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产后伤食

产后因饮食不当,而致纳呆,脘腹胀满,甚则嗳腐泛酸,恶心呕吐,称为“产后伤食”。产后功能未复,如饮食失,情志抑郁,或素有宿疾,产后脾气更虚,则食积于,运化失司而致本病。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塘,甚或泻下如水样,称“产后泄泻”。产褥期产妇脏腑本虚,牌运未复,如饮食失或感受寒湿湿热,均可使受困,水谷下走肠道而致。也可因素体肾虚弱,产劳伤,运化不健,或脾虚久结伤不生......
目录

概述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塘,甚或泻下如水样,称“产后泄泻”。

病因病理

产褥期产妇脏腑本虚,牌运未复,如饮食失或感受寒湿湿热,均可使受困,水谷下走肠道而致。也可因素体肾虚弱,产劳伤,运化不健,或脾虚久结伤不生土所致。

1.伤食产后饮食失,生冷不慎,重伤,水谷相杂而下。

2.寒湿脾虚湿寒湿盛,水谷下走肠道。

3.湿热产后牌运未复,夏秋受暑湿蕴结化热,湿热下注肠道。

4.脾虚素体脾虚或产前泄泻未愈,复因产劳伤,运化不健而致。

5.肾虚素体肾虚,产后肾阳更虚,或脾虚久结伤命门衰不能暖土。

症状表现

1.食积碍:新产后功能未复,饮食失,食积于;或过食油腻肥甘之品,导致纳呆滞,运失职。

2.肝郁伤食:平素失健,产后脏腑功能不足,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这更弱,食入不化。  

3.脾虚伤食:素有宿疾,产后脾气更虚,运化无力,食入不化。

检查方法

据产后进食胀,嗳腐吞酸,不思饮食等候,可诊断为“产后伤食”。

肠检查:通过肠镜健康检查,可以:

(1) 发现没有症状的较早期阶段的肠疾病,以便得到较及时的治疗;

(2) 发现早期肠病,部分可以进单纯的肠镜下切除而免除了手术治疗的创伤;

(3) 发现伤食病变,达到早发现早治疗。

其次要检查其他影响消化功能的因素,如精神理因素,环境因素,理调整饮食,健康饮食,孕妇都应鼓励少食多餐。

诊断要点

泄泻发生于产褥期诊断,须作大便常规检查,并与菌痢或急性炎发病前泄泻

辩证分型

1.伤食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臭秽,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脘痞满嗳腐不食。苔垢腻,滑数。

2.寒湿产后腹痛,肠鸣泄泻,纳少胸闷,倦怠乏力。苔白腻,濡细。

3.湿热产后大便频下,腹痛即泻,便稀臭黄,肛门灼热心烦渴,小便短赤。苔薄厚腻,数。

4.脾虚产后大便次数增多,时溏时干,脘腹满胀,纳谷不佳,疲倦怠。苔薄白,淡,缓弱。

5.肾虚产后泄泻,脐下作痛,泻后痛减,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苔白淡,沉退而细。

并发症

由于产后没有注意保健,会起的肠梗阻、肠黏连等疾病。

肠黏连表现:肠粘连病人的临床症状可因粘连程度和粘连部位而有所不同。轻者可无任何不适感觉。或者偶尔在进食后出现轻微的腹痛腹胀等。重者可常伴有腹痛腹胀、排不畅、嗳、大便干块乱窜,甚至发不全梗阻。

分型治疗

1.伤食治法:消食导滞止泻。

方药:保和九加减。

山楂12克橘皮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麦12克六曲12克莱菔子15克连翘10克偎木香6克加减:大便频增,里急后重者,加权实9克、制黄芪12克、黄芩9克、黄连3克、银炭9克;胸闷脘痞,苔腻者,加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6克;纳少院胀者,加金9克、豆蔻6克;嗳腐吞酸苔黄腻者,加黄连3克、金9克。

2.寒湿治法:温中健脾燥湿止泻。

方药苓汤加减。

苍术10克川朴10克陈皮6克甘草3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猪苓15克肉桂3克砂仁6克(后下木香6克加减:外感者,加藿香9克、紫苏6克、生姜3胸闷气滞者,加桔梗4.5克、皮9克、壳6克;恶寒发热身疼痛者,加荆防风(各巧克、??本9克、川芎4.5克;肢冷,沉迟者,加党参9克、附子9克(先煎)、干姜4.5克;泛吐清水者,加谈吴萸6克、干姜4.5克、姜竹茹9克。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泻。

方药加味葛根芩连汤。

葛根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银炭10克竹叶10克玄参10克木香10克甘草3克通草10克加减:泛恶呕吐者,加左金3克(吞)、旋覆花9克、赭石15克、藿佩梗各9克;大便热臭者,加黄连3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大便挟脓者,加赤芍9克、皮9克、白头翁12克、秦皮9克、槟榔9克;胸闷脘胀食少者,加川朴6克、山楂9克、神曲9克;倦怠多汗,细数无力者,加党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

4.脾虚治法:健脾湿,和中止泄。

方药白术加味。

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衣12克苡仁10克陈皮6克山药12克吴茱萸6克木香6克六曲10克山楂12克炙甘草3克加减泻久气短者,加升麻10克、柴胡6克、黄芪15克;便泄日久者,加山药12克、牡蛎10克、赤石脂10克;纳呆食积者,加山楂炭9克、神曲9克、金9克。

5.肾虚治法:温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九加减。

肉豆蔻10克脂15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附5克(先煎炮姜5克木香10克加减:泄泻无度,腰酸肢冷者,加附子3克、肉桂3克、鹿角9克;腹痛甚者,加小茴香3克、木香5克、山药9克;小空坠或肛者,加升麻6克、柴胡6克、黄芪15克。

中成药

1.香砂六君子九每日3次,每次6克。

2.左金每日3次,每次3克。

3.香连每日3次,每次5克。

4.纯阳正气每日3次,每次3克。

5.参菩白术每日3次,每次1包。

6.四九每日3次,每次6克。

简便方

1.马齿30克、地绵草15克、大枣7枚,汤饮服。适用于湿热泄泻

2.炮姜炭末每日3次,每次1.5克,吞服。

其它疗法

1.针刺足三里、俞、大肠俞穴;足三里、。两组交替使用。

2.灸元,或足三里、俞、大肠俞。

3.湿热泻:取下脘、谷、(泻法);寒湿泻:取天枢、气海、中院、大肠俞等(泻法);伤食泄:取足三里、俞、大肠俞、中脘等(泻法);肾虚泻:取命门元、百会(灸法)、俞、俞等(补法)。

注意事项

本病多因产褥期伤食或感受寒湿湿热,导致运化失司,食滞湿浊蕴,下走肠道所致。因而产后调摄甚为重要,应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消化,定时,不宜进食生冷、煿之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麻秸

下一篇 产褥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