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血糖症
流行病学
糖代谢紊乱在新生儿期极其常见,但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不多。高血糖症的发生率低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然而极低出生体重儿(<1.5kg)在生后最初几天内快速输注葡萄糖溶液后可发生严重的高血糖症;严重的应激或败血症患儿也可发生高血糖症,特别是与真菌性败血症有关;窒息新生儿易并发暂时性高血糖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加重患儿的伤残率,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近年来已引起了临床医师重视。
病因
1)医源性医源性高血糖症较其他病因发生为高常见于早产儿,多由于输注葡萄糖溶液的速度过快或不能耐受所致。医源性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较多主要为:
(1)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对糖耐受差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SGA儿,缺乏成人所具有的Staub-Traugott效应(即重复输糖后血糖水平递降和葡萄糖的消失率加快)此与胰岛B细胞功能不完善对输入葡萄糖反应不灵敏和胰岛素活性较差有关。胎龄小、体重低和日龄越小则越明显生后第1天对糖的耐受力最低。体重<1kg者甚至不能耐受5~6mg/(kg·min)的葡萄糖输注速度。
(2)疾病影响:在应激状态下,如窒息寒冷和败血症等均可使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儿茶酚胺和胰高糖素释放增加或使胰岛内分泌细胞受损伤而致功能失调,均可引起高血糖,多为一过性,但亦有少数可持续较长时间。如硬肿症低体温组新生儿与正常体温组和恢复期组的新生儿比较前者葡萄糖火罐网的清除率更为低下糖耐量下降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此与胰岛反应差、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也可能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糖原分解加快,或与血中高血糖素、皮质醇类物质水平增高、使糖原异生的作用增强有关。有报道患严重低体温感染硬肿症的新生儿,血浆中的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易合并新生儿高血糖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对血糖调节的影响尚不清楚,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功能受损,使神经、内分泌对糖的调节功能紊乱所致。
(3)其他:医源性高血糖常由于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输注葡萄糖速率过快、或全静脉营养时,外源性糖输注不能抑制内源性糖产生所致母分娩前短时间用过糖和糖皮质激素;婴儿在产房复苏时应用过高渗葡萄糖肾上腺素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对血糖水平均有影响;呼吸暂停时使用氨茶碱治疗,能激活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2)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高血糖症,常发生在小于胎龄儿中,又称新生儿假性糖尿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有关。有人报道暂时性糖尿病时;血中胰岛素水平低下,恢复后则上升约1/3病儿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多见于SGA儿,多数在生后6周内发病病程呈暂时性,血糖常高于14mmol/L(250mg/dl),出现消瘦、脱水和尿糖阳性,尿酮体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治愈后不复发,不同于真性糖尿病。
3)真性糖尿病新生儿少见。
发病机制
高血糖显著或持续时间长可发生高渗血症血浆渗透压增高、高渗性利尿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脱水烦渴、多尿等甚至休克因新生儿颅内血管壁发育较差出现严重高渗血症时,细胞内液外渗,脑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脑细胞高渗脱水,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糖增高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学者们分别以血糖高于77.88.0mmol/L(即125140,145150mg/dl)作为高血糖的标准国内学者多以全血血糖>7mmo1/L(125mg/dl)为诊断标准有人报道早产儿血糖>33.6mmol/L(600mg/dl)时易发生脑室内出血
2)尿酮体 真性糖尿病尿酮体常为阳性,可伴发酮症酸中毒医源性高血糖症或暂时性糖尿病,尿酮体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治疗
1)医源性高血糖症应根据病情暂时停用或减少葡萄糖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监测血糖加以调整。肠道外营养应从葡萄糖的基础量开始,逐步增加。
2)重症高血糖症伴有明显脱水表现时,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迅速纠正血浆电解质紊乱状况,并降低血糖浓度和减少糖尿
3)胰岛素对空腹血糖浓度>14mmol/L(250mg/dl)伴尿糖阳性或高血糖,且持续不见好转者,可试用胰岛素0.1~0.3U/kghttps://www.huoguan.com6~12h一次密切监测血糖和尿糖改变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预后预防
预后:
一般病症预后好但血糖增高显著或持续时间长的病儿发生严重高渗血症时可因颅内出血而影响预后
预防:
高血糖症主要为医源性,同样可引起脑损害因此应重视血糖的监测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降低发生率、减少脑损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葡萄糖输入的速度,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监测 对母分娩前短时间内和新生儿在产房复苏时用过葡萄糖者入病房后先查血糖(用试纸法或微量血糖法)然后决定所需输糖速度。
2)慎用高渗葡萄糖 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及低体温等情况下应慎用25%高渗葡萄糖稀释药物以5%葡萄糖为宜,应考虑在应激状态下血糖往往不低且易有高血糖的可能。
3)调整输糖速度和浓度 对早产儿SGA,尤其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输葡萄糖速度勿>5~6mg/(kg·min),应监测血糖、尿糖,以调整输糖速度和浓度。
4)肠道外营养 进行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补充热卡不能单靠提高葡萄糖浓度来解决,应加用多种氨基酸液和类脂质以达全静脉营养的目的。
5)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多喝茶。[1]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像玉米须、山楂、何首乌、箐橡草等可清热解毒、消炎杀菌、软化血管、降糖清脂。
护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