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内脏幼虫移行症

小儿脏幼虫移征即Loffler综征,又称单纯性嗜酸细胞增多性浸润征(pulmonary idiopathic eosinophilia,PIE)。属一种部的变态反应性综征,轻症无热或微热、自觉疲乏、食欲不振、夜间出汗、轻微干咳;重症可有高热、发作性阵发性咳嗽、可伴有黏、甚至咯血呼吸困难部听诊有哮鸣音湿啰音;叩诊有时呈浊音。小年龄患儿常有肝脏肿大。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
目录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与寄生虫(钩虫、蛔虫等)感染有起本病征的变应原种类甚多,常见的可能有下述数种:

1.寄生虫感染

以蛔蚴感染为最多见。人食蛔虫卵后在小肠孵出幼虫,然后管沿门静进入肝脏流至部浸润病变。

2.药物或食物过敏

药物中较多见的有磺胺类药、阿司匹林青霉素及抗毒清等;食物中如牛奶、鸡蛋、、蟹、类等。停药或停食过敏食物后症状可消退。

3.变态反应性疾病

原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如气管哮喘、荨麻疹等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可部的病变。

4.吸入过敏的物质

凤仙、枯草花粉状菌的孢子等。

5.原因不易查出

有些病例,临床有呼吸道症状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而原因不易查出。

临床表现

轻症无热或仅有微热、自觉疲乏、食欲不振、体重不增、夜间出汗、轻微干咳;重症可有高热、发作性阵发性咳嗽、可伴有黏、甚至咯血呼吸困难部听诊有哮鸣音湿啰音;叩诊有时呈浊音。小年龄患儿常有肝脏肿大。病程多限于1个月之。临床分急性和慢性。

1.急性过敏肺炎

常发生于一短而强的抗原暴后,其表现与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相似,致敏者在暴于抗原4~8小时后突然干咳发热寒战、全身不适、明显的呼吸困难,体格检查见急性病容,呼吸快速,重者可有发绀部出现湿啰音,白细胞计数常增多,一般在抗原暴停止后,数天到数周痊愈;如患者住院也会迅速好转,这种好转常被误认为抗生素的效果。由于诊断不明,出院后患者又回到原来的地症状会再次发作,如此反复的暴,最终导致患者产生不可逆的组织损伤。

2.慢性过敏肺炎

典型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干咳呼吸困难厌食和疲乏等,常在部已广泛纤维化并伴有功能不全时才起注意,这时可能已有慢性呼吸衰竭和充衰竭的表现。

检查

1.外周检查

周围液中嗜酸粒细胞较正常者大,并含有大型颗粒,细胞数增多,占白细胞总数20%~70%,嗜酸细胞直接计数常在3.0×109/L左右。

2.免疫检查

液中寄生虫抗体检查可阳性;IgE可增高,有肝脏肿大者,常示高球蛋白血症

3.寄生虫卵检查

灌洗液及24小时寄生虫卵,可有阳性发现。

4.皮试检查

寄生虫皮试液皮试可阳性。

5.胸部X线检查

显示云絮状斑影,其范围可大可小,阴影可于短期消失,不久又再次出现,部位可迁移,有时可显示不张。

6.功能试验

急性期容量明显减少,FVC减少,FEV1轻度下降,间质炎症使顺应性降低,明显的通气流异常,导致的弥能力和动脉氧分压下降,与临床和X线改变一样,急性期的功能异常是可逆的,到了广泛纤维化的慢性阶段,限制性和阻塞性功能障碍成不可逆性。

诊断

据病史、临床出现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发热等,以及X线胸中有暂时性浸润性阴影,周围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即可作出诊断。

治疗

症状明显者可先用上腺皮质激素以使症状缓解,嗜酸粒细胞数值减低,泼尼松连服3~5天,在获得暂时性疗效后,可继续找原因,以便进病因治疗。若由于蛔蚴起可用哌嗪服,每晚服1次连服两天;或左旋咪唑连服两天。在排虫后症状及嗜酸粒细胞数可逐渐下降而痊愈。疑为丝虫感染时可试用乙胺嗪服,可使哮喘与部体征好转。疑为钩虫感染时可用噻嘧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勒马回

下一篇 勒管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