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胃出口梗阻

先天性梗阻(congenital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指幽门窦部或幽门梗阻,发病率占先天性肠道锁的1%,可分为4种类型:幽门窦部断裂锁(1%)、幽门断裂锁(27%)、幽门膜式锁或狭窄(67%)、幽门窦部膜式锁或狭窄(5%)。(一)发病原因前尚不清楚,推测在胚胎8周前,层管发育中断,导致断裂锁,8周后由于层过长连接后成隔膜,也有人认......
目录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前尚不清楚,推测在胚胎8周前,层管发育中断,导致断裂锁,8周后由于层过长连接后成隔膜,也有人认为与消化道空化过程异常有前多数者认为该病的病因与小锁与狭窄的病因相似,是在胚胎期。

前肠发育过程中腔化障碍所致,也有人认为可有发育,梗死致坏死锁与狭窄;近年也有人通过胎儿镜活检,报道胎儿在宫患有大疱表皮松解症,可能使幽门部黏膜受累成瘢痕致幽门锁与狭窄,有人收集到81例,有家族性幽门锁,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型中,最常见为幽门膜式锁或狭窄,其与幽门窦部膜式锁或狭窄一起又称隔膜(gastric diaphragm),本节重点介绍此病。

(二)发病机

隔膜多位于幽门前1.5~3cm,或接近幽门处,也有同发生2个隔膜,另一个幽门数厘米处,在十二指肠,将十二指肠分隔,隔膜可有孔(狭窄)或无孔(锁),厚2~3mm,由黏膜,黏膜下组织层组成,两侧均被覆有黏膜,间隙中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大多数患儿有羊水过多史,隔膜孔大,足以通过食物,可无症状,隔膜孔小或继发炎起黏膜水肿使孔狭窄,则可起梗阻症状,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吃奶后即吐,呈喷射性,含乳汁和乳凝块,无胆汁液,呕吐常呈间歇性,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一般低于标准体重10%~15%,有的甚至低25%~40%以上,进食后哭闹,烦躁呕吐后缓解,呕吐顽固则可出现脱水,碱中毒养不良,体检上部膨隆,可有,有蠕动波,中下平坦,隔膜无孔(完全锁)时则较早出现高位梗阻症状,如为两个隔膜,则被隔离的下部和十二指肠上部膨胀,充满分泌物,成一个囊性肿物,在上部可触及。

病儿生后即出现进性喷射性呕吐,吐物为容;或婴幼儿时出现间歇性呕吐,渐消瘦体重减轻,上部胀,可见型及蠕动波,但触不到包块者,应怀疑有幽门锁或狭窄,应早期X线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与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黏膜垂,十二指肠锁或狭窄等鉴

X线部立位平上,仅显示左上有一宽阔液平面,部其他部位无体,多支持幽门锁的诊断,但要与十二指肠锁相鉴,钡餐肠透视可见有不同程度扩张,钡潴留,钡排出迟缓,耐仔细观察,可发现瓣膜的典型特征:少量钡进入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幽门管漏斗状狭窄呈细线状,但不延长无弯;或有一薄隔膜在幽门近端1~2cm处与幽门纵轴垂直突入窦部;年长儿瓣膜厚在2~4mm,活动度小,使狭窄部远端与幽门近端分离,呈“双球征”。

纤维镜检查,可见窦部远端有新月状黏膜皱褶,有时中央有小孔,不能进入镜尖,有时可以通过该孔看到幽门,纤维镜不但可以诊断本病,同时可以切除隔膜,治疗本病。

并发病症

可并发养障碍,生长发育障碍,脱水,碱中毒,可并发贫血等。

检查

1.X线检查

部立位平上仅显示左上有一宽阔液平面,部其他部位无体,多支持幽门锁的诊断。

钡餐肠透视可见有不同程度扩张,钡潴留,钡排出迟缓,瓣膜典型特征:少量钡进入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幽门管漏斗状狭窄呈细线状,但不延长无弯;或有一薄隔膜在幽门近端1~2cm处与幽门纵轴垂直突入窦部;年长儿瓣膜厚在2~4mm活动度小使狭窄部远端与幽门近端分离呈“双球征”。

2.纤维镜检查

可见窦部远端有新月状黏膜皱褶,有时中央有小孔,不能进入镜尖,有时可以通过该孔看到幽门,纤维镜不但可以诊断本病,同时可以切除隔膜治疗本病。

诊断鉴别

诊断要依靠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镜或手术来确诊,诊断不明,又有顽固呕吐和上膨胀者需手术探查确诊。

1.新生儿期其他原因所致穿孔 溃疡,机械性损伤,肠梗阻等所致的穿孔。

2.胎粪性腹膜炎:患儿常无胎粪,或较少胎粪排出,X线显示肠管粘连,肠腔充扩张,有多个液平,下游离体较少,影正常,有时可见钙化影。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小儿外科 儿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98%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一)治疗

无论何种类型的幽门锁与狭窄均应手术治疗。盲端型锁应十二指肠端端或端侧术,符合生理解剖,效果良好。幽门或幽门窦部瓣膜锁或狭窄者,应瓣膜切除,幽门成术,术中将多孔肠减压管送到十二指肠段。在新生儿期,由于幽门管腔细小,瓣膜有水肿肥厚,不易切除瓣膜者,可仅瓣膜切幽门成术也能获得良好效果。

保守治疗仅适用于X线或镜检查实有幽门瓣膜狭窄而无明显梗阻症状者。

手术治疗切除隔膜,如切除隔膜部水肿,有梗阻症状,则需做术。手术前后注意养支持,纠正脱水低氯性碱中毒,持续呕吐者,需肠减压。

(二)预后

过去本病治愈率为80%,我们收集的29例全部治愈。中国医科大1976~1987年共收治10例,其中幽门瓣膜狭窄5例,幽门窦部瓣膜狭窄5例。2例新生儿幽门瓣膜中央小孔极小,约有0.2cm,以高位肠梗阻入院,钡餐肠透视及术中确定诊断。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术后过平稳治愈出院。其中4例随访2~12年,患儿出院后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均良好。

预防护理

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应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1.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抗感染。

2.加强饮食护理,有助于身体恢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