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期前收缩

小儿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即过期前收缩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外收缩其起搏点的部位,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交界性)及室性,其中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交界性较少见。期前收缩和逸搏这一种异位搏点激动所致的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在儿童最常见,大多预后良好。逸搏要发生于窦性动过缓或窦性停搏的患儿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1.健康小儿期前收缩常见于健康小儿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由于过劳,精神紧张,肠道疾病,道感染或自神经紊乱......
目录

病因

1.健康小儿

期前收缩常见于健康小儿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由于过劳,精神紧张,肠道疾病,道感染或自神经紊乱等所起。

2.心脏病患儿

心脏病患儿更易发生期前收缩,如湿心脏病,各种炎,原发性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力衰竭等,长Q-T综征,二尖瓣垂及左室假索,常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3.药物中毒

洋地黄药物中毒常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其他药物如奎尼丁上腺素,锑中毒

4.低钾血症及缺氧

低钾血症及缺氧等,也可起期前收缩。

5.其他

导管检查,心脏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常出现期前收缩,多性,成对或连续出现三个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儿。

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年长儿可有心悸前区不适,跳不规则或感到胸前撞击,心脏突然下沉或停顿,心脏病患者发生期前收缩症状多明显,心脏听诊发现两次离很近的搏之后有较长的间歇,与搏间歇一致,期前收缩的第1音多增强,第2音减弱。

检查

1.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

钾、钙、镁、pH值检查;查沉,抗“O”试验,酶谱,免疫球蛋白检查等;如疑为药物因素,应查药浓度;如疑为肾病征,应查尿常规和固醇、浆蛋白等。

2.运动试验

观察运动后,室性期前收缩减少、消失或增多,或诱发室性动过速,有无ST-T波改变,随率增快后,Q-T间期有无延长;态单一的室性期前收缩,包括联律或并性期前收缩,运动后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上述检查均未见异常者,预后良好,过一段时间,期前收缩可自消失。

3.超声动图

观察腔大小,室壁及瓣膜情况,功能改变,有助于诊断二尖瓣垂。

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电图检查可以作出诊断。诊断要依靠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在健康儿童较常见,仅有室性期前收缩,并非有心脏病。临床检查应了解患儿有无伴随症状,如心慌头晕晕厥发作。

治疗

1.病因治疗

对期前收缩患儿,进全面检查之后应尽可能明确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如由湿心脏起者,除给予阿司匹林等抗湿药物外,还可以应用上腺糖皮质激素;对已确诊为急性炎的患儿,也可给予大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及能量合剂等,以改善代谢并保护受损的组织,有助于对期前收缩的治疗;在力衰竭基础上发生的期前收缩,应积极抗力衰竭治疗;药物过量起的期前收缩,应立即停药;洋地黄中毒所致者,除停用洋地黄外,应给予氯化钾苯妥英钠。滴注异丙上腺素出现期前收缩时,应减慢滴速或降低浓度,必要时停用;当Q-T间期延长综征和肥厚性肌病患儿发生期前收缩时,可予普萘洛尔治疗;如期前收缩是由于缺氧、低钾或钾等一些代谢或离子紊乱起时,应及时纠正。有相当一部分小儿在临床上查不到明确的病因,它可发生在健康的儿童。用动态电图监测健康小儿,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低。对有良性期前收缩的小儿及其家长,要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思想负担,保持情愉快。对待患儿,既要避免过劳,又不必过多地限制活动,预防感冒。如精神过于紧张、焦虑时,可给予适量的地西泮(安定)等镇静药。  

2.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1)用药原则①对良性期前收缩尤其无明显症状者,一般不需要给予律失常药。②健康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各型期前收缩,常在生后数天消失,可暂不给药,定期随访观察。③属病理性期前收缩,如为单源性且<6~10次/分,患儿又无明显症状时,可暂不给药,先观察。④对联律性期前收缩、成对期前收缩、呈并律的期前收缩,或期前收缩发生在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一般均应给药。⑤遇到多源性期前收缩、R-on-T型期前收缩、连发呈短阵室速的期前收缩、并发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征的期前收缩,均应立即给药,以免发生阵发性室速或室颤。  

(2)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治疗小儿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前国多首选普罗帕酮律平),本药发挥药效快,长期服用安全。当疗效稳定后可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年长儿室性期前收缩也可试用美西律(慢律)。对洋地黄中毒起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时应首选苯妥英钠,效果良好。本药紧急时可缓慢静注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庐山香科科

下一篇 庐山石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