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儿童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是由于脏自身和(或)外因素在短时间脏生理功能急剧下降,导致无法排出体的代谢废物,从而使毒素、废物、水分在体堆积,起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继而起多系统损伤的一种非常严重的临床综征。患儿通常表现为氮质血症、水及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少尿,部分甚至无尿,但有些病例尿量不减少,仅有氮质血症,称之为非少尿急性肾衰竭。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前性、......
目录

病因

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前性、性和后性三类。

1.前性

指由各种因素导致有效容量减少,造成脏灌注下降,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而出现的急性肾衰竭。由于脏本身无器质损害,病因及时消除后功能可恢复。

(1)急性容量不足:如大出肠道液体丢失(腹泻呕吐肠减压),脏失液(如过度利尿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肤失液(烧伤中暑、大量出汗),第三间隙失液(坏死性腺炎、腹膜炎、挤压伤)等。

(2)输出量降低,灌注不足:源性休克力衰竭,严重律失常,心包填塞,巨大的梗死。

(3)全身末梢管扩张:过敏反应,感染中毒休克,使用降压药物和扩管药物过量。

(4)管阻力增加:麻醉,大手术,α上腺素能激动药或高多巴胺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前列腺素分泌减少如阿司匹林、吲跺美辛及布洛芬等,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物的应用。

2.

指各种实质病变所致的肾衰竭,或由于前性肾衰竭未能及时去除病因,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致。

(1)急性小管坏死:①急性:如创伤烧伤,大手术,大出及严重失盐,脱水,急性血红蛋白尿,急性蛋白尿,各种休克等均可脏缺、缺氧而导致急性小管坏死。②毒性物质对脏损伤。

(2)小球疾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炎征,狼疮性肾炎紫癜肾炎等。

(3)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感染变态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如青霉素族,磺胺药,止痛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感染本身所致(如流性出热等)。

(4)急性实质坏死:急性皮质、质坏死。

(5)管疾患:坏死性管炎、过敏管炎、恶性压、动脉成或栓塞、双侧成、血症等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6)其他: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等。

3.后性

以下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起的急性肾衰竭。由于尿路梗阻导致肾盂积水,使得间质压力升高,实质因受挤压而损害,发生缺性损害导致急性肾衰竭。若继发感染可加重损害。

(1)尿道梗阻:尿道狭窄、先天性瓣膜、骑跨伤损伤尿道是导致尿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2)膀胱颈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癌块等。

(3)输尿管梗阻:输尿管先天狭窄、结石块或坏死组织(乳头)落、肿压迫及腹膜纤维化。

临床表现

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尿量减少,尿量<0.5ml·kg-1·h-1,超过6小时,(非少尿急性肾衰竭除外),之后相继出现水肿恶心呕吐、虚弱、律不齐、呼吸困难压。当发生急性肾衰竭时,除脏功能出现问题外,排泄障碍使各种毒性物质在体积聚,从而出现全身各系统的中毒症状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力衰竭及水肿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嗜睡、谵妄昏迷神经系统症状等。非少尿急性肾衰无尿量减少,表现为酐水平在48小时上升≥26.5μmmol/L,或增至基线值的150%~200%。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可有贫血;白球减少(狼疮);减少(狼疮、栓塞、溶血性尿毒综征);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清尿素氮、酐、尿酸及磷增高(功能减退)及钙低(高磷症)。清C3水平可降低(链球菌感染后、狼疮或膜增性小球肾炎)或清中可查出对链球菌的抗体(链球菌感染后小球肾炎)。

2.其他助检查

胸部放射线检查可发现心脏大及液体过多所起的。急性肾衰患儿须考虑有无尿路梗阻,如摄、超声波动波检查、核素扫描,必要时做逆肾盂造影,如查出有梗阻须急性做造瘘术。最后可能须做活体检查以判断肾衰的原因。

诊断

据临床表现及酐水平作出诊断,同时还必须对病因做出判断,明确前性、后性、实质性肾衰竭。

治疗

急性肾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症状,改善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

1.维持体液的平衡

少尿期,患儿水负荷过多,可出现水肿,严重者出现水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重、压和症状与体征变化,严格监测患儿24小时液体出入量。补液时遵“量入为出”的原则。如出现急性力衰竭则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液透析治疗。

前性急性肾衰要是补充液体、纠正细胞外液量及溶质成分异常,改善流,防止演变为急性小管坏死。当补足容量后仍少尿,则应严格限制摄入液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钾症的处理

急性肾衰竭时可有高钾血症钾高于6mmol/L),常导致律失常甚至死亡。应密切监测,并紧急处理:①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②11.2%乳酸钠注射,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5%的碳酸氢钠滴注;③25%葡萄糖200ml加普通胰岛素静滴注;④应用服降钾树脂类药物或呋塞米等排钾利尿以促进尿钾排泄。如以上措施无效,尽早进透析治疗。

3.纠正酸中毒

肾衰竭时由于泌酸产氨和重吸收碳酸氢钠的能力下降,常有代谢性酸中毒,当二氧化碳结力低于15mmol/L,可用5%碳酸氢钠点滴。只须纠正部分酸中毒,矫正公式如下:NaHCO3的需要量(mmol)=0.3×体重(kg)×〔12-清碳酸氢盐(mmol/L)〕。严重酸中毒透析治疗。

4.低钙血症

肾衰竭时由于排磷障碍而有高磷血症及相应的低钙血症,但由于同时有酸中毒游离钙常不降低,故不发生抽搐;如迅速矫正酸中毒将降低游离钙浓度而发生抽搐,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静注射。

5.低钠血症

如患儿无容量不足,须限制钠入量,如清钠降至120mmol/L以下,则须滴入高张(3%)氯化钠,将清钠提高到125mmol/L,可下列公式计算,钠需要量(mmol)=0.6体重(kg)×〔125-清钠(mmol/L)〕。如出现压及力衰竭等情况,须考虑透析疗法。

6.肠道出

可用碳酸钙抗酸预防,并可降低清磷,也可给甲氰咪胍(西咪替丁)。

7.

对有肾衰竭及压的患儿,限制水钠摄入是很重要的。对压危象可持续静硝普钠压不严重者要是限制水钠摄入,适当使用利尿;β受体阻滞,如得安等管扩张也可酌情使用。

8.其他

(1)抽搐抽搐有多种原因,常与原发病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低钠血症中毒)、低钙血症压或因尿毒症本身所致。控制抽搐除针对原发病因外,可用水氯醛、苯巴比妥、安定等抗惊厥药物控制抽搐

(2)输急性肾衰竭患儿常表现为轻度贫血色素90~100g/L),是水钠潴留液稀释所致,不需要输。如有急性出溶血贫血或持续肾衰竭,色素下降至60g/L,则须输浓缩红细胞纠正严重贫血,输过程须缓慢(4~6小时),严格控制输量(10ml/kg),如患儿有严重体液潴留,输可导致压、力衰竭及水肿,则须在透析过程中矫正贫血

预后

随着透析的广泛展,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已有明显降低。急性肾衰竭的预后与原发病病因脏损害程度、少尿持续时间、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与否、透析与否和有无并发症等有直接系。少数患儿可遗留不可逆性损害,发展成慢性脏疾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