混和物,其沸点62--85℃, 这个石油馏分通常称为六号溶,其中烷烃占80.2%,环烷烃占18%,烯烃占1.6%,芳烃占0.7%,WHO/FAO(1970)指出:浸出法使用的溶,市场上称之为商业己烷,是以六碳烷烃为的“己烷馏分”,是一种混和物,溶轻汽油中,常因纯度不够,往往含有毒杂质如苯和多环芳烃等,多环芳烃中的苯并(â)芘是致癌物质。由于香油是常年食用的食品,若被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我国食用油卫生标准中规定浸出油溶残留量不得超过50ppm,这是从毒理及生产工艺水平综考虑的结论。

限于香油这一产品的特殊性,在食用时不熟锅,而是直接倒入菜中食用(即香油是一种生食油),这样如掺入有溶残留的浸出油,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温度差

(1)小磨工艺油分离的过程只有75~82℃,在这一温度下,香油中的要芳香味物质及功能性养成分几乎不受任何损失,同时此温度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维生素E的含量。

(2)机榨工艺取油时温度高达245℃,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呈芳香味的物质和功能性养成分几乎挥发、破坏的一干二净,从而使香油对促进液、新陈代谢,对老年性动脉硬化气喘等功效无从发挥。高温下,芝麻中的单糖与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不利黑色物,同时此类化物闻起来有一焦糊味,这就是机榨油为什么有焦糊味的原因。

过滤工艺

1、小磨香油采用天然植物纤维过滤,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香油中的浓香成份,同时影响香油外观的蜡质、磷质因其对植物纤维的亲作用而附着于植物纤维上,所以采用此工艺处理的小磨香油外观晶莹剔透,久置也不会出现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其色、香、味。

2、机榨油因含有大量的蜡质和磷脂,所以粘度过高,只能采用丝网过滤,而腊质、磷质对丝网不具有亲性,所以一块溶解到了油中,使机榨油外观发浑。

鉴别

一看

小磨香油在加工过程中温度低,所以小磨香油的色一般呈棕红色,而机制香油加工过程中温度高达245℃,所以色较深,呈暗淡的紫红色。

二闻

小磨香油具有清香纯正的香油香味——浓郁、醇厚。 而机制香油具有较浓重的焦糊味。

三摇

取一瓶小磨香油用力摇动1分钟左右,将瓶正放,观察油的上部表面:小磨香油的表面会有一层,但旋即消失;机制香油表面会有很多黄色沫,久久不能消失。

历史

麻油,因取自芝麻的种子,故称为“芝麻油”。由于芝麻后制作的芝麻油常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因此,在我国北,人们称它为“香油”;在我国南,人们则称它为“麻油”。我国古时候,芝麻还被称为“胡麻”、“脂麻”,所以人们把芝麻油称为“麻油”、“脂麻油”,在日本韩国,人们也称它为“麻油”。人们为了表示对芝麻及芝麻油的厚爱,把芝麻尊称为“油料作物皇后”,把芝麻油尊称为“植物油脂国王”。

在三国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掌握了用芝麻制油的技术了,陈寿《三国志.魏志》中记载:“孙权至肥新城,满笼驰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烧贼攻县。”那时的麻油是将芝麻籽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而成。

香油登上人们的餐桌,时间要晚些。

《北堂书钞》中的文用晋朝《博物志》说:“外国有豆豉法,以苦浸豆,暴令极,以麻油讫,复暴三过乃止。”这是芝麻油用于饮食的最早记录,今已有1600多年了。

南北朝时,香油已广泛地被用于餐饮上,到了唐宋年间,香油作为最上等的食用植物油应用得更加广泛。

香油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界,在《本草纲》中就有不少的应用,很多医用良一直沿用至今。时珍曰:入药以乌麻油为上,白麻油次之。

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步改进、人们生活需求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人们对香油养价值的逐步发,香油的生产工艺及产品也日益丰富,如工业用香油、药用香油、浅色香油、黑芝麻香油、保健香油等。普通食用香油也有不同,如候略小些的香油一般爆用。候略大一些的一般作凉拌、汤菜或调馅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宫颈妊娠

下一篇 过期妊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